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代朝鲜为什么彻底去除汉字的一些知识点,和专家建议去除汉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朝鲜为什么彻底去除汉字
朝鲜的名字与朱元璋有一段渊源,当年朝鲜归顺大明的时候,那会儿他还叫做高丽,朱元璋表示新时代应该有新时代的气象,就不要继续叫高丽了,给叫个新名字——朝鲜,取得是“朝日之鲜”多好的名字啊,代表着大明对朝鲜的美好祝愿和期望。这个典故渊源也是中国在当时东亚文化辐射区居于主导地位的明证。
如果大家经常逛博物馆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明清时期,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朝鲜与中国的书信——包括向中国讨封此类国书,一律都是中文汉字,而在今天的韩国朝鲜,人物墓志铭包括出土的文物也一律都是中文汉字,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为何如今朝鲜也好,韩国也罢,都不再全是中文汉字呢?
这就要涉及到近代史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东亚地区,我们中华的文明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的,被周边国家各种崇拜和模仿——日本的遣唐使偷偷摸摸画下了长安城的全部构造回到日本建了一个小小号的长安、越南自称小中华文章典籍服饰无一不是照搬中华、朝鲜作为中华藩属国,更是骄傲写在脸上年年派人来中国朝贡转身就去日本炫耀一番。
教科书上说得非常明确,古代中国在东亚建立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朝贡贸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加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影响周边国家的文化基因,通过不断宣扬国威,也满足了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愿望。但是到了近代史部分,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列强用鸦片和枪炮扭转了贸易顺差,动摇了东亚旧的朝贡贸易体系。
但说来可笑,当年中华文明强盛的时候,作为中华文明忠实小粉丝的朝鲜,当时朝鲜的最高统治者认为还是不能放弃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果被朝鲜文人和贵族一顿猛喷,君主很无辜,说我这也是想让子民们不要忘本啊,但由于上层的激烈反对不得不作罢。
此后,大清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亏,朝鲜沦为日本人的玩物,饱受蹂躏而大清这个宗主国无可奈何,伤透了心指望大清搭救的朝鲜君主李熙陷入绝望,恰逢此时百姓掀起朝鲜民族主义的思潮,李熙遂顺着下层百姓的意思,进行了将汉字排挤出上层社会,引进之前下层社会使用的本民族传统文字的改革。
朝鲜并不是个例,当大中华的朝贡贸易体系不再稳固之后,原来的收到中华文明辐射的那一批东亚汉字文化圈子开始发生变化——既然你已经不配做大哥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和你保持同步呢,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露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从来就是真理:
日本、越南、朝鲜先后在国内宣布废除汉字,宣布要弘扬本民族文化,甚至后来韩国还特地颁布法律“因为要弘扬本民族文化,所以如果有人敢在私下里办汉字补习班,那将收到严重处罚!”
word中怎样去掉汉字只留下数字
word文档中删除全部中文文字留下数字的方法如下(以windows10系统的word2016版为例):1、打开word文档,使用快捷键CTRL+H打开替换菜单,在接着打开的界面中点击“更多”。2、在接着自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使用通配符”按钮。3、随后再“查找内容”中输入“[一-﨩]”,替换为中不输入任何内容。4、随后点击下方的“全部替换”即可。
为什么不废除多音字
答:因为汉字里有很多的同音字,但都是音同字不同,各个同音字都表示各自的意义,这就是汉字的博大精深之所在,也是汉字魅力之一,所以同音字不能废除。
反对废除汉字的文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间,为了向西方社会靠拢,一部分文人主张废除汉字,在这些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中,不乏鲁迅这样留学归来的大文豪。
有了大批文人的支持,废除汉字的浪潮愈演愈烈,但还是有学者选择站出来反对废除汉字,为了反驳废除汉字的论调,他写出了两篇奇文来反驳主张废除汉字的行为。
这两篇奇文就是《施氏食狮史》《季姬击鸡记》,现在读来觉得非常有趣的两篇文章,在百年前,却是作者赵元任在非常气愤的心情中写下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废除文字运动,走进赵元任,走进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01
赵元任生平
和那些接受过外国教育的文人一样,赵元任也是最早出国留学的学生,但是同样接受过外国教育,为什么其他留学归来的学者大力主张废除汉字,而赵元任却拒接废除汉字?
这其实也和赵元任的家庭教育有关。作为最早一批出国留学且周游过很多国家的学生,赵元任有一个文化氛围极佳的家庭。
赵元任的祖父是清末颇具盛名的文学家赵翼,他的双亲也是精通艺术与文学的好手,幼年的他在父母的琴瑟和鸣下学会了欣赏音乐之美,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生精通理学、文学还擅长音乐的原因了,赵元任在在清华和美国夏威夷大学任教时,都开设过中国音乐课程。
从进入学堂起,赵元任就是让老师们赞不绝口的好学生,说起来,赵元任真的很幸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智力超群的他不仅没有被埋没,还遇到了中美合作的留学机会。
18岁时,赵元任参加了清廷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招考,毫无疑问赵元任通过了选拔,开明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出国长见识,就这样,18岁的赵元任第一次离开了国门,他来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专业。
虽然他在美国的知名大学系统的学习了理学,但他最热衷的还是语言和哲学,广泛的爱好再加上肯学肯专研的态度,赵元任再次回国时,已经成了清华园里能同时讲学物理、数学、心理学和音乐的全能型教授了。
成才之后,赵元任一步步确定了自己想要奋斗终生的事业,没错,他选择将研究语言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赵元任在语言学上的成就不计其数且著作等身,他是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是美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他在语言与音乐方面的著作更是包罗万象,美国学术界曾这样评价他,“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作为知名的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一生都在逃避当官,为此他不惜逃到了美国。但即便身在美国当起了美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他也不忘关注国内学术界的动向,《施氏食狮史》《季姬击鸡记》就是他为反击“废除汉字”运动而做的。
02
废除汉字运动
其实废除汉字的初衷不难理解,在那个刚刚解除封建压迫的年代,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极低,学者一方面这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认为这是由汉字太难学造成的。
汉字虽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太难,每种发音都有数以千计的不同写法,想要记住发音容易,而想要学会这上万个汉字的书写,却实在不是容易事。
彼时的文人大都崇尚外文的简单易学,希望国民普遍受教育的想法大过了他们对汉字的认知,于是,大批的文人将汉字批判成了阻止国民进步的妖魔鬼怪。
为了反击中国学术界将汉字贬低的一文不值的现状,也为了展现文字之美,1950年,赵元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了《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
《施氏食狮史》全文都是用si或shi发音的汉字,而《季姬击鸡记》则全是由ji发音的汉字组成的。虽然发音相似,但是这两首诗却完整的讲述了两个故事。最绝的是,这两首诗里面出现的汉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而将这些字收录在一起,居然能组成小故事,不得不说,赵元任真的非常精通中国汉字。
这样的文学形式大概也只有汉字能创作的出了,老祖宗的神奇之处,是需要我们终生来学习的,不难想象,如果去掉汉字只留下拼音,中文的精彩之处肯定要损失大半了。
03
汉语拼音的发明
不过废除汉字演变到最后并没有完全得以实现,毕竟废除一国文字这种过激的行为,冷静下来之后就能发现这并不是个好想法,如果汉字真的被废除的话,我们如今也无法通过拉丁文来领略诗词之美了。
“废除汉字”运动是以汉字拉丁化为结局的,汉字不但没有被废除,还因为汉语拼音的出现,被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了,作为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的发明不仅没有喧宾夺主还将学习汉语推上了更高的山峰,如今我们能利用26个字母将汉语与世界相连接,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功劳,但如果丢掉汉字只留下拼音的话,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遥想当初,那些流离失所,却依旧坚信诗词歌赋能给国人带来无限希望的学者们,不正是靠着文字的精妙与意境才获得求生的欲望的吗?如果现在的中国只剩下汉语拼音的话,我们将失去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好节目。
04
结语
在西方炮火打开中国国门后,来自西方的或先进或激进的思想,迅速席卷了中国文化界。对于现代人来说,正确认识两种文化之间的优劣是常识,但是对于那个饱受战火摧残的旧时代来说,西方的新思想是足以改变时代命运的救命稻草。
民族衰败之际,就是民主文化蒙尘之时,经济的落后不免让人怀疑民族文化的正确性,只有在国运昌盛时,人民才能高举起文化自信的旗帜,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