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小时候农村收麦子的场景 看了别哭

style="text-indent:2e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村的麦子快熟了,提起收麦你有什么回忆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家建议农民收麦用镰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农村的麦子快熟了,提起收麦你有什么回忆吗
  2. 农夫 为什么不收麦子了
  3. 没有收割机之前,收麦子有多累
  4. 农村俗语“收麦如救火,龙口夺把粮”,为什么这样说呢

农村的麦子快熟了,提起收麦你有什么回忆吗

农村的麦子快熟了,提起收麦子你有什么回忆吗?

在有20天农嫂所处的区域就要进入麦收期了,说道收麦子,尽管到现在农嫂还是一直生活在农村,一天到晚忙活着地里的那点农活,但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整个思想还是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初夏。那年18岁的我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的生活,步入了成人行列,开始了我的农民之路。

说好了60、70后的你看后可别哭,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弯腰挥镰的情景,是否还记得我们收割麦子时全副武装的样子,收割小麦时那麦芒刺痛着我们柔嫩的皮肤,胳膊上整片的小红疙瘩,刺痒难耐的情景?

记得人工用镰刀收割麦子的姿势吗?一般割麦子是采用蹲姿,割了小麦放在肚子下面,割一定数量之后,就把小麦打捆放下。

当然,最多的时候,是使用十二马力的拖拉机,把小麦“推倒”,然后打捆,或者直接装车拉回家。你还记得这样收小麦的过程吗?

白天往家拉小麦,晚上就用脱粒机脱粒。你还记得你当时是负责接小麦粒还是负责往脱粒机里输小麦的样子吗?

脱粒之后,还要“扬场”。用木锨把小麦往空中抛洒出一个扇面,利用风把麦糠吹出去。这是大人们要干的活,现在的我们还会还会扬场吗?

大人去地里忙活地理的活,把晾晒小麦的这些任务一般交给我们小孩来完成,中午奖励一根五分钱的奶牛冰棍。这个箱子你还熟悉吗?

小麦晒干入库之后,还要选一个烈日的晴天把麦秸压一遍,我们胶东这里叫“滥场”。滥好的麦秸如绸般顺滑,以后用来喂牛。麦秸垛垛可是一个技术活,还记得这样的麦秸垛吗?

小麦晒干交了公粮才算入库,用木板做成的地排车拉着上风头的小麦到粮管所排队交公粮的情景记得吗?

回望过去,展望现在,感叹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现代化设施让我们的生产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的使用让农民脱离了以前的劳累,现在的麦收,坐在家里开着空调,玩着手机,只等一个电话,去地里把麦粒拉回家就可以了。那些过往已经成为曾经,农嫂从那个年代走过,虽说苦涩却终生难忘。但愿我们农民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农夫 为什么不收麦子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农夫收成小麦用的是联合收割机,集收割,脱粒于一身,只要把脱好粒的小麦晒干就可以了,即迅速,又方便。

而在想当年,农民收成小麦得用镰刀割,又受累,速度又慢,割完以后还得运回家脱粒,即延迟了工时,脱粒即慢又累得慌。

没有收割机之前,收麦子有多累

在我们内蒙古东部,很少种麦子,记得当年下乡时,生产队第一次种了麦子,一共两块地,一块40亩,一块50亩,记得七月份麦子熟了,全队60多劳动力割那块50亩的,从整整干了一天,麦子秆特别硬实,60多人一天楞是没是没割完,累的一个个的纷纷向队长请第二的假。晚上队长想出了一招,和几个副队长一商量,采取用比赛形式,不限外队人参加(当时我们大队七个队,大约2000多人,是我们旗最大的生产大队),参加者都给一元参加费,前三名分别予以五斤.三斤.一斤月饼奖励。结果第二天来了200多人要参加,从中间选出了40人,在40亩那块麦地比赛,比赛吸引了上千人观战,结果不到半天比赛就结束了,40亩不到半天就割完了。记得麦子平均亩产达200多斤,当年一口人分了30多斤小麦。

农村俗语“收麦如救火,龙口夺把粮”,为什么这样说呢

农村俗语“收麦如救火,龙口夺把粮”,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一句民间谚语,说的是麦收时节,农村老百姓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收麦子。不然龙王爷发怒的话,来不及收割庄稼,辛辛苦苦的收获就会打水漂。

记得小时候,还是生产队的年代,电视电话还是奢侈品,对于天气预报只能靠听广播,“呲呲啦啦”带杂音的有线喇叭是接收外界消息的唯一通道,而且只播报最近两天的天气预报。只要在麦收时节,远远的看到乡政府派专人来村里,就知道这是接到更高一级政府的通知,大雨在未来几日内要来临了!

全生产队紧急动员,全体社员开始集中抢收麦子。那时没有联合收割机,地里的麦子全部手工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成堆放在地里。后面立刻有人过来把两把麦子对头一拧打成麦绳,打包成一捆捆的麦秸个儿。生产队的拖拉机早就等在地头。装车拉到场院里,脱粒机日夜轰响,扬出的粉碎麦秸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一袋又一袋的麦粒装车拉到生产队仓库存放,准备大雨过后拿出去晾晒。

最长的时间是一连抢收了七天,全体社员除了短暂的吃饭时间能回到家中看看老人孩子,其余时间全部在田间地头,场院里轮流转换,实在是太累了,就轮流在场院里的麦秸垛旁睡两个小时,仅仅里闭闭眼罢了,脱粒机日夜轰鸣,三台同时工作,这噪音这分贝,哪能睡得着?

七天终于抢收结束,大雨如期而至,这麦子的收成是保住了!

记得有一年招远南乡不知是哪个生产队,有一名队员抢收结束后,实在太累了,一头扎进麦秸堆里睡着了。其余社员收拾好脱粒机,都相继回家了。没有人看到草堆里还有人,最后一辆拖拉机拉着满满的一车粮食从草堆上驶过,悲剧发生了!

因这桩惨案,南乡好多人都议论纷纷了好久,连作为当年还是小朋友的我都听得耳朵满满的,所以那一年的麦子抢收留下深刻印象。

农村俗语“收麦如救火,龙口夺把粮”这一句民间谚语,说的非常有道理。抓住有利时机,把粮食抢收回仓才是关键。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杞县人,麦子熟了,该回家收麦了,满满的都是回忆 麦粒

标签:# 麦子# 你有什么# 熟了# 提起#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