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155毫米榴弹炮威力如何杀伤半径有多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夫不建议吃榴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54式122毫米榴弹炮,谁能介绍一下
54式122毫米榴弹炮是根据前苏联M-30式122毫米榴弹炮仿制而成,于1954年定型并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旧杂式榴/山炮,使用汽车牵引,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的基本火炮。每团2-3营(炮24-36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其改进型54-1式于1966年设计定型,1981年生产定型,该炮现已被83式122毫米榴弹炮代替。54式122毫米榴弹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等多种弹药。
性能数据口径:121.92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250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
战斗状态长:6.02米
战斗状态火线高1.2米
行军状态长:5900毫米
行军状态宽:1975毫米
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
火线高:1200毫米
身管长: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最大射程:11800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离:600米
最大射速:5-6发/分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数:8人
牵引工具:解放CA-30
牵引长:12.8米
榴弹全重:27.36公斤
杀伤面积:40X20平方米
弹药基数:80发
上世纪80年代参加中越边境作战的我军54式122毫米榴弹炮。
我军预备役部队使用54-1式122毫米榴弹炮进行射击训练。
如何评价日军的掷弹筒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掷弹筒?二战那会也就日本人把这东西当回事,把这玩意作为一种作战必备的武器进行研究列装的。
其实说道根子上,也就是日本人穷的一种无奈之举,咱说不好听的,就这玩意拉到太平洋战场上,也就是初期玩个出奇制胜而已,后期活不过三秒,就被撕成了碎片片。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中国也研发过!”
您要是严格的说,咱顶多就是模仿而已,算不上研发。
好了,废话小编也不多说了,咱直接入正题。
说说掷弹筒是咋来的。话说,掷弹筒算是日俄战争之后突发奇想的产物。
当年日本人穷的都当裤子了,但为了获得瓜分中国的利益,向着沙皇俄国发起了挑衅。
为了这场战争,日本人可劲的借钱,顺道还拉拢美国人英国人作为自己的后盾支持自己。
那么沙皇俄国作为一个好到没朋友的庞然大物,在这场战争中被日本人击败了。当然日本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可这个代价在日本人的眼里,很值得。
因为他们不仅拿到了沙皇俄国在中国的利益,还向其他列强证明,日本人确实是一个有实力的家伙,至少有资格参与到分享中国的利益当中。
咱不得不说,日本人在这场日俄战争中,不仅获得了以上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战争中学到了很多小知识。
您比方说,日后日本人发挥到极致的板载冲锋什么的,掷弹筒的原理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当时,日本人进攻俄国人防守的旅顺口要塞,日本人面对旅顺口要塞强大的防御,玩起了土木作业,挖战壕往俄国人的阵地上凑,距离也就几十米。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俄国人手里直瞄火力,不论是火炮还是机枪,对于近在几十米战壕里头的日本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咋说呢?日本人有脑子,俄国人他也不差,相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俄国人算是老手了。所以俄国方面有一个炮兵大尉,他琢磨出一个法子,拉过一门老式的海军臼炮(就是那种炮管短,口特别大的那种炮),把那炮口朝着天,插入一种长尾形的炮弹进行还击。
您还别说,这种样式的发炮,对于进行土工作业的日本人效果那是相当得好,毕竟他的炮弹轨迹是一种抛物线,只要调整好炮口的仰角,你就是躲在障碍物后边,他也能砸中。而且这炮的杀伤性特别的好。
当时俄国人就利用这门炮,打退了日本人好几次进攻。
这种炮就是迫击炮的前身,当时的名字叫雷击炮。
战后,日本人对这种炮相当重视,就开始进行研发,各种型号,类型给整出一大串,这其中一个款型就是掷弹筒,所以说到根子上,掷弹筒算是一款迫击炮,属于超轻型级别的迫击炮。
其实迫击炮这东西,其他国家也进行研究,但他们仅仅止步于轻型迫击炮,而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压根就不在他们的研究之列。
为嘛呢?
毕竟这玩意就是一根炮管子,外加一个托,连个最基本的瞄准仪器都没有,全靠一条白线来度量精度。
一套操作下来,全靠士兵的手感来发射,新兵上手你会被他们的命中率感动到泪奔。
而在日本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简单意味着成本低廉,简单还意味着分量轻,一个人扛着就能跑,剩下来的重量捎带脚的还能多带几发炮弹。
至于没有瞄准仪,多练习练习就好了,所以掷弹筒的缺点,在日本人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咋说呢?日本人侵华初期,他们全是老兵,掷弹筒这东西的使用,跟喝水呼吸一样的熟练,百发百中这都没有一丝夸张的成分。
咱别的不说,当初淞沪会战的时候,咱的机枪阵地,就是被日本人这种掷弹筒抵近发炮,一个个的给端掉的。
没法子,日本人的发炮手可以将自己藏在掩体里头进行发炮,毕竟他是一门曲射炮,而咱的机枪是打不透这些掩体的,所以只要机枪阵地暴露了,结果只能是一个挨打的份。
这种亏,咱不知道吃了多少。
这也就算了,在作战激烈的时候,日本人眼瞅着拿不下咱中国人的阵地,就会用掷弹筒给咱阵地上发射毒气弹。
您比方说淞沪会战中,日本人面对久攻不下的中国阵地,他们就使用了催泪气体和呕吐性气体。
这还算是轻的,淞沪会战之后,中国人的抵抗越来越激烈,日本人在战场上虽然是节节胜利,但伤亡也开始逐步的加大,一个战役下来不是几千人的伤亡,而是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几十万的伤亡,日本人急眼了,在武汉会战的时候,开始使用芥子毒气等一系列剧毒性气体。
整个十四年抗战中,咱中国军队有20%的伤亡,就是被毒气弹给残害的。
所以当时日本人列装掷弹筒的时候,一个小队就装备两具掷弹筒,比例和机枪达到了1:1的比例,当然有些丧心病狂的日本小队会超规格装备三具掷弹筒。
不过二战后期日本人啥都缺了,铁片子缺的不要不要的,连他们家三八大盖都不够装备部队了,但一个小队也还保持着一具掷弹筒的比例。
而掷弹筒也就是能欺负欺负咱中国人,毕竟那会咱造枪上那刺刀都费劲,工业全面落后于日本人。
那么咱又是咋装备了这东西呢?咋说呢?一开头咱还真就对日本人的掷弹筒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的法子应对,所以咱也就开始研发掷弹筒。
1938年的时候姜元方开始研制掷弹筒,底子就是按照日本人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研制的。
其实研制掷弹筒,早在1934年就开始了,当时仅仅是少量生产,部队就列装了一小撮而已,大部分提供给军事教学机关作为教具使用。
不管怎么说吧,国民党这块有了,但国民党有了,他也不给八路军。
毕竟国共之间虽然有第二次合作,但合作期间,国民党给八路军补充更多的是服装和弹药,他连枪械都不给你,你更加别说是掷弹筒这种大杀器了。
所以八路军的掷弹筒,只能是一切靠自己。
八路军的掷弹筒,开始只能通过缴获,当时于日本人第一次正面交锋——平型关大捷,就有缴获。
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缴获的更多,您比如八月十二八号的寿阳落摩寺战斗中就缴获过十五具。
当时这东西咱缴获了不会用,毕竟他连个瞄准镜都没有,光秃秃的一根管。
后来是一个叫中西的日本俘虏,教会了咱八路军的使用方法。
这东西算是咱八路军的重武器了,但这东西的配件咱就不会生产,所以那是打坏一具就少一具,没地补充去。
这不后来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彭德怀,就要求军工部展开对掷弹筒的研究。
当时当然研究的领导人是军工部部长刘鼎,咋说呢?刘鼎其实也就是在红军时期有过制造小型迫击炮的经验,研究掷弹筒算是一个新领域。
您都不知道一开始也没有一个样品,是刘鼎手工绘制了一份样图,秋天的时候按照这份样图,硬扣出一个样品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总部将一具掷弹筒给送了过来,后来就按照这个送过来的掷弹筒经验研究,最终造出来的就是五○小炮。
为了造这具小炮,咱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水窑一所初期实验,炮弹装到炮管里头,这都拉火两分钟了,炮弹卧在炮管里头一点动静都没有。
当时作为射手的张师傅认为是瞎火了,所以就过去想先把炮弹给到出来,哪知道就这么一到,炮弹脱离炮口的瞬间就炸了,当场张师傅就牺牲了。
到了第二次试验的时候,炮弹还没有打出来,在炮管里头就炸了,炮管炸成了好几节,飞射出来的碎片将一个老百姓弄成了重伤。
等到了第三次试验的时候,刘鼎也是急了,毕竟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好结果吗?所以当时他想要过去拉火,当时就被魏增祥给推了回去。
没别的,魏增祥认为自己是一个工人,而刘鼎是技术人员,还是军工部的部长,一旦出现问题,自己牺牲了没事,刘鼎这样的人可损失不起。
最终刘鼎爬在魏增祥的身后,观看整个发射过程。
结果这一次也不是很理想,当时就爆炸了,魏增祥回身就爬在了刘鼎的身上,当时就把右手给炸断了。
后来这五○小炮研制成功了,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到1945年八月份,咱这个制造所就生产了两千五百具这样的掷弹筒,装备了三十个团。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咱造这玩意咋就那么困难呢?”咋说呢?当时八路军所处的位置都是偏远地区,您别说设备了,就连材料都不知道打哪里搞去。
最简单的炮管,人家那都是无缝钢管,咱能造出一个合格的铁管子就不错了,就不讲究什么无缝。
而且要造合格的管子,你的材料咋也是钢管或者圆钢,但问题是生铁咱自己可以生产,说到钢这就困难多了。
后来咱是把铁轨扒拉下来造的。大家伙都知道这铁轨是工字型的,咱用这底座,锻成板条状,然后将这板条卷吧卷吧,形成一个圆筒。
这圆筒外壁中间就会有一条缝,您别说什么电焊不电焊的,八路军那会没有那条件,那有什么电焊,只不过就是将俩头烧红热了,用锤子使劲敲,把这缝给敲的粘合到一块。
一说这过程,大家伙就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就是个凑活,那炮弹发射的时候会产生高膛压,就这种法子造出来的炮管子压根就撑不住,再好的手艺,也就打几发,这炮管子就得裂开。
最后实在是没法子了,就把这轨道上半截截成一米长,烧红后用锤子硬生生的敲成圆柱形,然后再用工具把中间的实心给掏出来,形成一根筒子,这就没有了缝隙。
但与之而来面对的问题是,劳动强度加大不说,生产效率低下,一天下来造一根,运气好也就两根炮管子而已。
当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难题就得想办法,人还能被尿给憋死吗?
后来咱研制出了滑轮吊锤,镗孔机等等的设备,这才将生产效率给提高了。
当然咱各个根据地有各个根据地的法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吗?
您比方说晋绥根据地,造这炮管子使用的熟铁,强度不够厚度来凑。
还有些根据地用弹花机,榨油机的轴来制作炮管子。
这炮管子解决了,掷弹筒能制造了,可这炮弹也成了问题。
这炮弹的制作过程咱就不说了,就说这炮弹打出去的效果,一开始那叫个不尽人意。
咱这炮弹打出去之后,不像通常的炮弹弹头在前,炮弹屁股在后头的,咱是翻着跟头往前飞,看着都让人心痛。
这种飞行方式,打不远就不说了,他还打不准,而且这要是落地的时候,弹尾落地就没法撞击到触发引信,炸弹还炸不了。
咋整?
后来没法子,这炸弹就改成了时间引信,炮弹这么一打引信就着了,五秒之后,不管落地没落地,他一准就炸。
爆炸率提高了,咱还得解决炮弹的飞行姿势,不然你打不远打不准他也是个致命问题不是?
后来这炸弹咱给增加了尾翼,好家伙这炸弹一下就能飞五百米的距离,相对之前那翻跟头的炸弹提高了二百米的射程。
当然了,就算是这样,咱八路军生产的炮弹质量依然不如日本人的,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咱的条件就在哪里摆着呢?
不过条件是死的,脑子是活的,咱得先从无到有,迈出这一步,之后再用土办法,看看怎么弥补。
您比方说,日本人那掷弹筒有调节杆,咱做出来的调节杆用个三五次之后就变形给卡死了,最后咱就把这调节螺杆直接给去了,用仰角的大小来代替。
尾翼焊接咱没条件,用土办法把尾翼用绳子绑死了,焊缝用硼砂和铜片垫上,接着用细煤泥裹上直接烧,把铜片烧化了,也就把尾翼给焊在了弹壳上了。
咱用这些个土办法,直接就把这射程又提高了四百五十米,达到了九百五十米,都超过了日本人的掷弹筒。
爆开的破片也从一开始的二十到四十片,发展到了二百片。
您都不知道,咱后来还研制出了榴弹枪,这玩意远远的瞅和一挺轻机枪也差不多,有两脚架,还有准星缺口等瞄具,但走进跟前您就会发现,那枪管子老粗了,口径就有二十毫米。
您别咧嘴,小编知道您想说啥,因为世界公认的第一支榴弹发射器是美军的M79榴弹发射器,这东西是二战结束后生产的。
可咱也有实物的,如今在烟台市博物馆新馆二楼东展厅就有,这榴弹枪比美国那早了二十多年。只是这东西不好弄,产量少形不成规模而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155毫米榴弹炮威力如何杀伤半径有多大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阅读这篇文章你将学到关于155毫米榴弹炮威力和杀伤半径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我国陆军步兵考核“400米障碍”科目2分30秒的原因。155毫米榴弹炮属于大口径火炮,它的威力体现在较远的射程和较大的杀伤半径,以我军装备的PLZ-05自行榴弹炮为例:该型火炮身管长度为52倍口径(即155×52),炮弹初速为930米/秒,在发射火箭增程底排弹时射程达到50公里,是世界上同级别榴弹炮中射程最远的火炮。
普通榴弹重量为45.5公斤,火箭增程底排弹重量为47.5公斤,内部填充32公斤黑梯高爆炸药,炮弹爆炸时绝对杀伤半径为30米,在这个范围内的杀伤形式为冲击波,即使身着重型排爆服、隐蔽在工事内的生动目标都不会幸免;在距离爆炸中心100米范围内的杀伤形式为冲击波+破片,可以有效杀伤无防护生动目标,并且一个人体大小面积的目标上至少分布有一个弹片,这个距离被称为效杀伤半径;安全半径为200米,在这个距离上可以避免155毫米炮弹爆炸威力的伤害,但不是绝对的,因为个别炮弹所产生破片能以120米/秒的速度飞行至300米以外,如果不幸被命中的话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伤害的。可见155毫米榴弹炮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上述只是一发高爆榴弹杀伤力的描述,如果是跑群实施火力覆盖,那么覆盖范围内的生动目标将无一生还。下图为被155毫米炮弹炸飞的拆弹专家,他身着厚重的排爆服,炮弹被引爆之前已经跑出30米的距离,但是仍然被冲击波震死,这就是30米绝对杀伤半径的概念。
155毫米榴弹炮的攻击方式和攻击范围不论是牵引式还是自行式的155毫米榴弹炮都具备两种攻击方式,即直瞄射击和间瞄射击;攻击范围在500米以外到最大射程以内。当目标距离在500米~2000米以内时155毫米榴弹炮可以实施直瞄射击(45倍口径),直瞄射击时可以采用肉眼瞄准和瞄准镜瞄准,肉眼瞄准很好理解,就像使用枪械那样通过肉眼观察来获得射击诸元,而瞄准镜瞄准则与坦克炮的瞄准原理一样,根据目标的距离来使用瞄准镜内的密位刻度进行瞄准。
间瞄射击是对远距离的目标实施攻击,由于目标已经超出肉眼和瞄准镜的观察范围,因此间瞄射击需要通过炮兵侦查手段获得射击诸元。炮兵侦查手段包括侦察兵抵近观察测绘、侦察机临空飞行测绘、卫星测绘等。下图为我军炮兵侦查兵正在使用炮瞄镜观测“敌情”,“骨骼精奇”的炮瞄镜原理与海军舰炮瞄准镜一样,同是一种集望远和精确测距功能于一身,测距原理是根据双眼距离与目标距离形成的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我们着重来了解侦察兵通过抵近观察测绘获得射击诸元的知识。侦查兵携带望远镜(炮兵专用炮瞄镜)等器材隐蔽前出至敌方阵地前沿,寻找到目标后在地图上标出所在位置(现在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电子地图),然后根据测绘数据计算出来的目标坐标、目标规模发送给炮兵,然后实施炮火打击。
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拥有多种适用于攻击不同目标的引信和弹种,比如攻击生动目标时适用近炸引信,炮弹将在离地10米的空中爆炸;攻击坚固工事时适用延时引信,炮弹将在触地并钻入地下后爆炸;攻击正在移动的装甲集群时适用末敏弹;攻击高价值目标是适用卫星制导和激光制导炮弹等等。下图怀抱着39倍口径155mm榴弹炮炮弹的美军炮兵,该炮弹安装的是触发引信,炮弹发射出去以后触地即炸。
在遭到155毫米榴弹炮攻击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在遭到155毫米榴弹炮直瞄攻击时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逃离至2000米以外,如果足够勇敢,也可以反攻至距离火炮500米以内的距离。榴弹炮并不具备像坦克那样先进的计算机火控和瞄准能力,因此2000米以外的范围就超出了其直瞄攻击范围;另外跑到距离榴弹炮500米以内范围也可以避开攻击,因为榴弹炮的炮弹威力太大,最大杀伤半径达200米,为了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它是绝对不会向500米以内的目标开炮的。下图为正在进行直瞄射击的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使用火箭增程底排弹实施直瞄攻击的现象并不多见,或许是因为打击环境为视野开阔的地区,并且目标距离相对较远。
在遭到155毫米榴弹炮间瞄射击时则相对被动,因为间瞄射击往往是单炮或多炮连续开火,以火力覆盖的形式实施打击,如果躲避不及时或者无有效避炮手段,那么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榴弹炮在集火轰击之前首先会按照侦察兵提供的坐标试射1~2发炮弹,然后在侦察兵对弹着点进行修正计算后才开始集火轰击。比如原本宁静的阵地会突然遭到零星炮击,炮弹落在距离阵地核心位置不远的地方,这时候说明敌方炮兵正在试射,大量炮弹随后就会到来。
危机关头不要犹豫,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赶往预先购置好的坚固防炮工事,在密集炮火到来之前有至少2分46秒的反应时间!这是因为敌方侦察兵在进行弹道修正计算时需要进一分钟,与炮兵沟通修正值时需要30秒,炮兵为火炮设置新诸元和炮弹装填也需要30秒,火炮开火后炮弹需要46.2秒飞行到达打击位置(以炮击距离50公里计算)。战斗负重25公斤的士兵绝对能在近3分钟的时间内从战壕或散兵坑跑道300米外的防炮工事躲避炮击。下图为我军陆军部队正在考核400米障碍科目,很多人认为400米障碍只是一项体能科目,而事实上该项目就是要求步兵能在敌方炮火来袭之前能及时从前沿阵地跑到防炮工事,这也是400米障碍考核成绩为2分30秒的原因。
假设敌方零星试射时炮弹准确落在阵地核心位置,那么士兵将没有足够的时间逃命,因为试射时敌方炮兵所设置的射击诸元就是实施集火轰击的准确诸元,不需要再进行重置,只要得到侦察兵“弹着准确”的报告后就可以直接以集火轰击的速度装填炮弹连续开火。这时候留给己方步兵的反应时间只有46.2秒的炮弹飞行过程,此时最好的避炮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散兵坑或战壕里,剩下的就只好交给天意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慌忙鼠窜只会提高伤亡概率,毕竟46.2秒的时间最快也只能跑到100米以外,而这个距离仍然处于单发155毫米炮弹的杀伤半径,更何况是数炮齐发的集火轰击呢。另外趴在战壕里时应当以双手肘关节配合双脚膝关节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大部分部位不接触地面,这么做的原因同样基于155毫米炮弹巨大的杀伤力考虑的,当大量炮弹着地爆炸后巨大的能量将通过地面传导,如果全身紧紧贴在地面,吸收了大量炮弹能量后也会被震死。
由于155毫米榴弹炮的威力巨大且射程较远,通常只作为师级火力配置,反过来说,被155毫米榴弹炮攻击的目标必定也是师级或团级的军事目标。但是世事无绝对,比如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也使用155毫米榴弹炮攻击零星的武装分子,只不过不是跑群集火轰击,而是单炮轰击。现代化条件下的炮战不同于过去,由于双方都装备了反炮兵雷达,因此155毫米榴弹炮实施的炮击时间不会持续超过5分钟。下图为正在实施集火轰击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连,炮击5分钟后必须撤离阵地,防止敌方报复性的反击。
仍然以我国的PLZ-05自行榴弹炮为例,一个炮兵连装备4门该型火炮,如果以14发/分钟的爆发射速集火轰击,5分钟之内将向目标倾泻280发炮弹,假设目标为三个足球场大小面积(每个足球场的面积为7140平方米),那么平均每130平方米就要分摊到一发155毫米榴弹的攻击,而从上述中我们得知一发高爆榴弹的有效杀伤半径为100米,也就是说方圆100平方米以外只要隐蔽得当还是会有相当高的生存概率,前提是运气够好,否则“一坑双弹”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那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命了。下图为我军在两山轮战期间构筑的简易单兵防炮工事——猫耳洞,猫耳洞能有效抵御122毫米以下的小口径火炮轰击,对威力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则是无效的。
士兵通常携带多少子弹
兔哥回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战场上携带子弹也是如此,不可能做到总是弹药充足,而子弹带多了未必就是好事。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没有子弹的情节,显得很被动,其实,即便是现在作战弹药的补充也是一个难题。至于为什么不多带,过去没这个条件,子弹有限,咱们就说现在,弹药充足,为什么不多带。
其实,并不是不多带,而是带不了,现在没人限制你多带,又不是钱,怕你乱花,子弹能干的活都清楚,又贪污不了。关键是部队的制式子弹的装具就一个基数,例如,56式冲锋枪三个弹匣,加上枪上一个弹匣,一共4个弹匣,每个弹匣30发子弹,共120发,81杠是150发。这就是一个士兵按规定所携带的弹药基数。56冲的空弹匣的重量约0.42公斤,1颗7.62普通弹是16.4克,30发是0.49公斤,整个满弹匣一个是0.91公斤,四个弹匣总重量是3.64公斤,加上一杆枪重(各型重量不同)最起码3.8公斤,这样一共就有15斤重。士兵除了携带枪支子弹,还要携带如下的东西,4颗手榴弹,67式(0.6公斤)2.4公斤。这样光是枪支弹药就20斤了。这还没完,水壶,食品袋,挎包,而且还要携带弹药箱,手榴弹箱,携带不占用编制的单兵火箭筒,小铁锹,工兵镐等等,有时还需要替炊事班携带单兵口粮(通常是三天的)加其它个人装备一个士兵负重最少40斤以上。
这个重量对于一个大小伙子不算什么,但战场环境下,特别是山林河流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行军,减少一个弹匣就能感觉轻不少。当兵携带满弹的人都知道,一杆枪就十多斤,三个弹匣挂胸前在匍匐,弯腰前进时有一种下坠的感觉,加上钢盔压头,哎,不试试你都不理解多累人。真的不是凭空想像的那么简单,如果子弹携带过多,走近路还好,一旦需要跑步,涉水,泅渡,攀登,能否坚持到最后很难说,战场上慢也意味着死亡。
打过仗的都知道,阵地战,没必要随身携带弹药,都会摆在阵地的弹药箱里,随用随取,一个30发弹匣能打好一会,没有电影里那种人海战术,嗷嗷乱冲。实战中一百米二百米距离恨不得变成土行孙,从地里钻敌人阵地上去。冲锋时,100米距离爬就得七八十米,跑几步就卧倒,管他打不打枪。通常情况下,阵地上都不用携带过多子弹,甚至连子弹袋都不带,就一支枪就够了,热天衣服都不想穿,这样越轻松越好。受伤时方便快速包轧,同时也方便有人救你,背你走,否则背不动,说不定把你扔下,别不信哦。
需要携带弹药的过程通常是冲锋,或者说是进攻比较贴切,进攻时在进入敌人阵地前很少开枪,你也看不准,一百米距离开枪的机会没几次,这时你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快跑,利用炮火掩护能跑多快就多快,越快越安全,等炮火延伸射击了,阵地上的敌人开始射击时落后的就倒霉了。占领阵地后有人给送弹药,所以冲锋时没必要携带过多的弹药,真没用。阵地上有多少敌人都清楚,打一阵炮,剩下的足够进攻这点人收拾了,只要到了阵地弹药好办,后面跟着你就到了,有专门的军工人员。前线通常是军人负责,后面是民兵等地方人员负责。
所以,讨论弹药携带量必须要建立在实战中,冲锋没有一冲就几公里的,没这么干的,这不叫冲锋,叫行军。冲锋时尽量要身轻,可以多带点子弹,手榴弹,和子弹比,战士们更喜欢手榴弹,这是打防御战最好的武器,威力大,安全。不用冒头就能扔出去。子弹如果没弹匣,带散弹没什么用,战斗中没时间压弹,等战斗间隙弹药也送到了。你带弹药太多,肯定跑不快,想立功没门,累半路上跑不动就麻烦大了,需要好好说说了。
所以,个人携带子弹数量要分情况,开战前都会对所携带的弹药,武器,等等物资有很详细的要求,如果需要多携带弹药也会告诉你,这样就装垮包里多装两三个弹匣的,如果有弹匣是最好,说来也许不信,战场上的弹匣并不充足,需要收集。侦察兵通常都会选择多带两弹匣的子弹,以备不时之需,但不会带太多,会影响行动。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分享结束,155毫米榴弹炮威力如何杀伤半径有多大和大夫不建议吃榴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