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的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不采纳他人建议的君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的事和不采纳他人建议的君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汉文帝前十一年采用谁的意见
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文帝发兵征讨,晁错乘机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指出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
文帝很赞赏,赐给晁错诏书,以示嘉奖,但并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的建议。
刘璋为何不听从郑度的建议
换个角度看!
刘璋一千多年后有个算是教科书的成功案例。
嘉庆年间,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一开始暴打各地方政府军,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朝野震动。
那时个地方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清军腐化严重,战斗力堪忧。由于正面打不过起义军,后来一个叫富察·明亮的向嘉庆献出“真·坚壁清野”计策,要求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叫起义军找不到群众帮助,得不到粮草供应。
具体操作是:
为今之计。欲筹恤难民而困贼匪。莫若饬附近有贼地方州县。于大市镇处所。劝民修筑土堡。环以深宽濠沟。其余散处村落。酌量户口多寡。以一堡集居居三四万为率。因地之宜。就民之便。或十余村联为一堡。或数十村联为一堡。更有山村窎远。不能合并作堡者。即移入附近堡内。所有粮食牛豕什物、一并收入。被难民人。即于其中安置。搭盖草棚。贼近则令各户壮丁、日夜更番守御。贼远则仍不禁其出入。俾得无误耕作。该壮丁各保身家。巡防自必奋勇。壮丁不足。更于难民中择其骁健者。充当乡勇。酌给口粮。即以代赈。每堡派文武妥员二三人。绅士耆老七八人。为之董率弹压。如此防范。未被难之户。得有捍御。已被难之民。得谋食息。且收养堡内之人。户口有稽。不特可免流离。抑且赈无冒滥。又其中有一二小人、曾经入教、首鼠两端者。亦皆有所拘束。不致附和勾结。设贼匪窜至。沟垒森严。难以冲突。矧各堡以逸待劳。并力抵剿。贼匪处处受敌。而人民不为逼掳。粮食牲畜不为抢夺。火药器械不为掠取。该匪将必饥饿穷戚。料难仍前四窜。加以劲兵云集。并力兜擒。定能按股歼除。似于御贼安民之道。均有裨益。
嘉庆下令各地采用这种计策,各地地主豪强纷纷支持,王聪儿起义军的活动果然越来越困难,成为后来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坚壁清野”需要各地地方势力的坚决支持,这个就需要地方势力和中央的利益保持一致。
而刘璋的情况,先不说自己内部东州和本土矛盾很难解决,各地地主听不听他的。他面对的刘备,堪称古今收服人心稳进前十的高手,所谓搞“坚壁清野”根本不可操作。从刘璋引刘备入川那一刻,被吞并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为啥后来日寇和常凯申都搞了“坚壁清野”,都失败了,也是同样的原因,地主都没了,搞个P。
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的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国史书《战国策·齐策》的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周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威王是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的人。
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