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铜线和铝线为什么不能直接连接,以及为什么不建议采用过度连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铜线和铝线为什么不能直接连接
一个原因就是电化腐蚀问题,铜和铝接在一起,铝容易被腐蚀。这种接头不应该出现在存在腐蚀的地方。
另外一个原因是防止铝线表面的氧化层导致的接触不良发热问题,所以不用普通的直接机械接合方法,用铜接头接在铝线的末端,然后实现两组不同电线的机械接合,接头接和铝线之间,它们以焊接法实现接触,杜绝了氧化层接触的可能。
更多三农相关解答请关注:农地圈
东方花雪
pr两个视频与视频之间怎么过渡,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的那种过渡
大家好,我是小张!??????
首先很荣幸回答题主??的问题,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关于视频与视频之间的过渡,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视频内容??
这个就是视频本身内容与下一阶段的内容的问题,类似于我们做剪辑的,对一段视频做出跌宕起伏的混剪,每个小片段的情绪或者内容都是有连接的,就是你感觉这下一个镜头完全没有什么突兀。这个属于剪辑方面的知识,视频融合不恰当或者感觉不紧凑这都属于没过渡好问题。剪辑好之后就感觉,哎,挺好,没啥突兀点,转场很自然、过渡也很自然。这个是第一点,有关剪辑方面不知道如何剪辑,视频不紧凑欢迎大家来咨询。(混剪技巧有很多,不上图片了,想咨询剪辑技巧的可以私聊我。)
2.pr自带转场过渡等??
pr里面有很多视频转场、过渡的动画,例如叠化是最常用的一个转场方式。如何能不仔细看就看不出转场呢,有这样一个小妙招,就是把转场时间进行改变。其实,把pr熟练掌握就是最好的办法。没事多练、多剪辑就好了。
3.换用其他软件??
感觉pr不好操作的话,又不能随时随地的剪辑视频的话,推荐用剪映app。手机端免费又好使的剪辑app,内容可能没有pr更丰富,但是比pr更有特点,很多素材、特效都有现成的。
总结一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熟练掌握软件,以及活学活用。当到达一定的熟练度,感觉过渡的都很自然??。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您提供帮助!喜欢点个小心心!
哪些是过盈配合,过渡配合,为什么采用这种配合类
在汽车修理作业中,经常会听到一些“配合”的概念,比如说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等等。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汽车上都有哪些应用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的“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孔和轴之间的相对关系。在国标中,对配合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基孔制。
所谓的基孔制是指用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其公差的下偏差为零。通俗的说就是孔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通过改变轴的尺寸来调整配合性质。
所谓的基轴制是指用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其公差的上偏差为零。通俗的说就是轴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通过改变孔的尺寸来调整配合性质。
按照孔和轴公差带相对位置的不同,两种基准制都可以形成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正数时称为间隙,此时孔的尺寸大于轴的尺寸。这种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由于间隙的存在,所以轴和孔之间允许有相对运动。比如孔的尺寸是20.02mm,轴的尺寸是19.98mm,那么二者的配合间隙就是20.02-19.98=0.04mm,此时轴可以在孔中自由转动或滑动。
在间隙配合的部位,一般都采用滑动轴承来支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铜套”“轴瓦”等,它的内表面通常浇铸或喷涂上一层特殊的减磨材料,比如巴氏合金、钨锡合金等。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并且可以减小零部件的尺寸。缺点是起动摩擦阻力较大。在汽车上滑动轴承应用是非常多的,比如曲轴瓦、连杆瓦、凸轮轴瓦、变速箱齿轮等。
在汽车上,间隙配合是非常多的,只要是两个零部件之间具有相对运动,它们之间就一定有间隙,比如活塞与气缸之间、曲轴与气缸体、连杆之间、变速箱轴与壳体之间、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齿轮与齿轮轴之间,车轮与车桥之间,等等。根据运动关系的不同,间隙配合的间隙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0~0.10mm之间。有些非常精密的间隙配合,它们在制造时是成对修磨的,后期不允许互换。比如高压泵的柱塞、喷油器的针阀等,它们的配合间隙在0.002~0.005mm之间,极度精密,如果燃油清洁度不高,含有少量的杂质就有可能造成喷油器针阀拉伤、卡死等故障。
比如说曲轴与气缸体、连杆之间的配合,正常间隙是在0.04~0.07mm之间。小于这个间隙,曲轴与气缸体、连杆之间的配合过紧,运转阻力较大,并且不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很容易造成润滑不良而烧瓦的故障;如果大于这个间隙,曲轴与气缸体、连杆之间的配合过松,在工作时冲击力过大,会导致噪音增大、轴瓦异常磨损等故障,同时润滑油膜很容易被破坏,机油泄漏过多,机油压力低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化瓦、断曲轴等严重的机械故障。所以在大修发动机时,要精细的调整二者的间隙,超过误差允许的范围必须找到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还有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间隙配合。由于燃料在这里面燃烧,所以这个部位温度非常高,并且活塞与气缸的冷却强度不同,材料也不同,在高温下膨胀的程度也不同,活塞一般都是铝制的,它的头部直接与火焰接触,温度会高达600~800°C,而活塞裙部受热较少,所以活塞受热后会呈现一种上大下小的椭圆形变形。所以这个部位的间隙在常温下较大,正常工作时较小,一般在冷车时活塞裙部与气缸的间隙在0.10~0.15mm之间,正常工作时间隙小于0.05mm。如果间隙过小,或者发动机温度过高,活塞过度膨胀,就会造成活塞在气缸中抱死的故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缸”或者“爆缸”;如果它们之间的间隙过大,又会造成敲缸的故障。
2、过盈配合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负数时称为过盈,此时孔的尺寸小于于轴的尺寸。这种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量为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由于过盈的存在,所以轴和孔之间不允许有相对运动,但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扭矩和轴向力。比如孔的尺寸是19.98mm,轴的尺寸是20.02mm,那么二者的配合过盈量就是19.98-20.02=-0.04mm,此时轴和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相对运动。
根据过盈量的大小,可以把过盈分为轻度过盈、中度过盈和重度过盈三种。一般把过盈量在0~0.05mm之间的过盈称为轻度过盈,过盈量在0.06~0.10mm之间的过盈称为中度过盈,过盈量在0.11~0.15mm之间的过盈称为重度过盈。根据不同的配合性质和零部件形状、工艺要求等,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压装、热装和冷装三种。在修理中常用的是压装和热装两种方法,而在汽车制造厂中更多的是应用冷装。比如装轴承,在修理时一般是把轴承加热后套在轴上,而主机厂中一般是冷却轴,让轴缩小后再把常温的轴承套在轴上。
在汽车上过盈配合也是很常见的,比如飞轮齿圈与飞轮之间,一般是加热齿圈,然后套在飞轮上;还有曲轴法兰,套在曲轴前节上,它的过盈量就比较大,需要热装+压装才能安装到位,还有齿轮与轮毂之间的配合,也是过盈量非常大的配合,还有各种销、键等。这些过盈配合部位在拆卸时是最麻烦的,很多时候需要破坏性的拆装。
3、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是指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配合也可能有过盈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它主要用在对中性和同轴度要求较高的连接部位,既便于拆卸又可以精准的定位。最常见的就是滚动轴承内径和轴之间的配合,常温下过盈量一般在0.02mm以下,把轴承稍微加热以下,或者把轴冷却一下,二者就变成零间隙或者正间隙了,可以轻易的拆装。还有活塞销与活塞之间的配合也属于过渡配合,在常温下二者是有一定过盈量的,而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活塞受热膨胀,二者又出现一定的间隙,使活塞销在活塞上可以转动,有利于减小磨损,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全浮式活塞销。
架空线的连接方法有哪三种
1)编接法一般用于铜绞线连接。先将连接线两端头拆开理
直,用砂布打磨干净,把两端头导线排列均匀相互交叉插到底后合
拢理顺,再用各自线股自根部向中间紧密缠绕,每根线缠绕不少于
10圈。截面积35mm2以下铝绞线也可采用此法连接,但钢芯铝绞
线不用此法。
(2)压接法一般用于铝绞线连接。把连接线两端头用钢丝刷
清除导线表面氧化层,随即涂上导电膏,另把压接铝套管的里表面
氧化层同样清除后涂上导电膏,然后将两端线头穿入压接铝套管重
叠一起,再把专用的手动或油压钳施压加工即完成压接工作。压接
加工又分局部与全部两种:局部压接是在套管上挤压出若干凹坑;
全部压接是把套管整个挤压成六角形,同时也把接线两端头挤压成
六角形。因此全部压接加工最牢固,接触最紧密。
压接法也适用于铜铝绞线连接,加工方法相同,不过要使用铜
铝过渡接头,即连接线两端头穿入套管内不要重叠,而是端头碰端
头合拢,再进行全部压接加工成六角形。
(3)轧头法一般用于分支杆、耐张杆的过渡线连接或配电引
下线的连接。是采用U形轧头将螺栓紧固使两导线平行重叠连接
一起,通常使用两个或以上U形轧头,确保接触良好。有的终端
杆架空线固定在绝缘子上也加用U形轧头,但具有一定机械应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