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叔本华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叔本华

大家好,关于对叔本华评价是怎么样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不建议读叔本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有人说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哲学
  2. 对叔本华评价是怎么样的
  3. 高中生可以读叔本华的书吗
  4. 如何评价叔本华和尼采

为什么有人说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哲学

楼上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了,对于为什么说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哲学的回答非常到位,叔本华的作品中总是出现大量的消极词汇。

但对于说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哲学,本人是不认同的。豆瓣上有人说全世界的鸡汤文作者加起来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于是去读了叔本华的作品,他的《人性的智慧》也看到很多不同的鸡汤的说法,看起来消极的说法比如说快乐都是虚假的,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等等,看到后来,明白了他为什么说快乐都是虚假的,为什么说真正的幸福是避开悲伤的事情,而不是做了快乐的事情。到那时才觉得以鸡汤文来看,真的叔本华一个人的层次就高于很多人加起来。以哲学来说,不分积极消极,哲学,一门使人智慧的科学,能引发人的思考,提升思考力就够了。叔本华却是以悲观的思路而达到积极的效应。

对叔本华评价是怎么样的

以前喜欢看一点叔本华的书,所以尝试回答一下。

略长,我给你慢慢梳理一下,叔本华的书确实非常值得一读。

叔本华,他是一个内省智慧极高的人。

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到过人类的几种智力分支(多元智力理论),其中一种就是内省智力(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能够认识洞察外部世界的规律,和觉察反省自己身心的种种现象,并对它们进行辨析与洞悉。这种智力在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哲学家柏拉图,老子,庄子都是这样子智力天赋极高的人。

这一个特质,注定了他评价与观察一个现象,其一不会陷入名利财富为衡量第一标准,第二他不会流于表面去观察一个状态。

1.

虽然看起来,叔本华对这些名利财富并没有多大兴趣。其实,叔本华很关心关于"幸福"的事。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与思考幸福的事情。但是,在幸福之前,首先要觉知痛苦,《人生之路应该如何走过》中谈到了关于痛苦。

在他的观察里发现,我们对痛苦与幸福的觉察,是这样子的特性:

如同流水,顺利的时候,是不会有浪花的,除非它们遇到阻碍。我们健康的身体,没有产生痛苦的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们。反而,会因为鞋子有点夹脚,而感到烦恼的很。也就是说,其实,真正让你很幸福很爽的事,你根本没去注意,反而,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感到大为烦恼。甚至大为光火。

再简单的说下来,如果你失去了双腿,才会发现有双腿,是多么方便开心,可以愉快的奔跑,多么令人快乐。但是,你拥有它的时候,却反而会烦恼,因为可能它有点胖,或者线条不够优美。

所以,当你感到不幸的时候,看看更不幸运的,你才知道其实自己还拥有很多,日子其实不错。

但是,因为我们平时缺乏内省,观察与觉察不到这些规律特性,那么自然无法把这种规律与智慧应用到自身与周围。则很容易"习惯的正确"(不假思索认为是对的)陷入下面"生存的痛苦":

当你无有内省能力觉察到自心,正处于何种状态,与外界的规律是如何"欺骗"你的时:

那么痛苦和无聊这种破坏你幸福的死敌就存在了——而且是一种对立的存在。

当你因为伤口与资源的匮乏而感受到痛苦,这是一种直接的痛苦,我们凡人没法否认这个感觉的存在。叔本华不管它有多聪明,他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痛苦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伤口,资源不匮乏的时候,那么另外一种痛苦就是"无聊"。

当贫苦的,下层的阶级,正在为衣食住行,生存而奔波忍受痛苦的时候,"无聊"也正在折磨另外一群人:

对于人类而言,无聊的酷刑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虽然口袋充裕,却无法感受快乐,因为他们已经陷入到了无聊的深渊。于是,为了逃避这个可怕的地方,不停的旅行,度假,到处寻找刺激,让他们越来越麻木的快乐,感到一丝放松。奢侈,排场,酒精,毒品,混乱的趴体不过本质上都是他们努力逃出无聊境地的挣扎。于是这些人可能,为了追寻一点快乐,时刻坐立不安,所作越来越危险,事实上报纸上屡见不鲜了。如果不加以觉察的话,结果只能是两种,悲剧,尚未悲剧的千仓百孔。

于是,生活就像摆钟一样,来回在这两个极端中来回摇摆。一会直接的痛苦,一会无聊的酷刑。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样逃不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你的生命也正在摇摆中流逝掉。

2.

叔本华也作为一个凡人,已经觉察了生活中这一痛苦,他定然会想尽办法从这个摆钟中脱离出来。他认为,首先你可能根本没有认清楚你自己(那么更别提认清世界的规律了)

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有不少的篇章去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是幸福的东西,重新审视什么是幸福。

凡事追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赖自己。——歌德不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自身创作与发现幸福——戈德史密斯(英国作家)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亚里士多德幸福的生活存在于心绪的宁静之中。——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

总之,虽然关于幸福的话题很多,但是在哲学家的眼中,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指向心灵的作用。叔本华也不会例外。并且他与亚里士多德还心有戚戚的觉察到了幸福的无常,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

"一切幸福的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偶然的。"

这也确实是世间一切都是和合的,需要诸多因素的组合,幸福也不例外。于是依赖外界来寻找幸福感,那会很快干涸与消失殆尽。

于是叔本华认为,将自己的快乐受限于外部的变化,那是在太无常了。他不会期望被期待,金钱,赞赏,掌声误导。也不会让自己妥协,去配合低级的欲望与庸俗的区位。并且还建议:

千万不要牺牲自我的内在去换取外在,不要用一个人整个或者绝大部分的安宁,闲暇和独立,去换取荣耀,地位,头衔,和名气。

对他来说,希望离开人群独处是很棒的。(其实大部分内省智力者都不喜欢被人接近,在身边,在人群中,他们特别喜欢与人群保持距离,这是这个智力分支的特性,否则这会非常的折磨他们。其实在诸多心理学的一些书中都提到过这种人格的特质。)

他至始至终的坚持,幸福来自于内在。(如果不是叔本华的话,可能这些智慧会被不假思索的贴上了鸡汤,可见我们处于多么浮躁的环境)

他认为只有精神上的丰富,才不会无聊,有活力的思想才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从内心和自然中探索到新鲜的事物,并且融会贯通,只要思想保持朝气蓬勃就能避免无聊。我们越依靠思想,乐趣就会越大。具有高度精神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过的更加的幸福。

而寄托在外界的幸福必然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损失,最后被烦恼所伤(又回到文章的最初,我们觉察不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倒是很容易注意到鞋子夹脚)。

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其实不过就是从心里认为"幸福"是一种手段可以获得东西,并且是从外界获得的。

所以在,在叔本华的观察中,过早的精通这些事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年纪轻轻就不再观察与洞悉周遭的一切,却去熟练的追逐那些注定失去的东西。也许在智商和手腕是厉害的,但是这是智慧上的平庸:他已经是一个陷入无聊与痛苦的人了。在这个摆钟中来回摇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

3.

但是为何又从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也不是一个不好的迹象呢?

如果你认为,因为刚才那些事,人们显得不够聪明所以就会带来不道德的事,所以不道德吗?那就错了。又蠢又坏事当下流行的一个词,人们常常认为,又蠢又坏事成对出现的,所以两者是一个根源。

实际上,这种看法在叔本华的《论意志于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有比较详尽的反驳。而且叔本华虽然才华过人,但是是谦虚的。这一点在书中也反复强调。所以不够聪明的事就会带来不道德的,在叔本华那里不能成立。

其实真正"不道德"的原因在于,在他看来,这个经过文明教化的世界,实际上只是一巨大的化装舞会。过早的精通舞会,技巧上的操作,带上面具,显露出他们的优雅。人们为了巧妙的与对手周旋,而带上了面具,他们真实的样子,并非他们所表现出的那副样子,他们的面具就是一个工具,投机取巧,只知道谋取利益(还未必正当),贪心与罪恶倒是如影相随的。

叔本华的思想体系里坚持认为:

一个人幸福的首要要素是他的人格。所以,他希望这么教育人们:在这场化装舞会上,苹果是用蜡制成的,鲜花,金鱼都是由丝绸和纸板做成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所有的笑谈都不能当真。

而这一切,洞察人事,谙于世故,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的面具的招数。竟然,过早的出现在一个年轻人身上,这就很糟糕了。

4.

谁要是没有他那个年龄的意气精神,就必然有这一年龄的种种不幸。——伏尔泰。

对于这一点叔本华是双手赞同的。

他认为年轻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人们生命的早期,对于生命的感知是如此的敏锐,强烈,他要经历一个梦幻时期与从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有些人就会说:

我已经完全抛弃了过去的虚妄观念,“幻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这些开始觉醒,去觉察世界与心灵的本质模样。最后可能会通往叔本华认为幸福的路。

但是,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却教导他一个极为错误的感觉:

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大量的东西赏赐给他。让他觉得很美妙。那么很显然,他会很快的陷入到追逐名利,远离精神财富,然后再痛苦的摆钟中度过一生。而且他竟然如此早的掌握了种种手段。

所以,叔本华提到,如果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与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因为,他们尚且没有真正陷入到痛苦的摆钟与名利的面具手段中,才会产生种种的惊讶,也潜在的意味着他们的品质中有更珍贵的东西,这些珍贵的东西确实是高贵的,比如可能是诚实,求知,等等。才很容易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笨拙的手足无措,而不像那些干练的政客一般虚伪。

所以现在你可以明白了。叔本华那番话的意思。

5.

叔本华的关于幸福的思想中有三个重要的观念:

其一,一种很大的愚蠢是"不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找幸福。

其二,牺牲健康(也包括人格)去谋求外界身外之物来谋求幸福是注定悲剧的,外界是无常的。

其三,人格(并不仅仅是性格那么简单,在他看来思想也是人格的重要部分),是通往幸福的首要因素,精神财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生命的幸福,越思考越幸福。

这些思想给后人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他是智慧的(不是究竟的,但是是相对的与极具启发性的),他也是同样的是凡人,也有他的缺点。他寂寞的度过了一生。不过他常常能够跳出自身与周围的环境,重新审视这一切(内省),努力揭示生命残酷的本质与真相,并且寻找真正的幸福。

虽然外界看起来是消极的,因为他没有推崇名利并且提醒人们警惕幻想,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积极努力的人。而且努力打破那些无常的幻想对心灵的欺骗,然后努力思辨尝试走向真正的幸福。这一点非常的勇敢。也一直对后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不要在需要洞察与思考年龄,被世事的表象轻易的遮蔽了双眼。

另,即便是哲学家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念与思辨,也不代表这就是真理,也许甚至相去甚远。需要辩证的看待与拿来主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优良的品格是一笔真正让人幸福的伟大的财富,在哪里都是。

以上。

我以后少水答案。

这类写的多一点,希望有人喜欢。

高中生可以读叔本华的书吗

不推荐。

有的高中生,大学生患上抑郁症,以及重度抑郁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非常喜欢哲学,而且非常喜欢西方的现代哲学,他们对古典的东方哲学几乎没有任何兴趣。

一位朋友年轻时喜欢看叔本华的书,导致被压抑的悲观情绪困扰,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本来就性格孤立,读了叔本华变得更加孤僻,埋下了抑郁症的种子。

有的人是读《人间失格》,读成抑郁。

有人说,他的哥哥小时候很聪明,后来读了尼采的书,成了神经病。

叔本华,尼采,还有萨特,海德格尔的哲学书籍,读了以后容易让人的变得抑郁。

有的高中生,本来学习非常好,但是读了叔本华和尼采后,成了重度抑郁症,还差点自杀了。

从历史上来说,尤其19世纪以后,凡是25岁之前酷爱西方现代哲学的,后来都变得不正常了。

读一个人的书,先要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一个人的文字会传递这个人的思想、情绪、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是翻译过以后的文字,也会传递出作者的情绪,甚至传递出健康信息。

叔本华能够抓住很多现代年轻人的心,他本身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与世隔绝,过着隐居生活,他的父亲是得抑郁症自杀的,叔本华曾经把一位仆人从楼上推下来,把仆人的腿摔断了,被判了四年徒刑。

叔本华本身极度敏感,极其缺少包容。

如何评价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尼采是我上大学阅读比较多的两位哲学家,也是非常喜爱的两位哲学家。

很可惜,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看了很多次,但没有一次看完,因为翻译中有太多哲学名词,此外也看过他的《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这本更艰涩,虽然很薄,但说实话没太看懂。所以更多是看他的散文,但又不是太喜欢他的散文。只能根据看的半懂不懂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来随便说说,我不是学哲学专业的,说错了也无所谓。

尼采的书就读的比较多了,《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朝霞》《看哪,这人》《权力意志论》《论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人性的,太人性的》,之所以看的多,因为尼采的书大多是语录,非常易读、好懂(当然,很可能是错误理解)。

读叔本华、尼采,因为直到上大学前,我都被关在学校中,听固定的话,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叔本华、尼采让我发现,原来世界还有人这么想,原来还可以这么想。他们让我开始寻找自己,他们让我懂得痛苦、忧伤、迷茫是获得自己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眼中,他们是最早的启蒙者,他们指出了这个看似合理的世界的漏洞与缺陷。

再说明一次,我只是叔本华、尼采的爱好者,不是专业研究者,周国平老师的解读已错谬万端,我则错的更多,千万不要根据爱好者的看法来决定你的态度。想了解叔本华、尼采,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读一读。

叔本华说了什么

叔本华的思辨来自西方哲学的传统,即延续了《理想国》的理路,将世界分为表象与理念,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表象世界,它幻化万端,但并非真实,要寻找生命的本质,就应该回到理念世界中,但除了审美、思想与入定,其他没有办法。而在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生存意志,它追求永恒存在,可表象世界的特点就是易逝的,必然与生存意志相矛盾,所以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所谓幸福只是两次苦难之间的、短暂的空白期。要想抚慰生存意志,只有走向永恒的理念世界,可惜我们只能偶尔达到。

这么概括可能太简单,从中可见叔本华深受佛教影响。当时阅读时,最大的困惑是,这些说法无法实证,都是从感觉出发,是不是太随意了?其实哲学的特点就是思想实验室,只要能将感官材料加以提炼,结构成一个比较自足的逻辑体系即可,不否认,这可能深化感觉的误会,且无法证真与证伪。但哲学自有其传统,叔本华在结构自己的哲学大厦时,对其中漏洞进行了大量的填补工作,普通人很容易被他的博学、严谨与思辨压倒。

当时沉醉于叔本华,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生命是一次悲剧,我们无法挣脱,则生命的意义何在?这迫使我反思,而反思的直接结果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在秩序、文化、社会的压榨下,它曾长期麻木,以别人给我的目标为目标,以别人的判断为判断,还自鸣得意地觉得,人应该努力去做一个“正常人”,这样才有价值。叔本华对书对我来说不啻一声断喝。

其次,叔本华的严谨与逻辑,让人敬佩,他用西方哲学的范式对佛教思想进行逻辑化,看上去就非常清晰、直观,比较便于理解。

尼采说了什么

尼采的思想很驳杂,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理性主义的推进,人类的信仰在萎缩,随着永恒不断被对象化,永恒本身便消逝了,结果就是“上帝死了”。没有神圣,只能重建神圣,否则人类文明就会走向虚无主义,直到被它彻底吞噬。尼采的重建就是设立了一个“超人”,认为人类文明必须在自我灭亡的过程中达成再生,“超人”既能契合对象化,又能为崇拜提供可能,这就很可能进入一个不断进步的怪圈中,所以尼采对“永劫回归”保持了高度警惕,他并不认为对象化是一个正确的、自我解放之路,他始终认为,还有一片永恒是对象化(即科学思维)永远无法抵达的所在,它为生命提供永恒的动力,就像太阳那样。

这尼采洞悉生命的悲剧,但在悲剧中,我们依然要积极地生活。

沉醉于尼采,主要源于:

1、他指出理性主义的缺陷,他认为,人一旦被理性主义格式化,就只能看到这世界合乎理性的地方,而忽视了更广阔的、不合理性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会被自己的虚构所遮蔽,结果成为它的奴隶,变成失去自己目的的人。作为现代人,我们上学、考试、工作、挣钱,人生几乎已经被划定,都在做不得不做的事,这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已经被虚无主义所驾驭了,我们越不了解自己,我们才越是别人的工具。

2、尼采对历史的否定,让我第一次懂得,历史和未来一样,可能都是人类虚构的产物,有太多空白已陷入“永劫回归”,我们所谓的历史不过是对过去的合理误会,编造它们的唯一作用在于继续麻痹自己,使自己更深地沉入虚无主义。

3、尼采对生命动力的解读,即权力意志,让人多少找到一种救赎的可能。如果没有背叛、对抗、狂躁,那么好世界就更无波澜,我们的人生和圈养动物就毫无区别。

4、尼采对人类道德的反省与批判特别深刻,如“悬挂命运,一个绳结已足”。

5、尼采的文笔特别优美、宏阔,有滔滔不绝的气势,不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感动的人恐怕不多。

6、尼采对日常琐碎情感的批判特别得年轻人的喜欢。

7、尼采的美学思辨非常深刻,《悲剧的诞生》中呈现出的严谨的逻辑,令人拜服。

总之,叔本华、尼采是不同文明所缔结出的硕果,通过他们的写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伟大的、令人尊敬的传统。我们都是人类的子孙,生活在这世界上,理当获得不同文明的哺育,感受不同地方阳光的温暖。这样才不虚度此生,才能更充分地享受人生。

苦痛、悲哀、失败等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尼采、叔本华最美好的地方,在于让我们不忽略它们,不趋利避害,而是努力吸吮其中的甘甜。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生命是悲剧的,但始终坚信,我所没看到处,必然有永恒存在,即使不能到达,它也依然存在。所以我不应放弃,不应怨怼,不应冷漠。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亚瑟 叔本华的人物评价

标签:# 我的# 怎么样# 评价# 叔本华#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