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清史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建议写清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被列为禁书
所谓的大清朝岂实是一个企图在思想上,彻底奴化汉文化的朝代。屡行文字之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便疑为影射朝政,伤及作者自身,一代奇才金圣叹更是死于非命,令人扼腕叹惜!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乾隆帝好大贪功,数下江南,劳民伤财,耗损国库。也是由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转折点。在一个清朝是极其讲究妇年贞节的时期,贞节旌表碑坊,在我居住小山村就见过几处。像《红楼梦》写及男女私情,略有淫移的描写,自然不入正统,难登雅堂。实行禁止,也不为奇!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巨著却以手抄本的形式留存于世。塑造众的众多人物形象,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之典型。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在中国的文学史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实乃中华文学之幸了!
一
为什么清史稿对盛宣怀的评价是“误国首恶”
盛宣怀和同时代的袁世凯等人类似,都是富有传奇性、成就耀眼的风云人物,但同时也是争议很大的人物。
慈禧太后评价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李鸿章赞誉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张之洞评价他“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清史稿》里把盛宣怀和瑞澂二人并列记入“列传二百五十八”,叙述了两人的生平之后,评论盛宣怀为“误国首恶”、瑞澂是“罪首”。
这两人都出身于清朝的官宦世家,地位显赫,曾是重臣、功臣,为何会被《清史稿》如此恶评呢?
盛宣怀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职位显赫,担任从一品的邮传部大臣、皇族内阁成员,还受赐太子少保衔。
他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秀才出身,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但也善于吸收西方的一些现代化模式,融通中西,能力超群,是个“实业官僚”。他斗倒了“红顶巨商”胡雪岩,被誉为“晚清首富”。
他创办了十多项“近代中国第一”:
第一家官督商办的企业、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个勘矿公司,以及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第一座公共图书馆,还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等……
他还热心公益,积极出面支持赈济救灾活动,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赈济人士之一。
他创办了许多开辟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
因而,盛宣怀被称为企业家和慈善家,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这样一位实业救国、成就非凡的杰出人物,为清廷续命,创造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的朝廷功臣,为什么会被《清史稿》评为“误国首恶”呢?
盛宣怀和瑞澂“晚节不保”盛宣怀在任期间,倡导"铁路国有"政策,力主将全国的铁路权收归清廷中央。
于是清廷于1911年5月宣布:各省原已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
随之,盛宣怀受命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借款合同》,把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修筑川汉铁路的股东,分布于社会各阶层。清政府收回铁路权,却没有退还补偿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股东们的强烈反对。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也纷纷抗议。
于是,这几省各界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则派兵镇压、屠杀保路人士,更使全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行径。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
革命烽火燃遍四川全省,清政府则从湖北调集军队前往四川镇压。从而清廷在武昌的军事空虚,给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良机。
于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很多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显然,盛宣怀力主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发了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清朝专制帝制被推翻。
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遭到清廷很多人的谴责,被革职、永不再用,被迫逃亡日本。
而瑞澂,全名为博尔济吉特·瑞澄,满洲正黄旗人,祖父是大学士琦善、父亲是黑龙江将军恭镗,家世显赫。瑞澂先后担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时任湖广总督的瑞澂获得武汉革命党人秘密名册,便按名抓捕、诛杀。于是军心骚动,提前发动武装起义。瑞澂则弃城逃至上海。随即被清廷革职。
也即,盛宣怀推行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前夕,瑞澂处置不当、激化了兵变,随即放弃抵抗、弃城而逃,使得武昌起义更加顺利。
由此,盛宣怀和瑞澂将清廷推向深渊,自身也从清廷的重臣、功臣一落千丈,被视为清廷的掘墓人。
《清史稿》的政治立场,决定了对盛宣怀和瑞澂的评价。《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经袁世凯批准、赵尔巽为总担纲,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大型历史著作。
由于长期没有依照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之《清史稿》本身史料确实丰富,因而它的影响力很大。
但是《清史稿》也有自身的硬伤。
《清史稿》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但编者基本上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编写的。
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参加编撰《清史稿》的人,大多是清朝遗臣。
袁世凯,曾在清廷担任要职,辛亥革命期间力主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竟然复辟帝制。赵尔巽,是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历任多个地方的封疆大吏,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力图维护清廷统治。
因此,《清史稿》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例如诬蔑明末农民起义军为“土贼”,称太平军为“粤匪”,视辛亥革命为“倡乱”。
以致于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在1929年12月呈请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发行,列举了十九条理由:反革命、蔑视先烈、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清朝讳等内容。
而且,《清史稿》仓促成书,记述的史实中有不少错误。
当时由于时局动荡,众人编纂、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审核、校对,以至于《清史稿》中记述的史实过于粗陋,有不少错误。
编者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披露”,因而才叫《清史稿》。
因而,盛宣怀被《清史稿》评为“误国首恶”,也就不奇怪了。
几十年后,鲁迅在《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一文中,说盛宣怀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其实,评论者的立场、角度不同,评价、结论就不同。
在盛宣怀的生前和身后,褒贬毁誉一直存在着两个极端的评价。
《清史》什么时候编好该巨著的客观性如何
听说现今编纂的清史是十亿字的鸿篇巨制。比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浩大。建议推倒重来,以三百万字文言文为限。基本体例应与二十四史同。编成可读能读之书,不要编成一万年都读不完的书。编纂者史德,史才,史识三具备,三统一。
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清史
清史本应该由民国政府编写,但民国期间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清史编著给耽误了。后来蒋介石准备着手清史编写,但是发现当时清史稿中有许多错误,再加上内忧外患,老蒋也没有时间重新考证历史。解放初期是我国的特殊时期清史编写考证又耽误了。后来我国全部精力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直到2002年国家才腾出时间来编著清史。编著清史是一项大工程,中间有许多史实有待考证。光是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衔接就十分繁琐,有时候为了验证一个历史史实就要查阅大量资料文献。要耗大量人力和时间……我相信不论多么困难,清史不久将会面世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本次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清史和为什么不建议写清史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