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鲁迅三兄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形容兄弟的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鲁迅三兄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鲁迅三兄弟分别是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和周建人。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赴日本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后来弃医从文,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周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鲁迅二弟。早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东渡日本留学。曾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抗战时期他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3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后出任汪精卫伪政权多个职务一直受人诟病,并一度被关押和审判。
周建人,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的三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记。1919年,周建人迁居北京,潜心研究生物学,并从事著译工作,在《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普及科学知识。1923年应瞿秋白邀请,在上海大学讲授进化论,在神州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安徽大学任教授。1984年7月29日,因患鼻癌在北京病逝。
周家三兄弟的关系,鲁迅和周建人的关系比较好,但是他和二弟周作人的关系失和,甚至长年形同陌路。1923年8月24日鲁迅日记写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鲁迅和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友、先锋,一度共同论战,不分彼此。可后来就终生不再来往。其原因一般认为是家庭纠纷。周作人早年留学日本,娶回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主持着高消费的整个家庭生活(当时依照大家族的传统一起在北京八道湾租房共住)。鲁迅是个大家庭的奉献者。他说自己的钱是以黄包车拉进来,人家用汽车送出去。
周作人的妻子信子家境贫寒,多年来鲁迅就一直在经济上予以接济。从他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从1912年来北京教育部供职时开始,鲁迅定期往信子在东京的家里寄钱,极少间断。全家搬来北京后,鲁迅在钱财方面向来不很计较,所有的薪水都交给信子支配。鲁迅兄弟收入不薄,每月至少有六百元左右。但信子天性奢侈,从不节俭,有时甚至要借债度日。鲁迅是大哥,难免会在弟弟面前责备几句,不料竟酿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信子反目成仇,居然说他有“非礼”行为,以此挑唆兄弟失和。
周作人当面呈给鲁迅一封绝交信,称他为“鲁迅先生”,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鲁迅很快搬出了八道湾住宅,从此兄弟失和,骨肉分离。后来兄弟二人思想越来越远,一个继续战斗,一个退隐到终于为日本侵略者做事。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被国民政府处以汉奸罪。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形容人知识渊博和见识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知识非常丰富,见多识广的成语很多,比如: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德才兼备,文韬武略,博古通今等等,都是形容知识渊博,有学问,懂得多。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各路人才比比皆是,只要是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都可以说是当今的人才。
像古代传说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能掐会算那种神人,真是几乎没有,更多的都是平凡的人。有些人之所以能超过常人,无外乎博览群书丰富了自己的大脑,能把书本知识利用在了生活当中,是令人敬佩与学习的。
知识是无边无沿的,活到老学到老,你都学不到冰山一角。因此,谦虚学习,多学活用,把学习当作爱好,你的知识面就超越了常人。
知识海洋勤是岸,学海无涯苦作舟。夸你学富五车,其实也就是你比别人懂得多。谁也不能自满,谦虚学习,总有一天你会超过别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