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中国家长教育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老师怎么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呢
今天晚上,一个学生家长哭着给我打电话求助,说孩子在家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一气之下,打了孩子,孩子去了奶奶家。爸爸不理解,孩子的基础不好,想利用假期,多学习,提高一下,孩子可能不理解,不配合,家长不知道怎么办?
爸爸的意思,是借助老师的力量,做孩子及孩子奶奶的思想工作。督促孩子认真学习。我当时很激动,就答应了下来。我又感到难做思想工作。因为孩子的脾气性格已经形成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只好安慰一下他们。现在,想想还是自己的知识有限,不能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请问一下,怎么办好呢?谢谢??????
对于孩子教育家长普遍存在焦虑,为什么
大部分家长有教育忧虑的原因我觉得有一下几种可能: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
我相信这样的想法几乎每个家长都有,也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家庭的美好希望和奋斗的目标。现在的家庭教育支出越来越高,教育年龄越来越小,有从婴儿期就开始的早教,各种特长培训也都是从娃娃抓起,有的甚至延伸到胎教,在肚子里就开始了,听音乐做按摩,吃各种营养品,大补特补,各种营养药,数不胜数。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怕错过每一个能让孩子将来拥有优秀成功人生的机会,抢前抓早的投入,这样的努力不止是需要支付大量的金钱还需要家人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只要觉得对孩子发展有利都能克服。长时间的努力下来就是孩子累够呛,家长忙够呛,有用没有用都得将来评说了。
2。就业压力大
目前中国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了。以前如果能考上一个大学,基本就不用考虑工作的问题,毕业学校直接安排好了。那时候考上大学真的是有种光宗耀祖跳入龙门的感觉啊。可是现在我们出生率在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大学和研究生的录取率却在提高,大学录取率都快达到80多了,这样的结果下来就是文凭的贬值,就业人口相对集中,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大学现在基本就是一个入场券,你的孩子没有高于别的孩子的特点,就会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这是每个家长都不想面对的风险,所以只有继续提高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将来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被选择。
3独生子女的弊端
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导致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下你就没得选,必须成功不许失败,一旦这个孩子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晚年生活会很难过。这样的压力下父母的教育焦虑更严重了。
4虚荣心攀比心理
现在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日常生活基本都能得到保障了,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比吃比穿,比房子比车,现在这些条件都具备以后,大都是中产开始比的就是孩子了。谁家孩子优秀能考名校,那他就基本是会被认为成功人士生活幸福的标配了。这种情况下的攀比也会加大家长的教育忧虑的心理。
现在的每个家里有教育阶段孩子的家长压力都很大,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花巨资买学区房,有的辞职陪读,都太不容易了。真的希望国家能关注一下这些家长的辛苦状态,对于教育多投入一些关注多出台一些好的政策都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和平台来缓解家长的忧虑和压力,让家长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工作搞创业,这样国家才会越来越富强,家庭越来越幸福。
现在的孩子,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正确教育
“百年树人”,教育这件事情太神圣也太复杂。
这里要先谈一点笔者的一点感受。话题从新加坡的教育“大改”说起: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狭小岛国,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同时,该国的教育水平又号称“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移民“国家。可以说,在笔者以前的认识里,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因为在他们那里真正落实了我们一向推重却又难以实施的“因材施教”原则。
比如,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分流制度。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课程统一,小学四年级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小学六年级后,学生进行第二次分流考试:根据成绩学生分别进入特别班,快捷班或普通班。第三次分流是中学结束后,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将根据兴趣和成绩选择以后的教育资源。比如成绩优异者经由理工学院进入大学,成绩一般的少数考入私立学校,其余就被分流到普通学校或工艺学校,再进入工艺教育学院。
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之后即使学习相同的课程,难度已经有区别了。不会再出现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硬生生捆绑在一块,接受相同的课程和难度的现象。
而我们恰好相反。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放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样的课程,接受相同的难度,这势必造成了部分优秀学生不够吃、吃不饱,另有一部分学生吃撑了、不消化,另一部分学生是彻底没有了食欲,死活不开口。目前的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逃课、不愿进教室,就是因为这些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掉队,后来因为必须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得已进入了初中,而其实早被甩掉在十万八千里开外了。
就像有网友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坏都上初中,考零分也可以。初中每个班一群混子,学不会上课就是说话打闹,调侃老师;下课打架吸烟欺负同学,管的严了甚至骂老师打老师。他们放弃自己的受教育权,却在严重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
这样看,一定是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合理,我们的较为落后吗?
——问题来了:从2024年起,新加坡奉行了几十年的中学分流制度将被废,除,了!
原因之一是限制了学生实现逆袭的机会。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长,进而因材施教”,这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的理念和信念。
教育,任重而道远。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
感谢邀请,我是心理咨询师郑润芝,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现实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严厉型的管教方式,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给孩子非常多的规矩和要求,我们认为: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这个想法对不对?对,也非常好。不过严厉型的父母却常常在家中缺少柔软、和善、有趣的互动,你可能很少跟孩子嘻嘻哈哈、快快乐乐地玩!也很少和孩子有说有笑地一起聊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只有在讲究规矩时,你板着一张脸,坚定地这样做。这样孩子虽然能培养起来一些行为规范,但是孩子同时也学会了你的死板,你处世中不够灵活、不够有弹性,孩子跟别人相处时往往也会是这种状态。而且我们还会注意到,在严厉型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六岁之前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这份控制,但是到了孩子六岁之后她的抗拒就会越来越多,他的心里就会有这样想法:凭什么你让我做什么?
所以,你会发现孩子经常说出来的话,就会带着“凭什么啊”,“为什么啊?”他的意思就是:我其实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也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我也有要有自己的想法的空间。你看,这种情况孩子越大,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越来越紧张了,孩子即便是一个有规矩的人,但是不一定真快乐和幸福,你也如此。
还有一种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娇惯型。什么叫娇惯型的?
就是父母在心里真的非常爱孩子,特别想要给孩子尽量的满足。我们可能经不住孩子一下子哭,一下子闹,也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他一会儿求求你,一会儿哄一哄你,一会说点甜言蜜语的。娇惯型的父母就拿孩子就没办法了。孩子的眼泪和甜言蜜语很容易就击败了你,你就妥协了,可能刚刚你还说着狠话,说这个东西不能买,那个东西不能吃,或者晚上睡觉前绝对不能够玩手机,结果你转眼就被孩子拿下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养育出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受到了你很多的宠爱,但是他未必能够真的感觉到你的爱,反而很容易对父母越来越愤恨。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叫做混合型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严厉和娇惯之间,来回地摇摆。一会儿我们就严厉得不行了,觉得一定要把孩子制住,这种时候我们就很强硬!孩子怎么哭闹,我们都毫不动摇。过两天,你的想法又变了,孩子哄你一下,哭两下,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又放弃原则了!这样来回摇摆,在孩子的心里面就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原则底线到底是什么?孩子对你就完全摸不清,因此他对你的就会产生非常的焦虑,不断地跟你进行抗衡,总想试探你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因为你今天可以,明天又不可以了,那么这个底线到底在哪?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去试探。
所以像这种情况你就会和孩子没完没了的进行拉锯战,孩子会越来越难管。
真正良好的管教方式,其实我们讲的是一种智慧性的管教方式,就是我们一方面能确立我们自己的原则底线,另外一方面,我们跟孩子爱的互动也是非常多的,我们跟他快乐地说话,快乐地玩游戏,包括孩子做得不好时,我们也知道怎么跟孩子更和谐地进行互动,我们知道如何做就能不打压孩子,同时还能坚持原则,这才是智慧的父母。但是这种管教是需要方法的,需要情绪管理的方法,需要跟孩子沟通的方法,需要我们给孩子定规矩的方法,只有我们父母在管教的过程中给孩子给到了这一些系列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管教方式就是正面的。
关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