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1946年是民国多少年和民国五大冷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1946年是民国多少年以及民国五大冷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民国谍战剧为什么都是穿西装或大衣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的装备是比我军更有优势的。他们在抗战中后期,美国就被日本拉近了太平洋战争中,出于战争的需要,与国民政府成为了盟友。无偿向我国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军事与战略物资。
?
其中不仅有枪械武器,还有飞机大炮,其中还有很多的军需品。就比如说美式军帽,还有那看起来十分有范的呢子大衣。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国军军官都是清一色的呢子大衣。
1946年是民国多少年
是民国三十五年。民国是以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后的下一年(即一九一二年)为民国元年,在二十世纪里,只要在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中,十位数和个位数都减一,就是民国年号。
一九四五年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重量大概在0.72两左右,不过大清时的一两大约为37克而并非现在的50克,拿1912年的北京城来举例,孟天培在《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一书中有明确的物价标准。
?
当时一块大洋就可以购买60斤大米,甚至可以让六个人在北京东来顺吃一顿饱饱的羊肉火锅,同时期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购买44斤大米,也可以让五个人在高档西餐厅里吃一顿很不错的牛排西餐。
《广州近郊的生活》是玉昆于1931年撰写的,书中记载,当时一块大洋只能买到25斤大米或者是20斤大豆,可见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民国的银元已经大幅度贬值。
到了1937年,四川成都市区,一块大洋只能购买16斤大米或者是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五斤白糖。
?
可以说大洋随着时间推进在不断贬值,但当时国内开始动荡,粮食价格涨得非常快,所以其实大洋并没有太多的贬值,只是物价涨得太高,而同比同时期的国民政府货币,早已经成了一堆废纸。
所以说虽然大洋的购买力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各区域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但大洋不同于纸币,一直都是很值钱的硬通货,按照粮价来衡量大洋价值,大家可能觉得一块大洋似乎也不是很值钱,但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当时一块大洋要比现在的一百块值钱多少了。
?
反封建斗士吴虞在五四运动期间和鲁迅齐名,当时他在成都生活,生有4个女儿,4个仆人和一个老妈子管家,一家总共有15口人,每天吃饭都有荤菜,即便如此,一个月下来,全家人就只花了22块大洋,如今三口之家一个月两千块可能要过得非常紧巴才能活下去,可在民国时期,22块大洋就已经能让十多口人过上小康生活,可见大洋的购买力远比现在的一百块要高出太多了。
?
后来吴虞来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他在王府井的东华饭店摆了一个大宴席,宴请当时的名人胡适、周作人、蔡元培等人吃饭,上的菜全都是山珍海味,鲍鱼、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不过这么一顿饭,就只花了25块大洋。
当时上海最豪华的总统套房一晚上就只需五块大洋,民国时期,普通三口之家,一年五块大洋就可以过得很好,可见,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有多高了。
?
不过当时的百姓生活过得也很辛苦,唯有知识分子待遇很高,月薪动不动就几十块大洋,普通人家,想要挣到一块大洋,都难上加难。
为啥那么多人喜欢民国
“民国热”是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传媒资本勃兴,消费主义盛行的环境中产生的。它的兴起不外乎以下原因:
首先是近三十年来,一部分人开始以另一种视角评价现代中国的历史。
“民国热”的助推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白领等精英阶层,这些文化精英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抱有中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对于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他们时常展开批评,希望获取话语权以影响公众。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1946年是民国多少年和民国五大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