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

大家好,关于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冷知识真实战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五个重要历史人物及事迹
  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
  3. 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4.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五个重要历史人物及事迹

鲁国孔丘,创立儒学,引领中国思想二千多年。

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任用管仲等才智之士,使齐国国富民强,九合诸侯,尊王攘夷。

商殃,秦国改革家,立木为信,立法鼓励耕战,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吴国孙武,军事家,其军事理论到现在还未过时。

公孙般,又称鲁班,发明家,被后世多个行业尊为祖师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

总的背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兼并战争而变法。

具体各国:

秦:战国初期,秦位居西部,经济政治发展落后,受到其它国家的歧视。秦孝公感到耻辱,于是决心改革,任用了商鞅。

楚:楚国贵族权势过大,造成王权衰落,国家弊病从生。楚悼王为了强化王权,实现国家富强,任用吴起进行改革。可惜的是楚悼王很快死掉了,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贵族杀害了吴起,楚国的改革最终失败。

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赵:赵地处北方,与胡人和秦交接,军事上收到很多威胁。赵武灵王为了加强军事实力,推行胡服骑射,极大的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在北方辟地千里。

韩:韩国国家最为弱小,而且位居中央地带,收到来自各方的威胁。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推行法治,增强了国家实力。终申不害一生,诸侯无敢加兵于韩者。

齐:进入战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逐渐没落。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任邹忌为相,实现了中兴。

燕:齐国和中山国趁燕国内乱起病入侵燕国,杀掉了燕王哙。继位的燕昭王为了洗雪耻辱,招纳四方贤士,进行军事改革,提高了军事实力,并对齐国进来了复仇。

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战国至隋朝的中国历史大走向是封建社会由起步雏形到鼎盛时期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的历史特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逐步走向成熟,从战国时期的王权专政到秦以后帝制下的三公九卿制,此后历经魏晋南朝时期的中枢机构演变至隋朝时期中国终于出现比之前代非常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度。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对国家的控制越来越得心应手,统治艺术的提高也直接促进封建国家机器的完善。

二,经济上:战国以来的奴隶制封建残余逐步被淘汰,广大劳动力人身自由扩大。他们的身份由战国时的私人奴婢、秦汉乡里部曲到隋唐国家编户齐民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在隋唐均田制下的编户齐民不仅不再受豪强的随意操控剥削而且还因为直接向国家承担徭役赋税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权利。例如:他们可以参军、经商、或通过经营土地的方式跻身到士绅阶层成为地主阶级的一份子。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走向标准化的阶段,开始完全摆脱奴隶制色彩。

三,思想文化上:维护封建皇权的儒学在历经一次次曲折发展之后,终于再次获得统治阶层的完全认可。在战国到隋朝的这一历史阶段,儒学先后遭受反复多次的质疑、认可、排斥,无论是法家思想还是黄老之学、释道宗教都曾对它形成致命的威胁。但最终,在历经一番曲折的历史探索之后,隋朝统治者终于认清儒学才是封建社会兴盛之道,隋炀帝即位后正式设立‘科举取士制度’,其中的考试内容完全以儒家经典为主。

四,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各有其独特性。在先秦至秦这一阶段,社会各阶层推崇功利实用的武力,统治者喜好严苛刚猛的法家学派。然而,炎汉建立之后却抛弃了这一做法,汉天子更注重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东汉皇帝的这种做法更加明显。魏晋时期,汉族势,生存空间被胡人的挤压到淮河以南,皇权旁落、礼乐崩溃,宗教迷信成了乱世中南北人民的精神鸦片,国家的轨道似乎回到了先前的战国时代。

但是,经历了这一番沉浮后,北方汉族的势力再次崛起。国家逐渐走向正规化,府兵制、均田制等新的有利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制度开始出现并最终促进中华再次大一统。所不同的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的中华帝国更加辉煌、美丽。中国终于迎来了封建社会的极盛时代,这为以后的贞观盛世打下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起止有4种说法。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关于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发展趋势和表现

标签:# 隋朝# 发展趋势# 战国# 时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