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以及你不知道的城市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意大利有比萨斜塔,上海也有一座比萨斜塔,而且倾斜角度更大,也就是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
2、上海虹口区有个“下海庙”,是当地渔民和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神庙。
3、上海简称为“申”或者“沪”。在古代时“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把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上海就在松江口处呈喇叭形的海湾成“沪渎”后来又改为“沪”,而“申”是因为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邑。
4、“印度阿三”这个外号其实是从上海租界传出的,因为那时候在租界里印度人多是充当保安维持治安,由于他们的巡捕制服上有三道杠,于是上海人就叫他们为“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租界里,洋人是老大,华捕是老二,而印度人专门指挥交通和守门的,所以被称为“印度阿三”。
5、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6、崇明岛并不都是上海的,有些是属于江苏省的。
7、上海最长的马路是沪太路,足足有38.5公里。
冷知识一:福建鞋业有双霸
福建有个外号,叫“鞋之王国”。能得到如此殊荣的称呼,主要还是其境内两个制鞋大城的功劳。一个是家喻户晓,以仿制品牌鞋做到“以假乱真。青出于蓝”地步的莆田鞋;另一个就是不断推出国有运动品牌的晋江鞋。
冷知识二:福建三巨头,让人摸不清
福州算是所有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比省内其他市级别还低的省会了。放眼境内拥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如江苏的南京和苏州、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广东的广州和深圳,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级别一般都和省内另一个经济超级发达的城市一个级别,或者高于这个城市。
冷知识三:姓林的名人多半和福建有关系
要说福建哪个姓氏的人最多?陈姓排第二的话,那么也只有林姓敢称第一了。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福建省林姓人已经占据全省人口的17%,即每六个福建人之中就有一个姓林。
冷知识四: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每个地区都通高铁的省会。
冷知识五:厦门鼓浪屿上看到海对面的不是台湾,而是金门岛。
冷知识六:福建省三明市是福建最年轻的地级市,是70年代后国家新规划的地级市。
冷知识七:古田会议的古田,不是宁德市古田县,而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村。
冷知识八:只有福建省的中石化叫中石化森美,全国其他地方都只能叫中石化。
1、世纪大桥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于1998年动工,历时五年建成,真的是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建筑。
2、海南琼北海口火山为探明是一座活火山,据海口市区仅15km,但处于休眠状态。
3、海口的鸡不是吃米长大的,而是吃榕树子长大的。
4、海口人称呼外地的都叫“大陆哥”,毕竟,我们是个岛。
5、海口人的皮肤也不全是偏黑的,有两个极端,要么很黑,要么很白。
6、海口人不分时间、地点,每天要做的三件事,穿拖鞋、打奖、喝老爸茶。
7、海口人也不是每天都吃海鲜,因为海鲜并不便宜。相反,生活在海南的当地人,很多也都是偶尔才吃海鲜。
8、去海口玩可以坐火车,只不过要把火车站分装进轮船,到达以后再重新组装。
9、海口没有海南鸡饭,只有文昌鸡饭,但海南有海南粉,还有米粉鱼,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也叫粘粉。
10、海口人吃水果都喜欢蘸盐和辣椒,据说这样可以让水果吃起来更甜。
1.湖北到国内任何一个省中间最多只需要跨越两个省。
2.湖北并不是武汉一家独大,其实湖北分为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两个区域。武汉是湖北东部平原地区的中心,而西部山区的中心则是襄阳和宜昌,这两个在中西部所有非省会城市中排第二第三,第一是河南洛阳,于是湖北形成了一主两副的格局。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地区的湖北人,在文化认同上比较弱。
3.湖北省方言有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方言,其中西南官话是主体,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邻省的广大地区。湖北人在外地经常会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没聊上几句就会被人说:“你是四川人吧”。
4.麻糖是孝感传统小吃,早在元朝末年,就享誉于世,八埠口是孝感麻糖的起源地。孝感俗语有“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描述。
5.孝感是董永和七仙女神话传说的发生地。
6.湖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7.土家族的几个称呼:外婆叫环嘎嘎(环取意自耳环),外公叫胡嘎嘎(胡取意自胡须),爷爷叫diadia,奶奶叫婆婆。
8.在宜昌土家族自治区,从小学到高中在课间广播体操做完后还会跳一段巴山舞。
9.安琪发酵粉是北方人蒸馒头常用的一个品牌,来自宜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