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高顺为什么不是八健将的问题,以及和曹性为什么叫银河射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常败”将军夏侯惇为什么能位于曹魏众臣之首呢他有什么功绩
夏侯惇,字元让,曹操麾下大将之一。在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印象中,夏侯惇当之无愧是一员猛将,尤其是其“拔箭啖睛”的事迹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夏侯惇呢,其远没有《演义》当中描写的那般勇猛,实际作战的战绩也远远赶不上张辽、张郃等一流名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较为平庸的将领,最终却成为了曹魏武将集团中雷打不动的一号人物,官拜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配享曹操的太庙。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表现并不突出的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地位如此尊崇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血脉相连,曹操的嫡系曹操原本应当姓夏侯,只不过是因为曹操的父亲拜中常侍曹腾为父,所以曹操也就跟着姓了曹。而夏侯一族本是地方上的豪族,所以说,曹操与夏侯惇是本家,实际上夏侯惇算得上是曹操的堂弟。
两汉及魏晋时期,地方豪族和世家门阀的血亲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纽带。而曹操与夏侯惇之间便恰好有着这样的内在联系,所以从夏侯惇跟随曹操之初便已经具备了极强的信任基础。
二、起于微末,与曹操患难与共首先来讲,夏侯惇跟随曹操是在其创业之初。也就是说,夏侯惇是曹魏集团最早创业班底的核心成员。从曹操名声不显、实力不强的时候便开始跟随,曹操在心存感激的同时自然会对夏侯惇另眼相看。也正是因为夏侯惇最早追随曹操,故而在曹魏武将当中的资历当中,夏侯惇也基本上是最老的!
曹操一生中有几个比较艰难的时刻,其中一次便是在进攻徐州时被吕布掏了老窝。而当时驻守后方兖州、濮阳一线的恰恰是夏侯惇。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夏侯惇在与吕布的交锋中连连失败,最终连濮阳都已经丢失。
然而我们却不知道,当时曹操为报父仇几乎抽空了整个兖州、濮阳地区的机动兵力,而夏侯惇虽然弃守了濮阳,但是却因为他的支援最终确保了曹操的治所和家眷所在的鄄城不失,从而使得当曹操回师兖州的时候拥有了翻盘的资本!
所以说,夏侯惇在兖州、濮阳攻防战之中可谓是居功至伟!而且在这关键时刻,夏侯惇没有背弃曹操,足见其忠诚可靠!
三、多面能手,后方核心夏侯惇真正能力的体现并不在一线战场之上,反而是在战争后方的保障和发展上。是的,真实的夏侯惇虽然谈不上一员猛将,但却是一个类似萧何一样的人物!
在《三国志夏侯惇传》中有记载,夏侯惇在担任陈留、济阴太守的时候,曾经带领百姓抵抗蝗灾,而且多项抗灾措施极有成效,不仅保障了百姓的生命,同时还为前方作战的魏军提供了粮食供应。
公元217年,曹操命夏侯惇屯兵居巢,总督后方二十六路军马,大约统帅的军队规模约在十万人上下。这些军队虽然不参与一线作战,但是却是曹魏后方稳固的最大基石,由此可见夏侯惇能力之强悍,以及地位之不可替代。
同样,曹操肯让夏侯惇在后方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而自己却能放心的在前方征讨四方,足见其到后期对夏侯惇的信任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四、为人坦荡,心向大魏夏侯惇虽为武将,更有个“盲夏侯”的刚猛绰号,但是在实际的为人处世当中却并非一个猛将性格,反而是虚心谦和。故而曹魏集团内部,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士族还是曹氏宗亲,无一不对夏侯惇钦服有加。
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曹操所处的时期,大多数人还是将汉室作为正统,而夏侯惇心里却只有一个曹魏。
曹操称魏王之时,大多数曹魏集团核心成员都直接被转为魏臣,但是曹操为免夏侯惇委屈,所以依旧让其为汉臣。但是夏侯惇却直接向曹操请求成为魏臣,曹操先是没有答应,但是架不住夏侯惇三番五次的请求,最终只得授予夏侯惇魏前将军之职。
原本在曹魏集团中地位尊崇的夏侯惇,此时又在“会做人”的层面达到了这个程度,试问还有谁能撼动其地位呢?
所以,正是因为上述这一系列原因,使得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成为了一个难以撼动、难以替代的人,最终位列武将第一人,当之无愧!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三国演义中排名前三的射手都有谁
就个人来看,演义中箭术排名前三的,应该是赵云、吕布和黄忠,另外还有关兴候补。
在《三国演义》中善于箭术的武将不少,像赵云、吕布、黄忠、太史慈、马超、甘宁等人箭术都很出色,连刘备都曾经箭术建功,射死过敌将。不过演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箭术排行榜,而那些箭术高手的表现也各有特点,因此排名前三究竟是谁,估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名单。
下面就抛砖引玉,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赵云把赵云放第一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毕竟吕布辕门射戟这么经典的战例摆那呢,不过我们仔细看下赵云的表现就会发现,他的战绩有多惊人。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欠东风。后来诸葛亮主动请命开坛作法,到了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周瑜觉得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法,留下是东吴的心腹大患,于是立刻派了丁奉、徐盛去杀将他死。
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肯定有这一手,早就让刘备派赵云在江边接应。丁奉、徐盛赶到时,诸葛亮早就乘船走了,两人赶紧分水陆两路前去追赶。
徐盛负责的是水路,一路紧赶,总算追上了赵云的小船,结果却被赵云一箭射断船上篷索,只能看着诸葛亮离去。
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
我们可以看到,徐盛追击是在三更左右,江上一片漆黑,而且双方都是小船,江面上刮着东南大风,两船肯定是颠簸不定,篷索更是在风中飘荡。结果赵云随手一箭,就在黑暗中射断了篷索,这箭术可以说是奇迹了,自然排在第一。
二、吕布吕布箭术最出名的战例自然是辕门射戟。按照演义所述,当时吕布命人吧方天画戟插在辕门,辕门距离中军有一百五十步远,结果吕布随后一箭就射中了画戟的小枝。
东汉时期一步六尺,而一尺是0.2375米,折算下来一步就是1.425米,一百五十步相当于213.75。
这个距离大约是现代箭术比较长度的三倍,画戟的小枝和靶子的红星相比还要小一些,结果吕布一箭中的,这个表现可比箭术冠军们还要强了,可见他的箭术有多惊人,自然可以排第二。
三、黄忠黄忠在演义中也是以箭术出名,号称能开二石强弓,百发百中。
长沙之战时,黄忠和关羽连战数场。第一天两人厮杀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关羽想用拖刀计杀黄忠,结果黄忠却马失前蹄倒地,关羽不愿意趁人之危,放黄忠回去。黄忠感念关羽不杀之恩,第三天交手时,诈败以后一箭射在他盔缨根上,将关羽吓退。
按照演义的说法,当时黄忠射箭时在吊桥上,关羽则是将近吊桥,两人相距不远。不过关羽赤兔马快,正在疾驰而来,盔缨又小,黄忠要一箭射中盔缨也是非常不易,所以能排名第三。
候选关兴把关兴放在候选,是因为他在出场和张苞争夺先锋之位时,曾经一箭射下了天上的大雁。大雁飞行时一般比较高,都在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之上。按照这个推测,那么关兴这一箭是演义中射击距离最远的一箭了。
不过这个只是推测,毕竟演义中没有明确提到当时大雁飞行的高度。所以关兴这个战绩只能算候选了。
高顺为什么不是八健将
因为高顺是吕布的朋友,副将,不是吕八将之一。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分别是魏续、宋宪、郝萌、曹性、成廉、侯成、臧霸和张辽。高顺并不在其中,高顺是吕布的副将,地位高于八健将,单独统帅陷阵营。
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说曹操,曹操到。这说明曹操跑得快,而且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有大战都喜欢亲自下手,不太愿意麻烦别人。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但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第一,手下大将不给力,不得不亲自出征。
也并不是每战必亲自出征,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派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征讨李傕,夷灭其三族。李傕也是个狠角色,曹操并没有亲征。
类似的情况也很多,顾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分兵征战。
就在同一年,徐州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已经称帝的袁术勾结,派遣高顺、张辽攻打沛城,击败了刘备。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也被高顺打败。
夏侯惇去了不办事,木得办法,曹操只能亲征。曹操一出马,就把吕布给活捉啦,不去能行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攻汉中,驻守大将夏侯渊傻乎乎地带领四百军士离开大营,跑到十五里外的鹿角阵地去修补被刘备攻破的阵地,被黄忠趁机斩杀。
夏侯渊作战非常勇猛,但不太会用兵。曹操多次提醒他,但也没把他教会。曹操木得办法,只好亲自前往汉中前线坐镇指挥。
第二,曹操对手下将领也不是很放心。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东郡太守任上提拔陈宫出仕,并十分信任,委以重任。
就在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时,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入主兖州,致使曹操倾家荡产。不是程昱劝阻,曹操就投靠了袁绍。
像贾诩、张绣这些伙计,咋能让曹操放心呢?曹操走到哪就带到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曹操带着这些将领和谋士出场,自然是战斗力爆棚。但曹操既不放心把他们留在家里,也不放心他们结伙外出哦。
程昱、郭嘉反复提醒曹操,不要放走了刘备。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北上投奔袁绍。曹操一时疏忽,就派遣刘备、朱灵去截杀,结果刘备带着部队就跑到徐州,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反叛曹操。曹操的肠子都悔青啦。
同时,车骑将军、献帝的老丈人董承等人,假借衣带诏搞曹操。谁保证荀彧就不会逮住机会办他吗?还有孔融等一帮伙计在,都是不安定分子,曹操不得不防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曹仁支撑不住,曹操就派遣大将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救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于禁投降。这让曹操非常绝望,他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于禁会投降”。
曹操的嫡系部队是曹氏、夏侯氏子弟,但毕竟能力有限。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五子良将,都是从敌营中投奔而来。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家常便饭。能投靠曹操,也就可能再投靠别人。让他们带领大军外出征战,的确风险很大。
官渡之战最后阶段,曹操处于被动,其手下将领有许多人跟袁绍眉来眼去。在曹操战胜袁绍以后,就发现了许多将领、谋士给袁绍的信。曹操大度,全部烧毁啦。
这些情况,让曹操不得不谨慎,曹操多疑也就情有可原。江湖险恶,不多个心眼哪行哦?
第三,这也说明曹操的驾驭能力高度还不够。
曹操自己本事很大,手下大将不是能力不够,就是不太放心,这决定了每逢大战,曹操必定亲征。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出曹操境界不够,驾驭能力有限。曹操没有一统天下,与之不无关系。
从刘邦与韩信的关系,就看出曹操带领团队的套路,与刘邦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韩信是很可能反叛的,但毕竟没有反叛。这就足以说明刘邦很有一套,证明了他爆棚的掌控力。
如果曹操能够像刘邦那样使用五子良将,其结局就很难说。有可能会被他们害死,但也可能一统天下。
而曹操选择的是亲征,这自然减少了风险,但也没有能够走得更远。
第四,还有一个情况,豹眼在别的问答中说过,那就是曹操在战事失利时,跑起来方便。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掌控了军队,即便战事失败,走到哪里一样继续割据,成为一方诸侯势力。如果将领带着军队跑掉,那就啥也不是啦。
因此,在豹眼看来,曹操每次大战亲征,无非就是将领能力有限,对将领忠诚度没有把握。同时也是曹操管理团队的策略不同,亲征是一种选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与曹操驾驭团队的能力不够及自信心不足有关。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高顺为什么不是八健将和曹性为什么叫银河射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