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项羽为什么不定都关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项羽为什么不定都关中的知识,包括无锡为什么管不了搬霸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吴、越为什么没列入战国群雄
先秦时期,有一个互相征伐、礼崩乐坏的时代——春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前半时期。它从周平王元年(前770),犬戎攻入镐京以后,周平王东迁都城开始,一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的战国前夜,韩、赵、魏三家分晋,灭掉智氏。
从春秋时期开始,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威望逐渐消失,各路诸侯粉墨登场,不再履行身为周朝天子统御下诸侯的义务,开始角逐中原霸主。
首霸齐桓公贤德开明,加之地理条件优渥,任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推行贤政,开创了晋国长达百余年的基业,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问鼎中原成为春秋第三个霸主。对于春秋五霸中的第四、第五霸主,历史上有两种版本,一说宋襄公、秦穆公,一说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可不管哪一种版本,继春秋五霸后的战国时期,齐国,秦国,楚国,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都能有一席之地,虽说宋国后来被齐国灭国,但很少能听说吴越列入了战国群雄之列。这是为什么呢?
越王有一个典故——卧薪尝胆,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却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在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替他报仇。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夫妻二人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忍辱负重,最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到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准备复仇。晚上,他只枕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任命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还亲自到田里与百姓一起劳作。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一举灭掉吴国。这时候刚刚是战国时期的第三年。
至于越国为何不能名列战国诸雄,一来越国本来就位处较为偏僻,资源不够丰富,勾践卧薪尝胆十年都要分两次出兵才能灭掉吴国,可想是多么穷的地方。同样的道理,越国离中原地区遥远,在整个战国时期没有存在感,信息和交通极其闭塞。二来,秦昭襄王元年(前306)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灭国吞并。此时越国便消失在了中国版图中。
在贾谊的《过秦论》中,就谈到了“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说明在当时中原诸国中,根本就没把越国放在心上,连后世的文字记载都少之又少。
吴王夫差的骄傲自大、穷兵黩武、刚愎自用,直接导致了吴国在刚踏进战国时期便被灭国。而越国却是在灭掉吴国后,也耗尽了攒了多年的国力,发展难以为继,失去了与列国争霸天下的实力,淡出战国诸雄的视线。
项羽为什么不定都关中
项羽不定都关中原因有以下原因:
1.项羽是楚国上将军项燕之孙,项羽在楚国故土举起反秦大旗推翻暴秦。楚国人恋家情结较重,喜欢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落叶归根,都城建在楚地彭城。
2.项羽率领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火烧阿房宫,楚军在咸阳城内烧杀抢虐洗劫一空,整个咸阳城变得千疮百孔破乱不堪。巨鹿之战后坑杀了降楚的秦军,这也激起秦人对项羽及其义军的仇视和憎恨。
项羽最终没有把都城定在关中。
吴国为何能从一个小国壮大到“五霸”之一
吴王阖闾、夫差用孙武、伍子胥为将相,对国家进行改革,先巩固经济实力,后转向军事。吴国称霸之路得到晋国和周王室的支持,以3万军队大破楚军26万,占领楚国郢都,成为春秋首个攻破大国国都的国家,已军事确立了霸主地位。
为什么太平天国留着江南大营不打,而去北伐、西征
要想解释太平天国为什么留着江南、江北大营不打,而是先选择北伐和西征。就要先搞清楚江南、江北大营到底是个什么鬼,以及西征和北伐的目的。
第一,江南大营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所谓的江南大营,指的是太平军定都南京后不久,清军的绿营兵在南京郊外的孝陵卫设立的一座清兵大营,起初有一万人,后来增加到了十多万。设立大营的目的,是为了让南京城内的太平军不能继续向东进攻苏杭地区,将太平天国的势力堵截在南京一线。
第二,太平军为什么不拔掉江南大营?
不是不想拔掉,而是拔不掉。江南大营就是南京城外,对太平天国的威胁非常大。这座大营设立后,太平军就想过立刻拔掉它。但是太平军始终打不下江南大营,后来就放弃了围攻计划,转而开始策划北伐和西征的方案。对江南大营采取守势。
第三,太平军为什么打不下江南大营?
从大湟口起,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就跟太平军打交道了。一直以来,双方旗鼓都是相当,一般而言,谁进攻谁吃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土木工事比较成熟,而火炮技术比较落后,进攻一方在面对防御工事时,往往没有什么好办法破坚,硬攻又很吃亏。并且最关键的是,清朝实力比太平军强太多了!而太平军当时又只据有南京、镇江、马鞍山、芜湖这四城。因此以当时太平军的实力来说,跟江南大营死磕是非常不划算的。
第四,为什么要西征和北伐?
太平军北伐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将清军的包围南京的兵力吸引走,减轻南京的压力;二是以精兵搏一把,万一成功了呢?至于西征的目地则很明确,第一也是吸引清军西调,减轻南京的压力,第二是扩张地盘,有地盘才有兵力和财政收入,才能缩小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实力差距。第三是为了控制长江中游,巩固长江下游。
因为自古以来,北方王朝想要灭掉建都在南京的政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顺长江东下,一举攻破金陵城。历史上的江南王朝里面,坚守最久的是南宋,其次是东晋。这两个南方政权的战略就是以襄阳为中脊,以江汉为缓冲,串联东吴和西蜀,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让北方政权无处可击。
太平天国当时实力偏弱,虽然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但实际上能打的人,估计不超过十万。这些人如果不西征,傻不愣登的待着南京跟江南大营死磕,怕是死的快。而只要西征,纵然力量有限,可能打不到襄阳,但只要能打到武昌或者安庆,再收复淮南地区,先达到三国时期东吴或者南北朝时期南陈政权的程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五,太平军不怕江南大营威胁南京吗?
一开始还真的很怕,毕竟敌人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且江南大营还主动攻打过南京城,让洪秀全和杨秀清感到非常不安。
到了后来就不怕了,为啥呢?因为杨秀清发现所谓的江南大营完全就是一群垃圾,长江北面的江北大营比江南大营更垃圾。
具体垃圾到什么程度了呢?可以用著名民间哲学家窃格瓦拉的一句话来形容:里面个个都是人才……
太平军攻破南京城时,南京城内有个马寿龄的文人不相信粤匪能成功,就留在城内期盼着王师(清军)能杀回来。当江南大营攻城时,马寿龄以为胜利在望了。结果等太平军打退了清军的几次进攻后,清军就再也没来了。(太平军也没有主动杀出去)于是,太平军和城外的江南大营开始对耗。这就让城内盼王师归来的马寿龄非常苦闷了。
他是左等也不来,右等还不来。后来这位清朝粉铁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就找了个机会溜出了城,逃进了城外的江南大营。这一进大营,马寿龄算是开了眼界了。
原来,江南大营中除了个别比较精锐的部队还保持了战斗力之外,其余的部队基本上就是在玩养生。官兵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十七件事:盖房子、栽花、种树、叠石头、养鸟、养狗、编篱笆、搭棚子、抽鸦片、听小曲、买玉石、买字画、赌博、下棋、装病、搞基,做买卖。并且这些还都是比较老实的士兵的日常工作。某些品行恶劣的兵,更是堪称十毒俱全,像什么杀人放火、抢劫、内讧、抢军火库等等,这些放在以前要掉脑袋的事,江南大营的兵也全都干了。
看到江南大营士兵的日常生活,让马寿龄这个铁杆清粉都忍不住了。于是在私下里,他偷偷的说了一句掉脑袋的话:“翻羡贼人法令严、手乍持枪头已悬”。意思就是说,这帮朝廷的官军还不如太平军那帮土匪,官军比土匪还要土匪。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江南大营的资料,主要是马寿龄的个人记载,而他是没有到过江北大营的。那么,江北大营如何呢?根据琦善写给朝廷的奏疏,他认为应该把太平军引到江南大营方面,以减轻自己的压力。由此来看,江北比江南还要烂……
总的来说,太平军不打江南大营而西征,在选择上是无奈之举。因为太平军在西征前没有足够的兵力攻破江南大营,与其在南京跟江南大营死磕,还不如选择西征,扩充领土、兵马和财源。等到西征之后,太平军的实力扩充了几倍,再回过头来打江南大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江南大营对太平军来说,短时间内也不是最大的威胁。因为江南大营是陆军,而破南京需要水师。相比之下,太平军更怕曾国藩的湘军。一是湘军的战斗力比江南大营的鱼腩部队强,二是湘军有水师,对太平军是很大的威胁。
至于说西征到底对不对,从结果来说,太平军的西征很成功。后来太平天国的失利,主要是内讧造成的,跟西征没有关系。而北伐嘛,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太平军选择北伐是臭招,但是让太平军这种后勤极烂的部队来说,如果大举北伐估计死的更惨。
文章分享结束,项羽为什么不定都关中和无锡为什么管不了搬霸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