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刘备为什么要杀义子刘封呢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姐为什么骑弟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老话说“淫过,必有祸”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住过棚户区,都知道不好停车。
晚上洗澡就一个公共浴室,你家冲完我家冲,
单身小青年就难受了基本天天蹲点,
家家户户彩旗飘飘的晒在外面,
夜里也会此起彼伏,
小青年受不了就回出去,
外面都是小胡同小巷子,
里面很深也很香,
虽然是劣质的香水味,
就会有女人拉你,
把持不住就被拉了进去…
出来的时候一般是下半夜,
就要小心棚户区里带金链子的了…
刘备为什么要杀义子刘封呢
其实从刘备杀刘封这一件事上,就暴露了刘备和诸葛亮集团的短板。从根本上揭示了刘备和诸葛亮不能统一三国的原因。可以说甚至关羽败亡和张飞被杀,跟刘备都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到刘封被杀,都没有点醒刘备和诸葛亮,来完善这个集团的天生缺陷。
特别是刘封被杀,一个连地下掉的肉都捡起来吃掉的五好青年,最好被刘备假惺惺的杀掉。诸葛亮不但没有劝,反而要刘备早点杀掉刘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还是传说中的智者诸葛亮?
刘封本不该死,但他却被刘备和诸葛亮冤杀。今天我们就从刘封被杀这件事,深刻分析一下蜀汉政权的最大的内部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导致蜀汉不能一统天下!
1)刘封本是一个五好青年!按史书上的记载,刘封出身高贵。刘封原名叫寇封,本是长沙罗侯寇氏之子。是长沙刘氏的外甥。也就是说刘封的原出身比刘备牛,人家是真正的官二代出身。世家之后。
那么刘封是怎么见到刘备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就去投靠刘表。刘表对刘备表面上和气,其实心里非常不放心。因此就把刘备弄到新野,跟曹操搞摩擦去了。
刘备在新野还是一样招兵买马。再加上刘备的英雄之名,因此荆州投靠刘备的人很多。因此刘表对刘备更不放心。经常派刘备去和曹操的军队打仗,借此消耗刘备的实力。
有一次樊城被围,就是刘备出兵,击败了曹仁。从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当时荆州的面积非常大,南边到长沙,北边到南阳。正处于战略要地上,而襄阳和樊城,当时还不在荆州的边境线上。
当时打败了曹仁之后,在举行的庆功宴上,刘备就看到刘封站在他舅舅的旁边。刘备对谋士的鉴赏力不高,但对大将是一看一个准。当时看到刘封后,刘备就觉得这个少年不一般。
当即就想把寇封收为手下。恰好此时刘备没有儿子,想到自己已经四十出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儿子。就想把寇封收为义子。关羽当即表示不同意见。
关羽的意思是,寇封如果好,你把他收为手下没问题。但收为义子,如果以后有了自己的儿子,不是要争家产吗!但刘备心意已决,关羽也没有阻拦住。
因为当时刘备已经是跟曹操齐名的英雄。受万人敬仰。因此寇封非常愿意给刘备当儿子。他看关羽阻拦,心里也很不舒服,对关羽就有意见。所以和关羽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就这样,寇封成了刘封。刘备得了一员大将。虽然当时寇封只有十几岁,但为人很有分寸,并且节俭。传说他把掉在地上的肉捡起来吃了,并且还说了一番很有见地的话。让刘备听了很是感动。
刘封最厉害的还是勇猛,武艺高强,力气过人。这才是刘备看中他的关键。刘备看武将从来没有走过眼,因此刘封也是蜀汉的万人敌。
2)刘备的驭人之道有问题!刘备在很多方面跟刘邦很像,不管是才华,在识人用人,屡败屡战的韧性。都非常像,但唯独有一个地方有问题,就是刘邦对臣下的驾驭随心自如,而刘备却磨不开面子。
刘邦对臣下靠骂,他见一个骂一个。把别人骂的狗血淋头。刘邦的手下没少挨骂的。这样的情况刘邦对臣下没有磨不开面子的,这样法律和规章制度就可以起作用。有什么问题看制度就可以了,不是看关系。
刘备不一样,只要是武艺高强的,刘备就靠感情感化。关羽、张飞是刘备最先看到的,因此刘备就和关羽张飞结拜兄弟。而赵云是后来遇到的,刘备就和赵云睡一张床上。
刘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从感情上维系关系。因此关羽在曹营一样回来。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做错了不好惩罚。因为是兄弟,法律和规章制度就不大起作用。
公元196年,刘备好不容易占据徐州,有了一块根据地。这时候袁术眼红,就过来攻打徐州。刘备和关羽去和袁术相持。张飞守徐州,结果张飞因为喝酒,逼反了徐州国相曹豹,曹豹勾结吕布,夺了徐州,刘备无家可归。因为张飞是兄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后来刘备听了水镜先生的话,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诸葛亮一到刘备集团发现的第一件事是,刘备集团根本没有办法管。不要说别人,首先关羽张飞都不听指挥。因此刘备集团根本没有规章制度可讲。
后来诸葛亮不得不算计关羽,设下华容道死局,让关羽立下军令状。但最后的结局也只是吓唬一下关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但虽然关羽和张飞听他的命令了,也只是听他的而已,规章制度还是推行不下去。
因此关羽还是那么傲慢,张飞还是那么火爆。根本没有拿规章制度当回事。反观刘邦的集团,哪一个人不是老老实实遵守命令,韩信那么大的功劳,也不敢在刘邦面前横。
关羽可以在刘备集团横着走,张飞也可以,那么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当然也可以。因此,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刘备,只有他才能指挥的动这帮骄兵悍将。诸葛亮都不行。
但是,我们今天都知道,靠亲戚朋友创业,开始还可以,当到了企业有一定的规模,还得靠制度。
但刘备集团做不到。
3)管不住的刘封!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刘备自从进入西川之后,就管不住关羽了。关羽在荆州的所作所为,就已经严重违反刘备集团的既定纲领。但对此刘备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可奈何。
而这一切刘封就看在眼里。既然关羽可以这样,他也可以。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闹翻,刘备进军成都,让诸葛亮来帮忙。刘封就在这时和诸葛亮一起进入西川,在和诸葛亮共事的过程中,刘封让诸葛亮充分认识了自己:
第一,刘封有大将潜质。作战勇敢,武艺高强。从进西川开始,到收服西川,刘封没有一次败仗。厉害吧!
第二,刘封骄横,很多时候不听诸葛亮调遣,独断专行。这让诸葛亮非常不舒服。
但诸葛亮也没有办法,人家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从某种程度上和刘备的关系比自己亲。因此诸葛亮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提醒刘备。因为此时刘备的事业在上升期,什么话也听不进去。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因此他选择隐忍。刘封被封副军中郎将。诸葛亮看着刘封狂。因为刘备集团的军事构架就是这样,诸葛亮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基因!
刘封这时候进入了高光时刻。在汉中之战他锋芒毕露,让曹操都注意到他。以至于要和刘备比一下谁的儿子优秀。能引起曹操的关注,可见刘封的水平。可惜刘备的确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反而是一个出色的示范者。把刘封锻炼的比谁都勇猛。
拿下汉中之后,刘备为了沟通荆州,就要打通汉中,襄阳的交通线。让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这时候就需要拿下房陵和上庸三郡。
刘备先派孟达从秭归北上拿下房陵,再让刘封从汉中沿汉水南下,到上庸配合孟达。两路大军在上庸汇合,最后完成了刘备的战略部署。
这是刘封第一次做为主将立下的战功,原本可以是刘封辉煌的开始,但可惜变成了结束。
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围困襄阳,因为兵力不足请刘封和孟达支援。关羽为人高傲,早就在刘备收义子的时候得罪过刘封,而孟达从秭归出发,可想而知以前和关羽是上下级关系,关羽什么时候也不会看得起孟达。因此这两个人对关羽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拒绝关羽的要求。
关羽兵力不足,又得不到支援。因此抽调荆州最后的一点力量,给了吕蒙可乘之机:
按《三国志·吕蒙传》:“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从这里看出,关羽本来是备有军队在公安和南郡。就是吕蒙放出来养病的消息,关羽才信以为真,抽调了备用军支援前线,可见关羽打的很苦,兵力不够。
如果刘封和孟达能支援关羽,不但节约时间拿下襄阳,更让吕蒙无计可施。也就是说,是刘封和孟达缺乏战略眼光,错过了关羽打下襄阳的机会。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当不能一气呵成拿下襄阳的时候,荆州也保不住。荆州保不住,上庸也保不住,因此,刘封自己的命也保不住。有时候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当荆州一丢,关羽一死。刘封和孟达就知道创大祸了。但这时候刘封把全部的怨气都撒到孟达身上,孟达投降了曹魏。带领新主子攻打刘封,刘封败退,逃回西川。
刘备这时候并没有想杀刘封,毕竟刘封正是壮年,武艺高强。但诸葛亮想趁这个大错杀刘封。就劝说刘备不要给刘禅留下后患。刘备这时才醒悟过来,就杀了刘封。可怜刘封一代悍将,就这样死于非命。
其实这一切都是刘备造成的!如果刘备不是等到逼不得已才杀,而是平时少一点亲情维护,多一点规章制度,就不会出现关羽、张飞、刘封的骄纵。后来诸葛亮治蜀,用严刑峻法,不是在纠正刘璋,而是在纠正刘备。
可惜了关羽、张飞、刘封,都是因为刘备他们才变得傲慢骄横。
综上所述:刘封的死,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刘封为人谦和,非常节俭。本来是一个五好青年。但自从跟了刘备后,随着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强,刘封也越来越骄纵,一切向关羽看齐。诸葛亮有心想纠正这种风气,想为蜀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约束人。但可惜的是,根本没有人听他的。因此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因此无论是关羽失荆州,还是刘封被杀,都是刘备集团组织构架和领导方式的必然结果。正因为这些致命的缺陷,才会在最有利的时候一败涂地,丧失了统一三国的最后希望。刘封之死只能说明问题!如何解释曹髦的行为
01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无数可敬可佩的伟大母亲。
比如,知书达理的孟母;爱国爱民的岳母;聪慧睿智的孝庄…
而在三国时候,也曾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却鲜少为我们所知。
她,便是曹魏尚书王经的母亲。王经,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出身农户。因得益于同乡、大鸿胪崔林赏识,获得提拔,出任郡守。
问度娘,这郡守差不多相当于现今的市长。从农民到市长,可谓平步青云,连升N级,王经难免有些飘飘然。
这时,母亲马上就敲上了边鼓:儿子啊,你是农家子弟,今能做到二千石的官,事情太过头了不吉祥,可以到此为止了。
王经很孝顺,嘴上虽没反驳,心里却说:二千石的郡守算什么?我的仕途才刚刚开始呢。
还别说,没几年功夫,为官清正、能力确实不弱的王经就做到了尚书的职位。
但,母亲的顾虑,也正一步步变现。突然有一天,夺命大祸就临了头。
02
这桩祸事,还得从一场杀得血肉横飞的宫廷政变说起。
政变的一方,是曹魏的第四个皇帝曹髦,一个不折不扣的蔫人。
自公元254年,年仅14岁被扶立为新君起,曹髦就成了政变的另一方、权臣司马昭手中的提线木偶。
司马昭身为当朝大将军,兼理相国,一手握着枪杆子,一手攥着笔杆子,动不过嘴就动枪,能动枪绝不吵吵,自是牛.逼哄哄,全然不把曹髦放在眼中。
就连曹髦发道整饬街边商贩、无足轻重的圣旨,司马昭都要指手画脚,折腾他改了又改。
贵为九五之尊,却天天遭受嘲讽,贬损,曹髦憋屈得要死,无处发泄,于是赋《潜龙》诗一首:
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我曹髦是龙不是虫,本该飞升在天,潜游大海,如今却被困井中,连泥鳅黄鳝都特么张牙舞爪来欺负我。
哪料,这首诗很快就被司马昭看到了。
次日上朝,司马昭当着文武群臣的面,破口叱责曹髦道:你们曹家天下都是我们司马氏打下来的,你个薄情寡义的竖子,为何骂我是鱼鳖虾蟹?一通怒骂,司马昭悻悻而去。
回到宫中,曹髦越寻思越窝火,禁不住涕泪横流。
哭着哭着,突然拍案而起,咬牙发了狠:生得窝囊,活得憋屈,我还算男人吗?司马老贼,咱走着瞧!
03
清朝大儒、自号船山病叟的王夫之有言:“至弱之主,必有暴怒”。
用民间大白话说,那便是:蔫人出豹子。
连遭霸凌欺辱之下,曹髦这个蔫人彻底红了眼,马上召来平素视为心腹的三个臣子,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三个臣子,分别是尚书王经,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
一君三臣,甫一碰面,曹髦便愤愤然道出了一个流传后世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与司马贼势不两立,今天你们要助我,诛杀此贼!
三人听罢,皆心惊肉跳肝儿颤:皇上并非闹着玩,说气话,而是要动真格的。
可事实是,敢和相国斗,无异于以卵击石,癞蛤蟆跳油锅,自己作死。
还请陛下再忍一忍,万勿意气用事。尚书王经诚恳劝道,如今,司马氏权倾朝野,到处都是他的爪牙。再者,陛下的皇宫卫队寡弱不堪,又怎斗得过人家的精锐府兵?
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紧跟着附和,陛下三思,四思,再思啊。可曹髦斗意已决,当即将讨伐司马昭的诏书掷于地上,调兵遣将去了:就这么定了,谁死谁活,今晚便见分晓!
04
尚书王经见曹髦不听劝,唯有摇头叹气的份儿。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则相视一眼,前脚刚出殿,便将王经拽到了背静处。
王大人,皇上这么做,有几分胜算?侍中王沈问。王经答:半分没有。
既然没有,还去送死,这不脑袋进水了吗?散骑常侍王业接茬。
王经敛眉问:你俩啥意思?
这还用没说吗?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咱找司马相国告密去。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异口同声说道。
王经一听,鼻孔里蹿出一股冷风,转身就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你们去吧。
接下来,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还真就屁颠屁颠跑去了相国府。曹髦则穿铠披甲,跃上战车,亲率宫中三百余僮仆侍卫,擂鼓呐喊杀了去。
别看动静不小,下场却很惨。只一个照面,曹髦的乌合之众便被司马昭的精锐府兵打得落花流水,死伤大半。而此时,尚书王经业已回到了家。
母子相见,当院站定,但见王经肃容整衣,将膝一沉,噗通,恭恭敬敬跪在了母亲面前。
05
母亲不解,询问缘故。
母亲,想当年,儿子不该不听你的话啊:王经三个响头磕过,接着把皇上曹髦不堪受辱,意欲诛杀司马昭,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这俩货变节叛主,并拉拢他向司马昭告密等诸项事宜,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全给母亲说了一遍。
明摆着,司马昭只手遮天,飞扬跋扈,胆敢不站他的队,哼,昭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母亲大人,自我幼时,你便教我做人当心存仁义,做事需光明磊落。儿子做到了,却连累您了。儿子大不孝啊。
当王经向母亲悲声谢罪时,年仅19岁的曹髦已遭击杀,喋血街头,从此成为史上最值得敬重的窝囊君王。
而王经家中,母亲听罢,居然脸色如常,笑着回答说:儿子,你做得对。在世为人,谁能不死?只怕死的不得其所。为此事大家同死,还有什么遗恨?
果然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儿子秉守气节,重义重情,母亲欣之慰之,与之同死,又有何惧?
事实也是,司马昭弑君后,立即抓捕王经及其母亲,交由廷尉处置。
不久,王经母子同上刑场,凛然而笑。刑场外,故吏向雄悲怆恸哭,情动长街。
及至司马昭嫡长子司马炎篡魏建晋之后,亦心怀感愧,诏告天下称:已故尚书王经,虽身陷刑法,但其义不卖主之举,实属可敬可叹。
而更值得敬畏的,还有一颗刚强母心。
杨广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外甥女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是北周公主,又是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在隋朝建立后,倍受杨坚宠爱。可是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却把她给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宇文娥英剧照)
宇文娥英的母亲是杨广的姐姐杨丽华。
出身名门望族的杨丽华在北周时期,由周武帝宇文邕做主,嫁给太子宇文赟为太子妃,不久生下宇文娥英。
可惜宇文赟性情暴劣,成天只顾沉湎酒色,仅做了一年皇帝便将帝位传给了才6岁的宇文阐。
宇文赟做太上皇不久病逝。宇文阐年幼,不能打理国政,杨丽华的父亲杨坚便借机矫诏独揽大权,成为北周权臣。
经过周密的准备,杨坚很快便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并登基称帝,是为隋文帝。
这样一来,作为亡国之后的杨丽华只能尴尬转身,又成了隋朝公主。
杨丽华很不满父亲杨坚居然篡夺了政权,让她背负了亡国的罪名。但木已成舟,她一个弱女子,也左右不了政治。抑郁中,只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宇文娥英的身上,对她细心呵护,用心教育。希望她将来能尽享荣华,不像自己悲伤苦闷。
由于对杨丽华有愧疚之意,杨坚也对杨丽华母女多有补偿。
宇文娥英自幼就生得美貌非常,人又聪慧可爱,自然没少得到杨坚宠爱。
(杨坚剧照)
杨坚究竟有多宠爱宇文娥英呢?
在封建王朝,宗室女子的婚姻一般都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几乎都由皇帝作主,但宇文娥英到了成婚的年纪,却被允许可以自己挑选丈夫。
当然,宇文娥英能得到这样的允许,也离不开杨丽华的争取。
所以,杨坚下令为宇文娥英选婿后,杨丽华便在弘圣宫设下华丽的帷帐,亲自为宇文娥英的人生大事把关。
王侯子弟和贵族公子们谁不想与皇帝攀上亲戚呢,所以每天来参加选婿的都有数百人。杨丽华不光要看他们的相貌,还要他们表演才艺。对于那些相貌平平,才艺又中庸的人,杨丽华当即就不客气地请他们离开。
幽州总管李崇子的公子李敏生得仪表堂堂,文才武艺上又皆是上品。只是还没有什么官职,是个富贵闲人。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所以他在家人的怂恿下,也来参加选婿。
当他进入帷帐后,宇文娥英一眼就相中了他。杨丽华爱女心切,再看李敏谈吐不俗,于是便将他选为女婿。
虽说宇文娥英只能算是公主的女儿,但由于杨坚宠爱,她和李敏的婚礼非常盛大,隆重程度甚至超过了公主婚嫁的规格。
身为丈母娘的杨丽华,当然不愿意看到李敏还和从前一样是个白衣。所以她张罗了一场家宴,一方面感谢杨坚对宇文娥英的偏爱,另一方面她想替李敏求高官。
(杨丽华剧照)
在宴会前,杨丽华特意交代李敏,如果杨坚给他柱国以下的官,千万不要答应。
宴会中,李敏亲自侍奉杨坚宴饮。
杨坚几杯酒后,为了试试李敏的才艺,他亲自为李敏伴奏,让李敏献艺。
李敏的才艺表演,自然是无可挑剔的。所以杨坚很满意,询问李敏的官职。在得知他尚是个无业游民后,便封他为仪同(官至五品)。李敏只笑不语。杨坚于是封他为开府(官至三品),李敏依然不应承谢恩。杨坚看在杨丽华的面子上,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公主(杨丽华)于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对她的女婿吝啬官职呢!所以赐李敏柱国(官至二品)。李敏这才献舞谢恩。
按说柱国位居丞相之上,这个职位必须是于国家有大贡献,又有非凡能力之人,才能胜任,李敏却仅凭他是杨坚外孙女婿,便轻易得到了这么高的权职。
公元609年,杨广继位已5年余。49岁的杨丽华在这一年病逝。
由于杨丽华没有儿子,按规矩,她的食邑会在她死后,因后继无人被国家收回。杨丽华临死前,在得到杨广的同意后,将食邑都转赠给了李敏,并替李敏求得屯卫将军的职务。
李敏位高权重,食邑五千,比王爷们的规格还要高出不少。
再加上李敏的家族,也因为他的缘故,在朝中身居高位者众多。他们私下结党营私,在朝中颇为跋扈。一些朝臣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
就在此时,有大臣上报民间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
杨广身边有个叫安迦的方士与李敏有隙,借机劝杨广为了天子之位,务必杀尽天下李姓人。
(杨广剧照)
杨广知道天下姓李的人多了去了,显然是办不到的。那么只能从身边最有可能影响他帝位的人下手。
在安迦的暗示下,杨广突然想到李敏小名“洪儿”,“洪”即“大”也。李敏又在朝中颇有势力,可见他是最有可能谋权篡位的人。
杨广先是将谶语之事告诉了李敏,希望他能以死自证清白。
李敏听后却极为恐惧。为了自救,他找到在朝中担任大将军一职的堂叔李浑商量对策。
杨广的心腹大臣宇文述一向妒忌李敏,得到消息后,串通虎贲郎将裴仁基上表诬告李敏和李浑密谋叛乱。
在杨广的命令下,李敏和李浑皆被关押入狱。然而审来审去,也找不到李敏和李浑叛乱的证据。负责审讯的大臣们,只得据实上报。
杨广极为不悦,于是又命宇文述亲自审案。
宇文娥英见杨广起了杀心,知道李敏再劫难逃,她深知谋逆之罪祸及三族,她更是脱不了干系。正在她忐忑之际,宇文述找到她,并诱教她诬告李敏和李浑密谋叛乱。
只求自保的宇文娥英,依计写下诬告李敏和李浑犯上作乱的证辞,呈给了杨广。
有了宇文娥英的证辞,杨广终于杀了李敏、李浑及其家族。这样一来,谶语给他带来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让宇文娥英万万没想到的是,仅过了几个月,她便被杨广赐死了。
原来,杨广也知道李敏没有谋反之意。但为了消除谶语的阴影,稳固自己的帝位,所以不管李敏有没有谋反,他都要除掉李敏。可是除掉李敏,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否则天下人一定会对他的行为多有指责,所以他接受了宇文娥英的诬告,并借机除掉李敏。然而,宇文娥英只要活着,她随时都能把真相告诉别人。为了无后顾之忧,杨广索性赐她毒酒,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巴。
(参考史料:《隋书》《资治通鉴》)
好了,关于刘备为什么要杀义子刘封呢和姐为什么骑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