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胡琏当了那么多年师长直到18军军长才被授予少将军衔,以及毛为什么要整栗裕简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亮剑中赵刚调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为什么李云龙看不上这个职务
上级调赵刚担任华野二纵政治部主任,李云龙看不上很正常,但却是他的不理智看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围绕一部《亮剑》能做出这么多文章来?
因为《亮剑》中涉及到的东西很多,除了电视剧的剧情以及人物经历和性格之外,历史原型、枪械装备、军事常识和部队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细节可挖掘,看懂那些细节是一种乐趣,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本文要讲的是《亮剑》中赵刚的职位升迁之路,他从二师政委一路升到华野某军政委,其中经历了纵队政治部主任和纵队副政委两级,可为什么一开始李云龙要阻拦赵刚调到纵队政治部当主任呢?这个话题可以展开很多。
一、李云龙的阻拦理由
当赵刚告诉李云龙,华野司令部调他去2纵当政治部主任时,李云龙立刻发飙,他的理由主要有三个:
第一,我从中野调到华野不是来当小媳妇的,言外之意调走赵刚就是挤兑他。
第二,那个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要是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
第三,我老李离不开你赵刚,新来一个政委我和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这三条是李云龙表面的意思,也是李云龙真实的内心感受,都有道理,只有一条潜意识没有表达出来,那就是李云龙一向不喜欢政工干部,政委那是文武双全,结果赵刚却要去干一个纯政工干部,这是李云龙最忌讳的职位之一,他在医院里和王副军长对当年的回忆和对话就说明了一切。
李云龙的这三条理由中可能有一条是让很多观众费解的,那就是“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
从现实考虑的话,李云龙的吐槽并非没有道理,政治部主任在他眼里也许真的没有什么当头。
首先,这个职位的级别并不算很高,在纵队里的排序要在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之后,如果政治部主任不同时兼任副政委的话,甚至还要排在副政委和副司令员之后。所以李云龙才说,如果是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你。那是,纵队政委和纵队政治部主任听着差不太多,实际上差不少呢。
赵刚这次调任明确说了就是没有兼任副政委,后来部队南下前赵刚到医院看望李云龙时,他的警卫员特意告诉医院政治处罗主任,赵刚一周前刚被任命为纵队副政委。
其次,政治部主任的直接上级是纵队政委,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宣传、敌工、保卫、俘管等具体业务,赵刚在剧中就担任过敌工联络官,还给俘虏们上过课。和赵刚工作性质相同的人里,如医院的政治处罗主任甚至还要负责当“红娘”这种婆婆妈妈的工作。
这些工作内容虽然原则上也是政委分管的工作,但政委是文武双全,必要时可以接管部队的军事指挥权。而政治部主任只负责政委职权下“文”的那部分,正常情况下不兼任副政委的政治部主任压根和“武”没多大关系,部队需要接管军事指挥权时,政委,参谋长、副政委、副司令员都在他前面。
对于赵刚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来说,当不兼副政委的政治部主任显然有些屈才,李云龙可能会认为,战争期间赵刚还是留在前线更有利于他的前途,到后方当秀才没前途。
总体来说,在李云龙眼里,赵刚去纵队当一个纯秀才式的干部,还不如留在二师当政委过瘾,两个职位对比就像集团总部人力资源总监和分公司老总的区别。
此外,还有一点原因剧中也有所暗示,赵刚去的是华野二纵,虽然21军后来很牛,但在当年不论怎么排都排不上华野主力纵队行列,这一点也许李云龙也想到了。
二、李云龙的阻拦并不理智
如果我们全面考虑,李云龙阻拦赵刚去当纵队政治部主任其实并不理智,抛开他个人对赵刚的感情不谈,赵刚这次调任对赵刚本人来说其实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纵队政治部主任也并不是李云龙所说的“没有什么当头”。
首先,虽然赵刚留在二师这一亩三分地当政委很过瘾,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己有决策权。但纵队政治部主任毕竟属于纵队一级的首长,虽然可能在将来的军衔上很多时候和师政委不相上下,但担任纵队首长相当于给赵刚打开了更高层次的上升空间。
赵刚后来的升迁之路就说明了一切,他先是当纵队副政委,然后在部队改编后又升职军政委,这个顺序很实在也很明显,他是不可能直接从师政委蹦到军政委的,必须有过渡,政治部主任就是过渡条件之一。
另外,赵刚即使一开始当政治部主任时没兼任副政委,但他也肯定是纵队党委常委成员,属于纵队的决策层。打个比方就是,分公司老总再牛,他也比不上董事会成员牛,宛如《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和李达康的区别,祁同伟就是得拍李达康的马屁。
其次,李云龙阻拦赵刚任纵队政治部主任时淮海战役刚刚打响不久,可能他也没预料到夺取全国胜利会这么快,一年不到就打到福建了。
所以,李云龙阻拦赵刚时肯定会觉得赵刚呆在后方不如在前线有前途,但他没想到的是,赵刚呆在后方不仅在大决战时相对更安全一些,而且在大进军的背景下干部奇缺,尤其是能文能武的干部更缺,赵刚的能耐大有可为,他在大进军时就担任了城市军管会的领导工作。不仅在仕途上甩开了当年的搭档李云龙,后来更是直接调到了中央。1955年授衔时李云龙和赵刚都是少将。
一句话,在战争年代,一线指挥员更有前途,但在和平年代,文职干部显然前途更为顺畅,纵然是老兵油子李云龙也没想到,大决战会这么快结束,和平建设时代会那么快来临。
综上,李云龙阻拦赵刚去当纵队政治部主任,除了他个人情绪之外,实际上也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阻拦成功反而会耽误赵刚的前途。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医院养伤,李云龙有123号首长关心,赵刚却无
还真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并且《亮剑》在这一桥段的处理上,也确实遵循了军事常识,需要认真解释一下。确实,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身负重伤以后,通过野战医院的护士们之口,叙述了华野前三号首长都曾前来探望的事情,当然这个“123号”的说法并不准确(陈毅当时不在华野),只是表明了一个状态:野司首长非常关注和在乎李云龙的伤情,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要素,其实是李云龙的军队级别,他当时已经是华野某纵队的二师师长,步入了高级指挥员行列,这样级别的军事主官重伤并且生命垂危,确实会惊动野司首长的。比如1945年12月,原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王麓水在滕县战斗中牺牲,不仅山东军区党政军领导亲自到场,主持隆重公祭,连远在陕北的中央领导也相继发电挽悼,虽然当时没有军衔制,也得算“将星陨落”了,实在非同小可。
而赵刚在赵家峪战斗中突围重伤,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仅仅是八路军129师的一名团政委,还属于中级政工干部,远没有后来李云龙那样闻名全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师(旅)和团恰恰是我军编制的一个节点,师(旅)属于战役单位,指挥员轻易不会亲临火线,出现伤亡的概率不大。而团级属于战术单位,不少团长是要亲自带队冲锋的,因此这个级别伤亡的数量可是不少,不可能一名团长的牺牲就惊动延安。
第二个要素,是李云龙的华野2师队伍情况特殊,相信真正的亮迷都很清楚,该师是在“中原突围”后由中原军区转隶过来的,并非华东野战军的老部队,如此华野首长就必须格外照顾一下。比如在之前的赵庄阻击战中,华野司令员用“五吨”炮弹换下李云龙所部时,就亲口说过:“打光了不好交待”,指的就是2师性质特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拼光,得留点老底子。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父母对亲生儿子可以毫无顾忌地严厉责骂,但是对养子大多会包容些,这是咱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面难”。而作为一支性质特殊部队的军事主官,曾经八路军129师刘师长、陈旅长(中野首长们)的爱将,如果真在华野这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华野各首长将来确实不好跟中野首长交待嘛!所以亲自前来探望很是正常,至于“123号”全部到场的说辞,当然是文学创作的夸张手法,更为了凸显李大脑袋小命的重要性。
第三个要素,在淮海大战的关键时刻,师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员若出现牺牲情况,那是会影响士气的,包括华野2师未来由谁执掌都是大问题,所以李云龙重伤确实是严重事件,也必然引起野司首长的重点关注。其实两边都一样,如果当时楚云飞也被冲锋枪当场击毙、或者伤重不治,我方战报里也会着重宣传的,在三大战役的战果统计中,蒋军少将以上军官被毙伤俘的数字,绝对有准确体现,但是团长或者校级军官,那就算了。
比如在1946年10月的涟水保卫战中,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被敌整编74师的特等射手冷弹射中,送往野战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牺牲,他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但是谢司令员牺牲的消息,当时被野司严密封锁,不仅没有立即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而且关于他牺牲的消息还被特意隐藏,主要就是怕影响部队士气,同时给敌人提供大肆宣传的机会。
在之前写过的许多《亮剑》文章里,笔者坚持认为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中,一定有开国中将皮定均的影子,因为经历过中原突围然后再改隶华野指挥的部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旅”,也就是中原军区的1纵1旅,到达豫皖苏解放区后该部改称“华中野战军独立师”。
论资历,1955年皮定均也确实该授少将军衔,后来主席在他的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晋中”(皮有功,少晋中应该是另外一个版本),遂被授予中将。对于老红军出身的虎将,不仅是野司首长,中央领导们也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假如是皮定均将军在战场上重伤,如何不惊动野司各位首长?恐怕是有条件赶来的,都会到野战医院察看伤情以及表达慰问,这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对比一下亮剑的剧情,类似李云龙这样的重量级军事干部,享受野司多名首长关心的待遇,一点也不稀奇。而抗战时期负伤住院的赵刚,也肯定有上级领导探望,比如副旅长、师或旅的政治部主任等等,在李云龙带着和尚前往野战医院时,赵刚曾在谈话中提起过政治部有人来过,只有真正的亮迷,才能有这段记忆吧?
理解了上述要素,也就能举一反三,假如赵刚在三野军政委的任上战场重伤,即便不是野战军前三号首长齐来探望,待遇也不会比李云龙差到哪里去。
为什么胡琏当了那么多年师长直到18军军长才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琏是国军中有名的悍将,毛主席曾评价他是“狡如狐,猛如虎”,当年可是让老对手刘伯承、粟裕头疼不已。
胡琏属于土木系将领,背靠着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陈诚,1937年任67师119旅旅长,后任11师副师长,1941年任预9师师长,1942年任11师师长,1943年任18军副军长,1944年任18军军长,可是直到1945年6月才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我们再看胡琏的陕西同乡、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张灵甫在1941年已经升任74军58师少将师长,但是直到1945年2月才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是不是觉得很奇葩?
为什么张灵甫在1941年已经升任少将师长,可是到了1945年又授予他少将军衔?事实上,“少将师长”中的少将属于职务军衔,只要老蒋的一纸手令便可以了,说白了全看老蒋的喜好。但是1945年授予张灵甫的则是正式军衔,正式军衔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负责资格审核,然后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
胡琏很早便有机会或者说已经被蒋介石授予了少将的职务军衔,但是后来被人压下去了。胡琏生于1907年11月16日,陕西华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四期,很巧的是张灵甫也是这年考入黄埔四期。1926年黄埔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又参加蒋桂战争和蒋冯阎战争,在土木系将领中,胡琏深得陈诚的赏识。随后,胡琏随部参与“围剿”,1933年8月因功升任18军11师66团团长。
1933年9月老蒋发动第五次“围剿”,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以及蔡廷锴等人发动“福建事变”,于11月22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老蒋惊闻“福建事变”急忙回头清扫后院。蒋介石让陈诚部直驱赣南的黎川以切断我党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与所谓的中华共和国政府的联系,当时胡琏的66团负责跟在36军东侧打游击。在出发的那天晚上,胡琏与黄埔同期刘景蓉喝得醉醺醺的,回去后便收到了要求出发的命令。胡琏率部没走多远便遭遇了红军,然后打了起来,当时胡琏借着酒劲弹出头观察敌情,“砰”,一颗子弹贯穿了他的脸部,嘴里满是血肉和碎牙,只听他吼了声:“冲啊!”
经过血战,以及援军的及时赶到,红军在国民党军猛烈的攻势下被迫撤退,胡琏成功夺取东沅寨。
在团村战役结束后,老蒋问陈诚,守东沅寨的是谁?陈诚马上笑着说,是11师66团团长胡琏,黄埔四期的,才26岁!老蒋听完很开心,尤其是听到胡琏是黄埔出身,好,很好,这个人可以重用,然后写了份手令,胡琏升少将团长!
少将团长!这是胡琏差点拿到手的职务军衔,张灵甫后来拿到的也只是少将师长,还晚了很多年!但是后来怎么又没拿到呢?当时很多人对老蒋的命令很不爽,尤其是11师师长黄维,他是黄埔一期,却只是个少将师长,这胡琏作为四期弄了个少将团长,我脸往哪搁?然后便去找陈诚上眼药水,什么资历不够呀,什么怕军心不服啊,陈诚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同时也考虑到这时候让胡琏升为少将团长也会让他树敌,于是胡琏的少将团长不翼而飞。
当然,胡琏当时的资历确实还不够,资历是阻碍他的军衔和职位晋升的主要因素。
胡琏在团村战役中因为资历不够,没能成功升任少将团长,所以他只能继续熬资历。胡琏打过的最有名的战役是石牌保卫战,老蒋称“石牌乃是中国之斯大林格勒”,这场战役也为他攒够了升迁的资本。
1943年在日军逼近石牌要塞的时候,老蒋亲自发话必须死守石牌,后来胡琏和他的11师被陈诚安排去守石牌要塞。胡琏接到命令后,当即表示誓与石牌共存亡,随后写下五封遗书并交由崔焕之为他寄出去。
在写给父亲的遗书中,胡琏这样写到:
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唯儿子于役国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胡琏这样写到: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只,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在石牌保卫战中,因为11师的浴血奋战,歼敌1000余人,使敌军始终无法攻破和占领石牌要塞,为友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带来了鄂西会战的胜利。因为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随后升任18军副军长。
1944年胡琏被调到侍从室,随后又被任命为18军军长。
1945年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胡琏通过在战功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熬到现在,所谓的资历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也没人能够再拿资历说事去阻碍他的升迁。
1977年胡琏在台北病逝,名将陨落。
关于为什么胡琏当了那么多年师长直到18军军长才被授予少将军衔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