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请问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北大没有校训这个问题,北大为什么没有校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北大早期校训
北大目前是没有明确的校训的。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时的教育部要求制定校训、校歌,北大当时写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八字,这也是北大校史上有且仅有过相关记录的“校训”。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知识拓展
北大精神核心:五四精神—爱国、进步、科学。
北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大学术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标志由鲁迅先生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标志中心“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先生设计了北大校徽,标志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
北京大学办学宗旨、校训、校风
北京大学办学宗旨:兼容并包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北大校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大最早的校训十六字
北大最早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而不是十六字。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学就职或任教。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字就成为了北大最早的校训。
请问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北大没有校训
北大却从未明确提出过本校的校训,流传甚广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其实并不是正式的校训。可见这二者虽无名号,却潜在地发挥着校训的功能,指导与规划着同学们的行为,或许可以称之为“隐性校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