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的知识,包括卢绾为什么叛变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卢绾为何背叛刘邦投降匈奴
卢绾的叛逃是攝于韩信,彭越,英布等诸王之死,及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功不及韩,彭,英,而高居燕王之位,高处不胜寒,诸王尚不免被诛,何况自己,平陈豨之乱时又诸多误会,百口莫辩,遂屯兵长城下,希望刘邦能看在儿时的情份上放过自己,岂知刘邦己死原谅无望,遂改节降了匈奴,多说一句,即便刘邦能放他一马,吕后也不能容他刘邦死后,汉室宗亲尚免不了屠戮,何况一个卢绾。谢谢邀请,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
卢绾反叛,在刘邦看来最奇葩,最闹心,鼻子差点气歪了,若不是在平定淮南国时受了重伤,他就御驾亲征了,非当面撕了卢绾不可。最重要的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势火速加重,就像魏延闯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续命灯,一只脚已经被牛头马面拽进了地府的大门。因此,也可以说是卢绾给日薄西山的刘邦下了一道催命符。
(刘邦剧照)
刘邦之所以龙颜大怒,是有道理的,一是卢绾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从小光屁股长大,在一起玩尿泥的次数都记不清了;二是卢绾没有立过像样的战功,等于是白送了他一个诸侯王。所以,卢绾是因亲封王,刘邦认为谁都能造他的反,唯独卢绾不可以,抛开私人感情,他也没有资格。
当然,生气归生气,卢绾还得灭,于是刘邦将任务交给了连襟樊哙。听说樊哙兵临燕国,卢绾一溜烟跑去投降了匈奴。那个时期的匈奴就像是中原叛将的避难所,所以卢绾到匈奴寻求庇护也不意外,只是下场令人唏嘘。因为卢绾虽然被冒顿单于封了个东胡卢王,但周围的部落不把他当根葱,反而对他大车小辆载来的财物垂涎三尺。匈奴人的生存哲学就是抢,所以近水楼台的卢绾自然就成了他们“打谷草”的目标。最终,卢绾饱受欺凌,人财两空,北逃仅一年时间便郁郁而终。
(卢绾剧照)
那么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刘邦呢?安安稳稳的做燕国的诸侯王不香么?其实卢绾也很无奈,这个件事情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刘邦的因素在里面,归根结底,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
众所周知,刘邦最初封了八大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后改楚王)、张王张敖(继承父张耳)、韩王韩信(与韩信同名,史书常以韩王信相称)、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唯没有卢绾什么事儿。或者是刘邦原想给卢绾封一个诸侯王,但轮不上。要知道当诸侯王要有两把刷子,凭真本事,否则无异于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比如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那个不是靠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卢绾唯一的一次功劳还是在项羽死后同刘贾去征讨临江王共尉,结果还被打了个灰头土脸回来。所以,如果要从丰沛集团中选一个头号吃闲饭的人出来,那么这个“殊荣”非卢绾莫属。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卢绾当诸侯王的节奏,谁让人家跟刘邦关系铁呢!
刘邦称帝不久,卢绾的运气果真来了。这个运气是燕王臧荼给的。臧荼最初属于陈胜吴广的部下,原本寂寂无名,后陪着上司韩广去攻打燕地。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章邯剿灭“张楚”政权后兵围巨鹿,赵王歇四处求援,于是韩广派部将臧荼前去求赵。臧荼当然不敢和章邯开仗,只是驻扎在远离巨鹿城的地方观望,最后很幸运地等来了项羽。项羽打败章邯,率兵入关主持分封,臧荼紧随其后,分一杯羹的机会不能错过。
(项羽剧照)
果不其然,项羽在封分诸侯的时候就打了臧荼的数,将其封为燕王,另将韩广改封为辽东王。其实项羽是在诸侯王之间玩制衡术,目的就是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消耗。韩广失去燕国当然不会服气,只是当场不敢发作,回到封地后便率兵攻打臧荼。然而结果出人意料,韩广不仅没有抢回燕国,反而达上了性命。于是臧荼连辽东国的地盘也一并收归己有。
转眼楚汉战争开始,韩信进攻燕国,臧荼不战而降,因此也保住了诸侯王位。要说臧荼这个人比较识时务,乱世之中左右逢源,看惯了成王败寇,混成了一副人精模样。可也正是因为他太精明,所以看问题比较透彻。
在臧荼看来,刘邦封分异姓诸侯不过是权宜之计,迟早他会将这些诸侯王逐一铲除掉的。更何况,臧荼明白他这个诸侯王是项羽给的,刘邦既然容不下项羽,又岂能容得下项羽曾经的小弟!因此,臧荼干脆再“识时务”一回,与其等着刘邦挥来大刀,还不用先给刘邦一棒,于是他便成了第一个反叛刘邦的异姓诸侯王。
那么刘邦该怎么办呢?其实对于刘邦来说,剿灭臧荼是小事儿,防止其他异姓诸侯蜂起而攻之才是大事。不能因为一个臧荼而搞得异姓诸侯噤若寒蝉、人人自危,更不能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局面。如果其他几个诸侯王并举反旗,群起而攻之,那么刘邦必然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刘邦认为当下稳定人心最重要,好比当年封雍齿打消功臣们造反念头是一个道理。因此刘邦在平定臧荼时就带上了卢绾,等于是去燕国来个高瞻远瞩的就任彩排。
班师回朝之后,卢绾如约当上了燕王。此举,刘邦可谓是一石三鸟,既完成了封王卢绾的愿望,也暂时打消了其他诸侯王的焦虑,同时还为他在处理异姓诸侯王问题上赢得主动与时机。所以封分卢绾是刘邦非常必走的一步棋。
不过纵观汉初整个局势,刘邦确有将卢绾打造成另一个“长沙王吴芮”的意图。吴芮稳定西南,卢绾布防东北,为汉朝解决两大边患,何乐而不为!可是后来的局势越来越不按刘邦的意愿发展,当他软硬兼施,解决了楚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代相国陈豨、淮南王英布之后,便彻底将卢绾置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
道理很简单,卢绾也是异姓诸侯,其他诸侯王的前车之鉴,由不得他不去“兔死狐悲”。因此,感觉唇亡齿寒的卢绾活得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生怕那一天被刘邦找个理由灭了。这就是卢绾反叛刘邦的根源所在——他不再信任刘邦。所以,最终在叛逃匈奴的臧荼之子臧衍的蛊惑之下,卢绾竟然暗中勾结匈奴,给平定陈豨残部的汉军下起了绊子。
卢绾这招就是利用“保存陈豨残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平衡术,细想并不高明,因为他虽出于无奈,但丧失了原则与立场,从而把自己推到了刘邦的对立面。因此当刘邦怀疑质问时,卢绾不敢面对,一味的称病逃避。而当刘邦获悉卢绾同匈奴暗通证据时,没有原谅对方的余地,只能选择大兵压境。届时,卢绾无论是否真心反叛刘邦,但必须被动接受“反叛”的事实。
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发小,他为什么要反叛
有一种友谊最牢固,那就是发小;有一种感情最珍贵,那也是发小。刘邦和卢绾就是发小,而且两家住在同一条巷子里,两家的大人是好朋友,最特别的是两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
刘邦小时候特别爱捣蛋,出了事就跑到外面去躲,卢绾总是陪着他。刘邦起兵后,卢绾也一直在刘邦身边,亲密程度无人能比,他可以随便出入刘邦的卧室。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被平定后,刘邦就让卢绾去北边做了燕王。
汉十一年,陈稀在代地起兵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征讨,卢绾也从北面配合进攻陈稀。但是当他的使者从匈奴回来后,卢绾就改变了策略,他决定和陈稀、匈奴结成同盟,连成三个点互相呼应,让刘邦顾此失彼。
刘邦从陈稀和匈奴的叛将那里得到消息,就断定卢绾造反了,他于是命令樊哙去攻打卢绾,卢绾带领家族一行人投奔了匈奴,一年后在匈奴去世。那么,卢绾作为刘邦最铁的发小,为什么会造反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正因为卢绾是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所以他对刘邦的脾气和秉性很了解,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刘邦气量狭小、爱猜忌和不能容人的性格。
二:韩信、英布和彭越等异姓王的悲惨下场,使卢绾兔死狐悲。因为当时的异姓王已经不多,韩信等人的结局也让他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三:当时刘邦已经年老,而且体弱多病,政令多出自于吕后之手。卢绾对吕后也很了解,知道她比刘邦更狠毒,更心狠手辣。即使刘邦会善待他,等刘邦死后吕后也绝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不过,事实上可能是卢绾多虑了,刘邦其实对卢绾一直都很好,也没有人天生喜欢杀人,刘邦杀人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但是刘邦的杀功臣毕竟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就连发小卢绾也不例外,这是卢绾的不幸,也是刘邦的悲哀。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卢绾这个人是汉王朝的众多异姓开国元勋中地位最为特殊的一位,或者说他和汉高祖刘邦的关系是最铁的,没有之一!比刘邦的连襟樊哙跟刘邦的关系还要铁!那么,到底铁到什么程度呢?刘邦成为汉中王、皇帝之后,任何人去见他都必须提前通报,获得允许后才能见到刘邦。但是,有两个人例外,而且可以未经通报直接进入刘邦的寝室。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个就是卢绾。可见,在刘邦心中,早已把卢绾置于了与亲兄弟同等的位置。
卢绾,沛丰邑中阳里人。这个地名儿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卢绾和刘邦是同乡,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邻居。更奇的是,两个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因为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刘煓(刘太公)是好朋友,卢绾打小儿就跟刘邦在一起玩、一起鬼混,长大了又在一起读书。可以这么说,刘邦发迹之前,但凡惹祸的时候,身边总少不了卢绾的身影。用现在的话讲,两个人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沛县起兵,而卢绾就是刘邦最初的班底之一。之后,卢绾跟随刘邦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即便是刘邦兵败、最为落魄的时候,卢绾也不离不弃、毫无怨言。虽然卢绾在汉王朝一众开国元勋之中军功并不是十分突出的,但是凭借着对刘邦的死心塌地和前面说到的这层“死党”的关系,早在“楚汉之争”时就已经官居太尉,被刘邦封为长安侯。长安,后来汉王朝的京畿重地、关中平原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硬是被刘邦分封给了卢绾作为封地,足见卢绾在刘邦心中是何等地位。
汉高祖五年,汉初的异姓诸侯王之一、燕王臧荼反水,刘邦亲自率军弹压,很快便平定了燕地。这个时候,刘邦实际上已经开始着手剿灭异姓诸侯王了。但是,转手却把刚刚平定的燕地扔给了卢绾,正式封卢绾为燕王,刘邦的嫡系班底中获得裂土封王待遇的只有卢绾一个(韩信是外来户,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嫡”)!彼时的刘邦或许忘了卢绾也是异姓,又或许在刘邦心中早已将卢绾当成了和楚元王刘交一样的亲兄弟。总之,就在刘邦开始剿灭异姓诸侯王的这个当口,卢绾却被刘邦封为了新的异姓诸侯王。刘邦可以拿卢绾不当异姓、当亲兄弟,但是卢绾却不能倚老卖老。而正是这一点,最终成为了卢绾叛逃匈奴的导火索。平心而论,所谓卢绾背叛刘邦,有些言过其实了,从卢绾内心而言,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刘邦,更加没有想过要另立门户、甚至取而代之。卢绾的叛逃多少有那么点儿阴差阳错,也有那么点儿无可奈何。
汉高祖十一年,陈豨在代地反水。没错!就是和韩信勾勾搭搭、不清不楚,最终导致韩信被杀的那个陈豨。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同时命卢绾率燕师从背后攻击陈豨。陈豨兵败,被逼无奈派人向匈奴求救。得到消息的卢绾,凭借地缘优势,也派出了使者出使匈奴,企图抢在陈豨的使者之前在匈奴散布陈豨已经兵败的消息,以阻止匈奴出兵援救陈豨。这时候,阴差阳错发生了。卢绾的使者张胜在匈奴遇到了前任燕王臧荼流亡匈奴的儿子。这位前王子做起了张胜的思想工作:“老张啊,你之所以能够得到你老板卢绾的重用,是因为你了解匈奴。而你们燕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周边战事不断,燕国有存在的必要。一旦陈豨被灭,下一个被拿下的恐怕就是你老板卢绾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要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虑呀!”张胜一听:“对啊,有道理!”于是,自作主张,反而做起了匈奴的工作,劝说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卢绾闻讯后,想都没想,很自然地认为张胜反了,于是上书刘邦,要求族灭张胜。不久之后,张胜居然回到了燕国。这下卢绾有点迷糊了:“小张啊,你这到底啥情况啊?”于是,张胜把小臧的事情给卢绾如是这般说了一遍。卢绾听完心中咯噔了一下,细想想,觉得张胜所言有理。于是,又上书刘邦,说自己搞错了、张胜并没有反,企图保全张胜,以充当自己与匈奴之间的掮客。同时,卢绾又派人暗中联络陈豨,并暗示陈豨继续与燕军保持一个长期的战争状态,以此寻求自保。
在陈豨反水的这个当口,卢绾前后上书的不一致自然引起了刘邦的疑心。但是,刘邦心中并不相信卢绾会反水。于是,宣召卢绾到长安,当面给自己一个解释。得到消息的卢绾做贼心虚,使出了一记昏招——称病不奉召。此举让原本只是有些许疑心的刘邦顿时疑窦丛生。实际上,直到这个时侯,刘邦依然心存侥幸,不愿相信卢绾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刘邦派出了御史大夫赵尧和辟阳侯审食其前往燕地再召卢绾,顺带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就是那个传说送了刘邦一顶绿帽子的审食其。卢绾闻讯,更加乱了方寸、昏招凭出,索性闭门谢客,私下对“自己人”说:“吕后一向看异姓王和开国功臣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先是族灭了楚王韩信,接着又灭了梁王彭越,现在异姓王就剩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了长安吕后还会给我活路?”于是继续称病不奉召。卢绾这话明着是说吕后,可是彼时的吕后并不是后来的吕后,她只是充当了刘邦的打手而已。说白了,卢绾此言实际上就是在指桑骂槐、不放心自己那位发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卢绾的话很快就被他的“自己人”捅给了审食其,随之便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卢绾派使者张胜秘密出使匈奴的事情也被匈奴降将透给了刘邦。自此,刘邦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灭,最终认定卢绾反了。即便如此,刘邦依然没有想对卢绾下黑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邦派去攻伐卢绾的是刘邦与卢绾共同的发小——樊哙!刘邦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安排?原因并不复杂,樊哙知道卢绾与刘邦的关系,其本身和卢绾的关系也很不错,起码不会当场要了卢绾的命,换了其他人就很难说了。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刘邦依然在等着自己的这位“异姓兄弟”当面给自己一个说法。
而这个时候的卢绾内心其实也并不想与刘邦走向对立面,燕军在作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卢绾便率领家人、随从逃到了长城边上。但是,卢绾一行人却一直在长城附近徘徊,始终没有踏入匈奴境内。可见,卢绾内心也是纠结的,他依然想着自己的发小刘邦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只可惜,这一切随着刘邦不久之后的离世彻底宣告终结。直到获悉刘邦去世的消息之后,卢绾才正式叛逃,进入匈奴境内。卢绾抵达匈奴后被冒顿单于封为了东胡卢王,就是那位在白登山围困刘邦、在国书中调戏吕后的冒顿单于。
虽然仍然是王,在自己发小手底下当王和寄人篱下当降王,地位自然是有天壤之别的。身处匈奴的卢氏家族经常受到匈奴强势部落的欺凌,日子并不怎么好过。汉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降汉,被汉景帝刘启封为亚谷侯。刘启此举也算是替祖父刘邦还债,从汉朝官方层面为卢绾变相平反了。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和卢绾为什么叛变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