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历史上,都是抗击外敌,中国远征军与中国志愿军有何异同这个问题,为什么国家不提远征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远征军那年是由哪位将军率领阻击日寇的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牺牲了数万中国好儿郎,保护了我国仅有的国际通道,为全国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为什么要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时期,英美等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通过海路、陆路运入国内,武装了国民党的数个王牌军。
英美有这么高的“人道主义”精神?非也!此时日本还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没有对日本宣战,但是日本在东亚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威胁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利益,所以英美希望中国能将日本拖在中国。
事实上,中国确实将日本陆军牢牢钳制在中国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24个师团21个投入中国战场,到了1938年,日本陆军扩军至34个师团,其中32个投入中国战场。猖狂的日军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人的野心落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场陷入僵持。
东条英机认为中国能顽强抵抗,背后就是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于是他调遣日本海军,从上海到雷州半岛,封锁了中国沿海,阻断海上通道,同时侵入东南亚,准备切断陆上通道,最后只剩滇缅通道,为了保护滇缅通道,蒋介石与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国作战。
2、第一次远征军,戴安澜将军英勇殉国,孙立人将军扬名国际国民政府按照协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主要编制如下:
司令官:卫立煌,实际并未到任,后由罗卓英接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
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此外还有直辖司令部的36师,师长李志鹏。
以上远征军总兵员10万人,于1942年2月16日全部跨过国境,入缅作战!作战初期远征军由杜聿明实际指挥!
远征军与英军分三路迎击日军,其中第6军为东路军,第5军为中路军,英军为西路军,其中第5军戴安澜将军统帅的第200师驻守同古。
战役之初,日本人就袭击了马圭基地,将英军飞机全部炸伤炸毁,日军夺取了战区上空制空权。随后纠集55、56两个师团向同古进攻,日军兵力4倍于我军,又拥有空中支援,期间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整个同古战役打得极其惨烈。
200师指挥部,戴安澜将军下达作战任务后,向全师发出死战誓言:“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
经过惨烈的争夺战,同古城陷落过半,蒋介石和杜聿明终于下令第200师撤退,戴安澜率领残兵退出同古,此战他们杀敌5000余人,自损2500余人。
这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交手,虽然远征军撤退丢掉了同古,但是此战200师孤军奋战,打出了军威,蒋介石称“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并飞到前线亲自接见了戴安澜将军。
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英军早就有了退出缅甸撤往印度的想法,因此西路军节节败退,将远征军侧翼完全暴露给日军。戴安澜的200师稍作休整又投入了收复棠吉的战斗之中,经过鏖战成功收复棠吉,可是日军却千里迂回,秘密穿过原始森林,突击远征军后方,远征军被迫撤退。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负责掩护撤退的戴安澜部与主力失去了联系,期间戴安澜将军被机枪扫中,生命垂危,一直坚持到了克钦山寨,此地距离边境仅30里,可是戴安澜将军没能挺过去,以身殉国,享年38岁,将士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轮流抬回国内!
此前戴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毛主席在给戴将军的挽诗中: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解放战争后,戴安澜将军被追封为烈士!烈士永垂不朽。
与戴安澜将军相得益彰的是新编38师孙立人将军!英军撤退途中,近万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英军向远征军请求支援,38师师长孙立人主动要求率部解围。
此次参加解围的是38师113团约1000余人,团长刘放吾,接到命令的113团在次日便赶到了仁安羌,向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发起进攻,凭借顽强的作战精神,竟然消灭了日军一个联队,为英军打开了撤退通道。此后孙立人临敌指挥,113团发起全面进攻,被围的英军坦克营配合113团展开进攻,日军节节败退,最终英军7000余人全部获救,此外还有500多人的传教士和记者。
此战被英国媒体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因为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仅仅1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敢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冲锋,而七倍于中国军人,又有坦克等重型装备的英军会被包围!
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撤往印度,此战国军出征时10万人,阵亡约5.6万人,损失过半!滇缅通道被切断,日军甚至侵入云南,被国军阻于怒江。失去滇缅通道后,美国只得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脉,支援中国抗日。
3、第二次远征,中国男儿知耻后勇,扬我国威从撤退的那一刻起,中国军人便在谋划反攻!
从1942年6月撤出缅甸,到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撤入印度军队)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反攻。期间驻印军和退回国内的军队重新得到补强,军事装备提升,且受到美军军工训练,战斗力大幅提升!
第二次远征军整体编制如下:
总司令:陈诚,后来由卫立煌接任
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下辖第2、6、71军;
第2军军长王凌云,下辖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第6军军长黄杰,下辖第2师(师长顾葆裕)、第39师(师长洪行);第71军军长钟彬,下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铸军),第87师(师长张绍勋),第88师(师长胡家骥);
此外还有直属集团军的第36师,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继任师长高吉人。
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霍揆彰,下辖第8、53、54军;
第8军军长何绍周,下辖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下辖第116师(师长赵镇藩)、第130师(师长张玉挺);
第54军军长方天,下辖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孙立人,后接任军长,下辖第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
反攻由驻印军发起,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以必胜的勇气和信念穿过号称“死亡之地”的野人谷,从胡康河谷向日军发起了进攻。从10月一直到12月底,远征军连战连捷,收复了新平洋、于邦等地,随后兵分两路展开全面反攻。
1944年5月,国内的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对怒江之西的日军发动进攻,吹响了滇西反攻的号角。
经过中国军人的顽强作战,克服不利的地理环境,1945年1月国内的远征军和驻印军最终在芒友胜利会师,彻底夺回了滇缅通道,完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抗战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第二次反攻中,孙立人的新一军作战勇猛,击毙日军3万多人,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击毙日军最多的军级领导,所以我们会相信孙立人将军说过:“到过中国的全部杀掉!”
现在英国海军这么潦倒,阿根廷为什么不趁机收复马岛
首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现在英国的综合实力在这个世界上都算潦倒的话。那么阿根廷的实力估计就属于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般的存在了。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今天看不起这个、明天看不起那个,总感觉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我觉得在很多人的眼中英国人肯定是没落了、不行了,甚至有点不堪一击了等等。不过我的观点是:英国目前还是一个稳稳的世界强国、影响力也很巨大;我还是那句话:吵归吵、闹归闹,千万别拿五常开玩笑!
前段时间英国女王的葬礼,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大家看看这排场以及参加葬礼的国家领导数量就知道——英国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关于马岛的归属问题已经争论很久、很久了。不过早在1833年的时候,英国人就出兵占领了该岛。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82年,其实英国人控制马岛的这将近150年的时间里面,阿根廷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马岛的主权诉求。
大家应该都知道:1982年的时候,英国和阿根廷围绕着马岛的归属问题打了一仗——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4月发生的英阿马岛之战,应该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空战,其实整个过程也算是比较奇葩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英国人跨越了13000公里的大洋,然后打败了离马岛仅仅只有480公里的阿根廷。
此战过后,英国的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得到了一个美名——铁娘子。这场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造成了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国士兵和3名马岛居民死亡。
无疑英国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实际控制了马岛——一直到现在为止马岛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
这场战争中说句良心话:阿根廷军队表现的还算可以。最后之所以失败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阿根廷军队的战略战术不是英国人的对手、核心装备和武器也不是自产的、人家一禁运也就无以为继了。
当时阿根廷之所以要发起夺取马岛之战,核心原因有两点:
一是,当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经济一片哀鸿之声,制造业产量下降为四分之一。于是乎,阿根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加尔铁里的领导,这哥们受到了阿根廷人的唾弃与憎恶。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领导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大位往往都会采取:转移矛盾的办法,例如:比较常见的收复失地、对外扩张等等。加尔铁里当时宣称:马岛是阿根廷自古以来的领土,所以就发起了夺岛之战。
二是,英国人距离马岛实在是太过遥远,外加上英国人的实力给阿根廷的感觉也是严重的不咋地。加尔铁里当时认为自己有实力、有能力去夺取马岛的控制权,而英国人是不敢真的来打仗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就是:阿根廷的加尔铁里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英国人的实力和决心,最终在马岛一战中一败涂地、自己随后也黯然下台了。
低估对手、高估自己这种错误,在历史和现实中那是屡见不鲜的,例如:现在的俄罗斯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那么现如今:阿根廷人还有实力和能力收复马岛吗?我前面已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了:阿根廷人现在要想从英国人手中夺回马岛,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要想从另外一个国家手中夺取点东西或者收复点领土,往往最终只靠两个字——实力。从目前来看的话,阿根廷根本就不具备这种实力和能力。
目前英国在马岛上实行了高度自治的模式,英国人只负责马岛的军事权以及外交权,剩下的事情由马岛居民自己定夺。
前些年英国人在马岛上举行了一个投票活动,大概意思是:你们愿意跟着英国混呢?还是愿意跟阿根廷混呢?大家都不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马岛上的居民还是比较满意现在这种生活状态的,人家根本就不愿意跟阿根廷混——谁也不傻!
阿根廷人现在要想重新夺回马岛的控制权,没有任何好办法。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再跟英国人在马岛打一仗,还要在马岛周边彻底打赢英国人才行。
但是如果仔细地比较一下双方实力的话,这对于现阶段的阿根廷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来看的话,阿根廷的国家综合实力那是远远地落后于英国的,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实力还是最核心的军事实力,阿根廷都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英国的GDP达到了28000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超过了4.2万美元;反观阿根廷的GDP只有4400亿美元,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经济实力上面:英国是直接碾压阿根廷的。
虽然英国人的科技实力、制造业能力与自己巅峰的时候无法相提并论。可是以英国目前的科技能力、制造业能力碾压阿根廷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们再来看看最核心的比拼:军事实力上谁强谁弱呢?
虽然在苏联解体以后,英国人进行了大量的裁军以及减缓了军事发展的速度、新装备更新的步伐等等。
可是英国毕竟是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20年的时候,英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684亿美元,高居世界第四位。英阿两国的武器装备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阿根廷现有装甲车916辆,英国有5315辆;阿根廷现有后勤车辆5,021辆,英国则有25,560辆。
在海空军力方面的差距则更为悬殊。阿根廷有战机301架,英国则有1412架;阿根廷有79架武装直升机,英国则有367架。
阿根廷有3艘潜艇,英国有10艘;阿根廷没有护卫舰,英国有13艘。总而言之一句话,如果阿根廷再次攻占马岛的话,估计英国人依然还是会坚决地、彻底的击败阿根廷的。
现在英国在马岛上面已经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战机和军队,还修建了防御工事和预警雷达系统等等。
阿根廷虽然跟以前一样:依然宣称自己拥有马岛的绝对主权。但也基本上属于:没事吼两嗓子、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
如今的现状就是:马岛以及周边的海域目前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英国人的态度很明确,反正马岛就是我家的,有本事你阿根廷就来拿,一切以实力说了算。至于阿根廷天天到处说马岛是自己的,其实说了也等于是白说,说得再多、谴责的再激烈——马岛如今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在可预见的未来,阿根廷人要想靠武力重新夺取马岛的话,这概率几乎为零!历史上,都是抗击外敌,中国远征军与中国志愿军有何异同
知道前阵子国际上的热点人物昂山素季吗?知道她的政治家父亲是谁吗?正是号称“缅甸国父”的昂山将军。而昂山和他率领缅甸的独立义勇军,在1942年曾经配合日军大败英军和中国远征军,杜聿明和他的10万人马先胜后败,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得不到缅甸老百姓的支持,是不是有点刷新三观?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缅甸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算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而以昂山为代表的政治人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推翻英国人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再加上日本人有预谋有针对性的宣传,在1942年那个时期,缅甸人把日本军队当成了外来的“救星”。与此同时,尽管从前跟中国军队没有什么恩怨,却顺理成章把协助英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视为敌人。
在1942年的首期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刚刚踏出国门,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是因为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更严重的是情报不灵以及“缅奸”的破坏。一些缅人故意带错路,甚至放火、投毒、挖铁轨、袭军车,让最先出动的第5军和第6军鸡犬不宁苦不堪言,这些远征军官兵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被缅人看作是英国人的帮凶。
就连代理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也着了道,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他和第5军军部所乘坐的专列,刚刚离开腊戌就出现了意外,由于铁路的道钉被松开,火车脱轨且部分车箱倾覆,杜聿明被摔得满脸是血遍体遴伤。尽管伤势并不严重,但是破碎的车窗玻璃把他的脸划伤了,横七竖八好几道口子,经过包扎以后只留下眼睛和嘴巴,气得他火冒三丈。
这当然是缅人干的,在日本人虚假的承诺下,缅甸的政治精英们号召百姓用各种手段,袭击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从而“赶走万恶的英国人,争取缅甸的独立”。所以国民政府的远征军跟我们志愿军虽然都是为了中国的战略利益而跨出国境作战,但第一个根本的不同,是中国远征军根本没有受到所在国人民的欢迎,而志愿军却得到了CX军民的大力支持。
还引申出来一个重要的不同,志愿军跨出国门,是与人民军并肩作战,帮助邻国收复失地收复平壤,接受的是邻国政府的请求。而中国远征军却不是与所在国军队联合作战,帮助的是统治印度的英国殖民军,邀请重庆政府出兵的,当然也是英军远东总司令部,而实际上,老蒋对出兵缅甸也并不那么积极,抗日战场上到处缺兵呢。
英国人更是包藏祸心,只把中国远征军当作掩护他们撤往印度的牺牲品,什么联合作战、什么共同御敌都是骗人的鬼话,因此10万中国远征军突然间完全暴露在10万日军的面前,又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这个仗怎么打?按1942年中日军队的单元战斗力之差,面对10万日军,即便30万重庆政府的军队也难以招架,所以第一期远征,是个必败之局。
那么到了第二期远征的1943年以后呢?此时的中国远征军分为X部队、Y部队两大部分,其中的X部队也就是“驻印军”,虽然新22师和新38师都是由中国官兵组成的,但是新一军这支部队是由美国人装备、训练和指挥的,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只是驻印军副总指挥,总指挥是美国将军史迪威。某种意义上,新一军几乎成为了美国人的雇佣军,指挥权也掌握在美方手里。
但是志愿军可不是,他们永远只服从“志司”和北京的命令,无论是苏朝任何一方,都无权指挥伟大的志愿军,包括人民军在作战中也要服从“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命令,那么很显然,双方兵力比例和战斗力在那摆着,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志愿军司令员。要知道,志愿军的背后是新中国,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新中国。
即便是在滇西整训的Y部队,中美双方因为指挥权问题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按照史迪威的意见,甘丽初和张轸得枪毙,重新整顿的远征军部队中,团以上主官须由美国军官担任,老蒋直接就抽了,宁可撕破脸也坚决不同意。最后妥协的结果,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的美国顾问也还是配备到团一级,掌握着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分配权,也包括地空联络权,仍然不是一支独立自主的军队。
同时,美英所要求的Y部队反攻发起时间,是日军在豫湘桂企图发起大型进攻战役的敏感时间,重庆方面并不积极,老蒋迟迟不给卫立煌下达强渡怒江的作战命令。史迪威说话不好使,丘吉尔说话也不好使,直到美英将领们搬出来罗斯福,老蒋才捏着鼻子下达了反攻滇西和缅甸的命令,而一旦X部队和Y部队在中缅边境完成会师,老蒋就想收兵,并且强令新六军空运回国。
道理很简单嘛,既然中印公路已经打通,美援物资可以运进云南了,中国军队没有必要再协助英军作战,就算付出中国官兵血的代价,夺回来的地盘早晚还是英国人的,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鲜为人知的是,由于新一军特殊的背景,仍然打到了缅甸的卡盟、孟拱一线,期间还解救了被日军击溃的英军第三师第77旅,然而英军却始终提防着新一军,这事非三言二语能够说清楚了。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那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军人主动的、积极的,因为绝不能让美军陈兵鸭绿江边威胁东北重工业基地,是为了我国的战略利益而奋勇作战,跟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在出兵的性质、方式和意义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英军在1945年赶跑了日本人以后,重新实现了对缅甸的统治,并且一直持续到1948年,那么中国远征军10万忠骨埋异乡,意义何在?
如果说中国远征军是为了打通美援物资通道的话,那么弄清楚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区别,就会知道官兵们的巨大牺牲,实在太不值得了。
为什么有人说溃散的军队基本上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一般情况下不敢,二般情况下不敢把督战队生吞活剥了。
督战队古已有之,古人不叫督战队叫监军。
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军队围攻京城,形势万分危急,总司令于谦下达一道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谁来执行?督战队。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军队都有这玩意,有的不承认而已。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散兵不敢攻击督战队?如果你问逃兵,他们一定带着哭腔说:俺一是不敢,二是打不过他们。
一般来说男儿上战场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先把信仰放一边,男儿的血性,军人的荣誉,都不许自己当逃兵。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当孬种。
什么情况下会溃散?
敌众我寡,敌人太多了,打累了;战斗时间太长,没有粮食和弹药了;敌人武器精良,攻势如潮,顶不住了。
总而言之,逃兵的精神状态极差,精神崩溃了,意志垮了。
督战队都是以逸待劳,双方激战的时候,他们在嗑瓜子,说风凉话。
而且督战队武器精良,战斗力超强。
还有,督战队大都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无论是弹尽粮绝,还是精神崩溃,都没有条件也没有决心跟督战队开战,攻击督战队也根本没有胜算。
如果有决心、有枪弹攻击督战队,还不如跟敌人酣畅淋漓,痛痛快快干一场。
因此,一般情况下,溃败的士兵轻易不会攻击督战队。
但是二般呢?
什么情况下,溃兵敢攻击督战队?溃散士兵人数少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攻击。
如果人数多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天王老子也敢杀。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像潮水一样溃退的士兵,如果遇到了督战队开枪,他们会像踩死蚂蚁一样干掉他们。
因为督战队人数比作战部队人数要少得多,不会10万人在前线,30万人当督战队。
真正遇到这样的情况,督战队如果敢开枪,那是活腻了。
我们知道,苏德战争爆发后,前几个月,战斗民族就有380万士兵投降,基辅战役一战就有60万苏军被俘。
苏军的督战队哪里去了?
或者是跟大军一起投降,或者是被碾压成粉末了。
基辅战役苏军战俘
即使是斯大林发布了骇人听闻的227命令,对临阵脱逃和投降者格杀勿论,还要株连家属,战争后期还是有200万苏军被俘。
要知道溃散的人数肯定要比当俘虏的人数还多,因为当俘虏是叛徒,性质更严重。
战斗民族不怕督战队,中国军队(军阀、国民党)自然也有这种现象发生。
最典型的攻击督战队,发生在北伐期间的贺胜桥之战。
此战国民革命军主力是叶挺将军率领的独立团,打起仗个个如饿虎扑食,吴佩孚军队根本挡不住。
北伐军攻破吴佩孚的第一道阵地后,吴大帅急了,他亲率督战队、大刀队、机枪手列于贺胜桥上谁退杀谁。
但溃兵报名要紧,才不管你那么多呢。
吴大帅怒目圆睁,下令机枪手"向退却者扫射,积尸累累,血流成河。"
因为桥面狭窄,败军起初无法跟督战队硬拼,纷纷扔掉枪支,跳水逃跑者。
吴大帅气急败坏,连砍10余个旅、团长的脑袋,让人挂在电线杆上示众,对着逃兵高喊:看见没有,这就是逃跑的现场。
这样一来,逃兵们急了:老子是来赚军饷养老婆孩子的,不让老子后退,老子死了家人谁养?他奶奶的,老子和你拼了!
溃兵后退无路,反戈一击,纷纷向督战队开火。
于是,敌军内部,开始了互相残杀。
国民革命军一看大喜,乘机夺取贺胜桥。
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仓皇驱车逃跑,跑得再慢点,恐怕老命也搭进去了。
无独有偶,在南京保卫战中,类似的情况也发生过。
唐生智在开战前表示要跟南京共存亡,看形势不妙,自己先撤了。
由于仓皇逃窜,督战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扼守长江北岸和挹江门的督战队36师,对于撤退的国军大开杀戒。
溃退士兵急了,老子是奉命撤退,你们这是咋的了。
拼了吧,弟兄们。
结果双方展开激战,杀得血流成河,日军看见乐坏了。
说句良心话,在大局已定,不能翻盘的时候,一个合格将军应该爱惜士兵的生命,不要让士兵做无谓的牺牲。
该撤撤,该投降投降,这是为了保存实力,日后再战。
太平洋战争菲律宾战役中,温来特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果断下令7.5万名巴丹半岛守军(其中美军9300人)向日军投降。
尽管这些美军受到了日军虐杀,但毕竟大多数士兵还是保全了性命。
关于历史上,都是抗击外敌,中国远征军与中国志愿军有何异同和为什么国家不提远征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