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中国被称为 九省通衢 的城市不仅有武汉,里面还有你家乡吗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的问题,以及和武汉为什么不是首都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
  2. 武汉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当过首都
  3. 为什么武汉从来没有做过大一统朝代的首都
  4. 为何古代没有朝代愿意在武汉定都

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

南京的落选自不难理解,而北京的当选也在情理之中。——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只有北京才“最像首都”。定都北京,至少是顺应民心的。至于定都北京后的种种不便,则为当时人们始料所不及。现在,这种种不便随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明显。于是,迁都的问题,也就开始不断地被人提起。武汉就没有那么多麻烦。除了“不像首都”外,武汉的条件确实要好得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真正的“国之中”。中国最主要的省份和城市,全都在它周围。南有湖南、江西,北有河南、陕西,东有安徽,西有四川,此为接壤之省份,而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甚至甘肃,距离亦都不远,则“十八行省”得其大半矣。从武汉北上京津,南下广州,西去成都,东至上海,大体上距离相等。到长沙、南昌、合肥、南京、杭州、郑州则更近。何况,武汉的交通又是何等便利!扬子江和京广线这两条中国交通的主动脉在这里交汇,“九省通衢”的武汉占尽了地利。东去江浙,南下广州,不难走向世界;北上太原,西人川滇,亦可躲避国难。正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无论制内御外,都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其实,从地理地形上看,武汉也未必“不像首都”。“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这两句词,写尽了大武汉吞吐山河的气势。有此气势的城市在中国并不太多。郑州太开阔,成都太封闭,而杭州又太秀气。南昌、长沙、合肥也气象平平,深入腹地或偏于一隅的贵阳、昆明、兰州、太原、济南、福州更难有提纲挈领、睥睨天下的气势。然而武汉却有。大江东去,两山雄踞,虽不及北京的山川拱卫,南京的虎踞龙蟠,却也龟盘蛇息,得“玄武之象”。“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种雄浑气象,不也天下少有、他处罕见总之,由于武汉地处华中,也许无法成为“坐北朝南”的帝都,却未必不能做新中国的首都。不要说它那“九省通矿的交通便利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包括政令通达和调兵遣将),至少也不会像北京那样发生水资源危机,要兴修“引滦入京”的大工程。所谓武汉“不像首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大约就是它那三镇鼎立的格局。其实,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这种格局,才是首都的理想状态。综观世界各国,首都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无非两大类型。一种是单纯型的,即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疏离。首都就是首都,不承担别的任务,不具备别的功能,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另一种则是复合型或综合型的,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或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相重叠,或者既是政治中心,同时又是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如日本首都东京、法国首都巴黎、俄国首都莫斯科、意大利首都罗马、埃及首都开罗。如果选择前一种类型,自不妨另选区位适中、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而又易于重新规划建设的小城。如果选择后一种类型,则武汉实为首选之地。以武汉为首都,可以将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经济中心,将文教业基础较好的武昌发展为文化中心,而在原先基础较为薄弱、易于重新规划的汉阳建设政治中心。三个中心同在一市而分居三镇,能进能退,可分可合,既可以相互支持、补充,又不会相互干扰、牵制,岂非“多样统一”,合乎“中和之美”?何况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商业城市可比。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这样地灵人杰的地方,不是正好做首都武汉的文化地位也不一般。从历史和地域两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大略可以分为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两大系统。北方文化又称中原文化,细说则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等。再往远说,还应该包括西域文化、蒙古文化。南方文化则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和闽台文化等。其中,影响最大者,也就是中原、荆楚、吴越、巴蜀。这四大文化,气质不同,风格各异,精神有别,既对峙冲突,叉渗透交融。武汉恰恰是东西南北四大文化风云际会的交锋点。一方面,它是由长江连接贯通的荆楚、吴越、巴蜀三大文化的中间地段;另方面,它又是南方文化“北伐”的先头部队和北方文化“南下”的先开之门。不难想象,武汉一旦获得了北京那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纳精英延揽人才的文化特权,也一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气势恢弘的崭新文化。事实上,武汉文化早就不是纯粹的荆楚文化。它已经具有某种综合、融合的性质。有一个笑话也许能说明这一点。这笑话是武汉人说的。他们说,就像武汉本来要定为首都一样,武汉话本来也是要定为普通话的。道理也很简单:中国人是“汉人”。“汉人”不说“汉话”,说什么?这话的可笑之处,在于把“武汉话”简化为“汉话”,又把“汉话”等同于“汉语”。不过武汉人并不把它当笑话讲,我们也不把它当笑话听。因为武汉话确实有点“普通话”的意味。它是北方语系,南方口音,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征,而且很容易向北方方言过渡(汉剧极其接近京剧就是证明)。北方人听得懂,南方人也听得懂;北方人容易学,南方人也容易学。除不太好听外,并无明显缺陷,定为普通话,也就没有什么不妥。这就是武汉它是“七星高照”的地理中心,“九省通矿的交通枢纽,文化上“四海呼应”,军事上“六路齐观”,经济上“八面玲珑”,和全国各地都“十指连心”。看来,武汉还真有资格当首都。可惜,历史好像不太喜欢武汉。事实上,武汉曾经好几次差一点就当成了首都,至少曾短时间地当过首都。按照多少可以给武汉人一点面子的说法,第一次大概是三国时期。当时东吴的孙权打算迁都武昌,却遭到臣民们的反对,道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结果,弄得武汉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就只有一样“武昌鱼”可以称道,而且还不如人家的“建业水”。更何况,那“武昌”还不是这“武昌”,——孙权拟迁都者,其实是湖北鄂城,而不是现在武汉三镇中的那个武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江夏,改江夏县为汉口市,随后中央政府即由广州迁都武汉,武汉成为首善之区。1927年,宁汉分裂,汪精卫在武汉和蒋介石唱对台戏,可惜并未弄成气候,南京独占鳌头,而武汉仅仅只弄到了一个“特别市”的头衔。抗战期间,武汉又曾当了几天战时首都。然而武汉很快就失守,重庆成了陪都。南京、重庆和武汉同饮一江水,结果人家一个当了首都,一个当了陪都,只有武汉夹在当中,两头不沾边,实在够窝囊的武汉,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运气不佳”。

武汉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当过首都

谢邀!能被当成一国都城,必须具备以下四点:

其一,政治条件。即该地应该是政治的中心,或者与统治阶层关系至为密切;比如长安之与关陇集团。

其二,经济条件。即该地周边应该是富庶之区,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撑首都的物资供应;而江汉平原开发较晚。

其三,军事条件。即该地即便于制内,又便于御外。武汉虽然军事地理条件优越,但乃四战之地。

其四,交通条件;又可称为地理位置条件。即该地到全国四境的道里略均,首都位置要居中,不居中,交通优越的话亦可。武汉虽然是九省通衢,但是在中国历史前半期,从地域开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武汉在当时并不能算是居中。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汉以前一分为三,当时的技术条件均不能将三镇建成一个整体,阻碍了其发展,现在技术条件成熟了,但与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却显得逊色了不少

为什么武汉从来没有做过大一统朝代的首都

可能是我国先开发北方,北方经济发达,也顺理成政治中心。后来南方由于气候好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又由于靠海更发达,所以武汉轮不到。

为何古代没有朝代愿意在武汉定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其实不复杂,一条条来说。

第一,武汉在古代并不发达。

无论长安、开封、南京、北平,历史上都是相对繁华富裕的地区。

以长安为例,在隋唐之前,这里的关中平原是全国著名的粮仓。

开封地处河南大平原,古代也是粮食高产区,物资丰富。

南京不用说,也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北平附近的河北大平原,古代也可以大量种植粮食作物,又有隋唐大运河,经济不错。

但是武汉就不是这样。

大家知道武汉,还是从三国演义里面知道的。虽然刘表的荆州是经济不错的地区,前提是全国都遭到了黄巾贼的大破坏,人口锐减大半,只有荆州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在当时,武汉仅仅是草包黄祖驻扎的江夏(汉阳)而已,是很落后的地方。

到了隋唐时期,武汉地区才有一定发展,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很长一段时间,武汉竟然是发配官员的地方。

直到宋朝灭亡,它比不上荆州和襄阳。即使在南宋时代,国家已经退到黄河以南。但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也大都选择迁移到长江下游,而很少迁移到长江中游,更别说向武汉周边迁移。

直到元代期间,武汉的地位才有所提高,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

也就是说,到了元朝武汉才第一次成为省会,明代也是如此。到了清代,两湖地区分别统治,武汉才真正成为湖北省省会。当时中国经济中心已经完全南移,华北地区凋零不堪,武汉也就慢慢成为四大名镇之一,号称“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

不过,这也是清朝时候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在元代之前,武汉根本不受重视,就算建立首都也是本省其他城市,轮不到武汉。

第二,地理决定了不适合作为首都。

不但武汉不是首都,荆州、襄阳历史上也从不是首都。

为什么会这样?

同汉江平原频繁的泛滥有很大关系。

武汉地处的江汉平原,大小湖泊高达300多个,仅仅大湖就有洪湖、汈汊湖、长湖、排湖、大同湖、大沙湖等。

这里平时水量就充沛,而到了4到9月又有大规模的降雨甚至暴雨,非常容易引起夏季洪涝。

从1644~1949年的300余年间,荆江大堤决口19次,其中1931年的决口,计有9县33.3万余公顷良田被淹,12万多人死亡,300多万人流离失所。

1949年以后重视防洪,历史上仍然洪灾不断。

这种地方连人民基本生活都难以保存,更别说建都了。

第三,位置决定了不适合做首都。

武汉的主要问题是,是四战之地。

诸葛亮说了,荆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也就是四面八方的敌人都可以来进攻。

荆州难以对抗北方敌人,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突破长江方向,多会选择武汉地区。

这是因为沿着华北大平原,可以一路进入南阳盆地,然后直逼襄阳城,这是最佳路线。

一旦占领襄阳,敌人顺水而下,武汉也就危险了。

更倒霉的是,荆州地区也对付不了西面和东面的敌人。

西面四川境内的敌人,只要建立水军就可以顺着长江东进,一举打垮武汉地区的防御。

当年晋朝就是先占领蜀国,随后轻松就灭了盘踞荆州的吴国。

东面也是一样,敌人可以从江苏、安徽利用长江和陆地,水陆并进,向西攻打武汉。

当年朱元璋就是这么打垮陈友谅,建立大明江山的。

可见,武汉的位置太烂了,四面受敌还怎么做首都。

第四,经济因素。

武汉附近虽有汉江平原,但平时也是产粮区。

但由于洪涝灾害的存在,这里粮食产量是不稳定的。搞不好连续几年出现大洪水,平原粮食绝收,就要完全依赖外地运输粮食救济。

而民国时期,湖北省就有2700多万人口,其中武汉人口很多,1946年达到92.84万人,1947年为99.93万人,1948年为116.09万人,其中汉口84.7万人,49年解放时,武汉三镇约110万人。

这么大的城市,如果做不到粮食就地解决,完全依靠外部输血,至少在古代和近代是不可取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为什么没有朝代以九省通衢的武汉为都城

标签:# 武汉市# 通衢# 成为中国# 我的#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