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为什么要把鲁迅的文章从小学生课本摘除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为什么要把鲁迅的文章从小学生课本摘除的知识,包括哪些专家建议删除课本文件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砖家说屈原没有这个人,在课本上删除,这样对吗
首先,说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清代便有学者在怀疑,民国时几乎成为主流意见,但个人孤陋寡闻,不知道谁提议过从课本上删除屈原的作品。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怀疑有没有屈原,这是学术问题,应该深入去探讨。
至于该不该从课本上删除屈原作品,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如果真有人这么提,那么应该说是比较无知的,因为屈原作品“衣被后世,非一代也”,楚辞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来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如果删掉了,很多问题就讲不清了。
至于适当减少屈原作品,这个说法确实已存在很久,因为时代久远,屈原的作品比较难懂,讲解起来非常麻烦,曾有面对中学生的调查,学生们最不喜欢的课中,排第一的就是屈原的诗。如果讲了而学生听不懂,那么也许可以适当减少,或者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讲。
个人觉得,还是选择其他方式来讲更合理。、
第二,屈原是否真实存在
屈原是否存在,这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因为除了《史记》,并无其他史书记载过这个人,但我们知道,《史记》曾经窜乱,其中一些章节是后人补上去的。
从体例上看,《屈原贾生列传》非常奇怪,因为“干货”很少,议论很多。比如他究竟为什么被谗,楚王为什么会信任他,他是怎么学会写诗的,等等问题,作者都没有回答。这与《史记》中其他篇章有很大区别。
考察《屈原贾生列传》,可以发现和司马迁自己人生有很多相同处,都是因忠诚而获罪,始终不能让君王明白自己,只好托于文字,鲁迅先生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体现出他对这个学案的熟悉。
总之,到目前为止,屈原是否存在属孤证,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既可以坚信他存在,也可以怀疑他存在,看将来能否有更新的证据出现。在历史研究中,这样的悬案是非常常见的。
第三,为什么大众坚信屈原存在
这与抗战有关,为了凝聚民族精神,不得不拿着现代民族国家理论去套古代,从而发明出一个漫长的爱国史,则烛之武、弦高、屈原、伍子胥、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被拉到这个解释体系中。
这个解释体系的困境在于,这些古人不大可能懂现代民族国家理论,很多人的行为动力是忠君、个人忠诚,而非爱国。烛之武爱的是郑国,屈原爱的是楚国,这么推论下去,孔子周游列国,不为鲁国服务,岂不是最大的卖国贼吗?后人说他是圣人,岂不是集体发昏?
虽然这套解释体系有困境,但它确实极大地动员了民间资源,加上郭沫若的名著《屈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使屈原、岳飞等圣化。
比较典型的是端午节,在清代,南方部分地区的端午与屈原相关,部分与伍子胥相关,北方则根本没有这个说法,大家甚至不太知道还有屈原这个人,可到民国时,端午节完全被收归到屈原名下,但事实上,端午节的历史比屈原早数百年。
第四,如果屈原不存在,《离骚》是谁写的
归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很多,但许多显然是后人窜乱,比如《渔父》,竟然完全是从《史记》中散文记录中修改而成,此外像《橘颂》等,与其他作品不太统一。
众所周知,屈原之前是没有专门的诗人的,屈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所以后代往往将同时期人的作品都收入到他的名下,以致我们现在所见的屈原作品风格过于多样,很难视为一人之作,其中有些可能是民歌,有些可能出自屈原弟子之手。
如果屈原不存在,那么不排除这种可能:《离骚》出自某人伪托,自称是屈原,以此来表达自我的情绪,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绝不罕见。
第五,其实真正读懂《离骚》的人很少,可不妨碍大家义愤填膺
坦率说,真正读过屈原全部作品的人很少,甚至能完全读对一首诗的音的人都寥寥无几,至于正确解读它,恐怕更难,即使是大学中文系本科,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不会超过10%。
认真读过《离骚》的人会很奇怪,作者经常跑题,写的不够简练,而且喜欢用一些怪字,从史料可知,因为它本用楚音,读来铿锵有力,非常优美,后来楚音消失,世上已无能读《离骚》之人,所以后代不大能欣赏其中的优美了。
读不了音,欣赏不了它的音乐美,自然就不知道屈原炼字之妙,只能读内容,内容上也许有好的地方,但会有一些人感觉它不如《天问》。
总之,屈原的作品很小众,这么多人为课本该不该保留它而愤愤不平,为什么不自己读一读呢?我很怀疑这是把生活中的不愉快转嫁到这个比较专业的话题上了。
最后需要声明,个人比较倾向于确有屈原其人,他也确实是《离骚》的作者,毕竟当年是这么学的,且屈原的一些作品确实曾打动过我,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没有屈原这个人,我也能接受。
为什么现在的教科书大量的删除中国古典文学及及历史名人
人心在变,只看到眼前的,看不到前人说的,认为眼前就是所有,沉迷享受眼前的东西,认为前人的只适合前人,不适合现在。和平久了,慢慢的都会像疫情期间的美国人。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道理。
岳飞满江红被移出教科书专家解释
满江红其实一直就没有录入教科书,只有很少的年份才会收录在诗词里面。
满江红最大的争议就在于:这首词究竟是不是岳飞写的时候,根据目前的考证,满江红的初稿确实是岳飞所作,但初稿和现在的成文相差很大,现在的成文是经过了多人修正的。
而写入教科书的内容,必须是严谨的。在作者不明确的情况下,满江红并不适宜收入教科书。
为什么要把鲁迅的文章从小学生课本摘除
小学课本删除鲁迅的文章不能对他的否定。鲁迅是中国文学巨匠,做出很大贡献,可为什么奇怪删除他的文章呢?这是因为鲁迅作品太好了!鲁迅的作品中用犀利的语言对当时中国进行严厉批判,无情地揭露中国人的人性,对于在现代幸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不能共鸣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是不是有点残忍?!我支持小学课本删除那些文章,等孩子们大了,有了一定的生活、社会阅历,三观基本形成时再赏不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