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服从规则,以及日本教育不平等解决办法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校长截留克扣教师绩效工资,我们该怎么办
绩效工资就是校长的指挥棒,看谁不顺眼就是一下,当时不疼,后来疼,没有用,谁定的绩效工资?老师的悲哀,老教师年轻时三个班初中英语,每周主科五节就是十五节,早读五节,午休两节,再加上每周英语一角一节,晚自习每晚三节就是十五节,班会课一节,课间操五节,一周共四十三节,没有一分钱绩效工资,为了教学我们还是干,现在面临退休,要课年轻人说我们为了钱,不要活干绩效工资都给别人拿去了,基本的三分之一也拿不回来,这就是命啊,生不逢时,服了。
泰国国王、日本天皇、英国女皇,他们有什么不同
泰国国王、日本天皇、英国女王同样都是皇帝,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真正有权利的是泰国国王,其次是英国女王,日本天皇现在是最没有地位的皇帝!泰国国王,表面上不参与政治,都交给政府来进行打理,是精神领袖,是活神。但根据泰国的实际情况,国王才是泰国的最高领袖,国王是军队的最高领袖,国王是最后的仲裁者,国王可以干涉议会,有任免权,而且泰国包括总理的所有官员和老百姓见到国王还得下跪,且不得妄议国王,说国王的坏话,不然将面临牢狱之灾。
泰国目前虽然推出了三权分立的民选政府,但“民主”只是泰国的伪装,“君主立宪”才是泰国的体制。每一次大选,民选的总理基本都被军方赶下台,换上军政府执政,都是泰国国王在暗中操控一切,是国王在加强王室的权利,以免国王的权利旁落他人之手,避免成为像日本天皇那样成为摆设!
英国女王,现在也不管事,而女王不管事,是因为政府和议会刻意打压的结果,凌驾于女王之上,但并不代表英国女王没有实权,而是英国女王没有行使权力,毕竟英国女王是掌过实权的人,现在要说没有一点权力是不可能的,英国女王混得比泰国国王差,但比日本好。
根据英国的权利结构,英国女王还是英国象征性的元首,但该履行的程序还是免不了,女王仍然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推行的法律也要女王签字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应,外交和战争事宜都需要女王的签字!而且,英国女王和首相每周都有一次讨论会,这个讨论会只有女王和首相,虽然叫讨论会,实际上是首相向女王汇报工作,讨论英国的决策,然而这一切从来不对外公开。所以,英国女王并非外界传言中的那样,只是一个摆设,根据英国的法律,女王可以解散议会,可以驱逐首相,也可以担当最后的仲裁者,只不过女王暂时没有行使权力!
日本天皇,在二战失败之前,日本天皇也是具有实权的君主,日本人的姓氏都是天皇给赐的,正因为如此,日本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天皇没有姓氏,因为没有比天皇更高的人,没人能给天皇赐姓氏!然而在二战之后,日本天皇一纸降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明治年间,日本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里面虽然规定了“神圣不可侵犯并且总览统治权的国家元首”。当美国的麦克阿瑟带着军刀踏上日本之后,就给日本强加了一部《日本国宪法》,而在这部宪法的第一个条款就是,“天皇只是日本国的象征,并且只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美国让日本天皇连挂名国家元首的地位都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日本天皇已经不参与任何政治,就连需要天皇签署的法律文件都没有,如果需要日本天皇出面进行外交,需要天皇出面解决问题,但天皇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都是政府提前安排好的一切,天皇只是走一个过场。更让人意外的是,日本天皇连点菜的权利都没有,都是“宫内厅”在管理,而且提前就制定了菜谱,根本没有考虑到天皇及家人的喜好和要求!因此,日本曾有人呼吁“给天皇和皇家以人权”,就说明日本天皇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泰国国王、英国女王、日本天皇三者之中,只有泰国国王才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王,而英国女王因为没有行使权力,也和日本天皇一样都成了摆设,表面风光而已!承受数十年的经济痛苦,当年日本为啥被迫与美国签下最不平等的《广场协议》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卖掉东京房地产,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曾经的日本人口气之大,俨然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只可惜1992年,日本股市以及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顿时陷入萧条,十几年都未能缓过劲来。
有人说1992年日本经济崩盘,皆因被美国逼迫签署《广场协议》的阴谋所致。其实《广场协议》并非阴谋,日本亦是权衡利弊后,强力推动《广场协议》进程,只是日本自己未能把控好经济政策,才酿成苦果而已。
二战后百业凋敝的日本,在美国援助支撑下开始重启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每年都会给日本带来几十亿美元订单,使日本制造业迅猛发展,大有超越美国之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产品大到汽车,小到电视等日常用品,以物美价廉质优享誉世界,并冲入美国市场风头日盛。
而美国产品却因美元坚挺价格昂贵销量大减,以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已到无法承受之重。于是美国许多制造商建议美国政府设法降低美元兑换日元汇率,简单说就是贬值美元,使日元升值,以提高美国商品出口价格优势。
甚至美国一家有名挖掘机公司,狂言只要日元升值20%,就可以把美国挖掘机来到日本东京。
美国政府既不想看到美国贸易逆差以及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也不想看到昔日小兄弟做强做大超越自己,成为美国债主。于是美国政府开始打压日本产品,并提出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的建议。
虽然日元升值有损日本出口商品贸易,可是日本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一句“强大的日本,必须要有强大的日元支持。”,透出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的渴望,因为他们已从日元升值中窥见了无限利益空间。
首先日本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自信心爆棚,当然希望日元通过升值有助于日元国际化。
其次日元升值也符合日本经济扩张需求,有助于日本在海外并购更多资产企业,或是创建更多合资企业。
再有当时正逢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而且国际石油皆以美元结算,那么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同样钱可以买到更多石油简直就是天降横财。
还有日本当时虽然经济发达,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可其终归还是美国手中棋子,在国际政治、军事方面还需美国撑腰。
虽然日本出口企业会因日元升值受损,可日本感觉如果将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之间,日本企业完全可以熬过难关。更何况日本升值还有上述诸多好处,于是日本顺水推舟讨好美国,顺便重塑日本国际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1985年9月22日,美国召集日本、英国、法国以及联邦德国等国财政部长与中央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广场协议》,达成关于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助力美元贬值共识。
其实若想美元贬值极好操作,只要几个国家同时抛售手中美元即可,几天时间美元迅速贬值,美元兑换日元由最初的1:250左右,降至1:225。
日本人手中日元值钱了,虚荣心膨胀跑到欧美国家一路买买买,造成了日本蒸蒸日上的假象,却不知日本那些出口商们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日本工厂为降低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贸易压力,绞尽脑汁降低成本以挽回出口商品价格优势,由此美国在《广场协议》后并未得到想要的贸易顺差,可是日本工厂终有黔驴技穷降低成本方法用尽时,于是只得将工厂迁移至原料与人工价格更低廉的国家。
日本无奈之下,只得采取宽松货币制度降低利率,试图刺激经济,促使人们将手中钱投资实体企业,以缓解制造业出口压力。可是制造业利润微薄,谁又会干无利可图之事呢?于是日本人手中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与房地产。
据说当时东京曾流传着这样的对话:“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赚钱啊?”,“炒外汇啊!你只需要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就可以赚钱,傻子都会做!”。
可想而知日本股市与房地产的火爆场景,日本股票涨势迅猛,房价节节攀升,尤其是东京房价已高的有些病态,难怪日本人会夸口东京与整个美国等价。
虚拟的金融经济毕竟不是实体经济,那时日本虚拟经济泡沫已到达巅峰状态,如果一旦被刺破,没有实体支撑的虚拟经济必定面临崩溃。
可是迷之自信的日本人对此未有一丝察觉,只坚信日本的股票与房地产永远不会下跌。
而日本神话破灭从一则被断章取义的新闻开始。本来日本有信心掌控日元升值不超过20%,可是美国媒体误传了一则新闻“竹登藏相声称可以接受美元兑日元汇率降至1:190”,据说当时日本交易所内一片寂静,随之人们疯狂抛售美元,致使日元进一步升值。
日本政府再想掌控日元汇率已成不可能之事,美元兑换日元最低到了120日元。于是日本政府想降低日元升值与房地产热度,又开启紧缩货币政策,连续几次提高利率,却直接刺破了日本股市与房地产泡沫,进入了持续近二十年的经济冬天。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固然有《广场协议》因素,可我们反观一同签署《广场协议》的英、法、德三国,他们与日本一样经历了货币升值过程,甚至德国货币升值比日本还高,可是这些国家都未出现如日本般经济萧条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日本过度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虚拟经济而已。
日本如愿将日元升值后,未将资金用于研发高端科技产业,而是斥巨资投资不动产、股票市场等虚拟产业。
譬如索尼公司购买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三菱集团则购买了洛克菲勒大厦,日本人在美国就是如此疯狂购买高尔夫球场、各种大厦等并无太多实用价值的资产。
等日本经济衰退才发觉已被美国高精尖科技产业,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而那些斥巨资购买的不动产,其实是美国人早就想抛售的资产,早已变得一名不文。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日本失去二十年,告诉了我们只有实体经济才是国家命脉所在,那些虚拟的金融经济虽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没有了实体支撑,被吹得过大的泡沫终有破碎的时候。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服从规则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在立体、平面媒体上看到各种介绍日本人守规矩的消息,比如像前几年报道的日本啦啦队在国际比赛中声援自己国家的足球队,比赛完后不仅集体规规矩矩退场,而且检走所有垃圾,连一片纸都不剩下......再比如在公共汽车站、地铁站等处,毫无拥挤有条不紊的默默排队的景象,还有严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汽车必须给行人让路等等,其中最感人的应属前几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电视里播映的景象了,即使是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无家可归,可日本人还是有条不紊的默默的排队领取食品,等待救援而毫无乱象。记得当时的那些画面可以说是感动了世界,也由此,日本人对规矩的遵守也再一次达到了令世人折服的地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这个民族能做到这些呢?这还得从古代日本说起。我们知道,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火山爆发、地震不断,而且山多平原少,这一切都使得古代日本人早就养成了只有互助才能共生的群体意识,既然有了群体意识,那么,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些需群体共遵的规矩。
就这样,古代日本人在“规矩”中受惠,从“从众”中得利,这让他们不仅更加乐意遵守自己定的规矩,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规矩。到了江户时期,已经形成了一种严格的“村八分”制度,所谓的“村八分”是指当时日本农村对严重违反村规、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村民所实施的进行绝交或孤立的一种惩罚方式。按照江户时期“御定书百条”之规定,在村落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者互助被定为“十分”,也就是十个方面,包括:1.出生,2.成人,3.结婚,4.建房,5.火灾,6.水灾,7.生病,8.葬礼,9.出行,10.法事。而对某人实施“村八分”,也就意味着全体村民有“八分”(即在八个方面)与其断交,只留下“二分”(包括火灾和葬礼)的交往。而这“二分”的交往也是因为如果着了火而不去救助,火势蔓延则有可能延烧到整个村落;如果死了人不去帮忙,那么由于死尸腐烂会引起传染病而殃及四邻之故。而且,由于日本古代实行的是户籍固定制度,亦即某一地区之住民是不可以随便搬家移住的。并且,“村八分”还具有连带性,也就是一人违规,全家受牵连都要被“村八分”。甚至有的地方连神社也参与“村八分”,以神的名义制裁被“村八分”者,这就意味着,违规者将失去最后的精神寄托。想象一下,在古代日本的那样一个圈子文化中如果被“村八分”了,也就意味着要忍受所有村民的鄙视眼神歧视行为。陷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人间炼狱之中。由此足见“村八分”制度的残酷性,也难怪古代日本人就那么守规矩了。
那么,这种“村八分”现象在日本现代社会还存在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正如日本人自己在《作为潜在意识中的“村八分”》中所说的那样,“作为自江户时代以来300年中浸透日本人骨子里的‘村八分’的传统,虽然以人道的理由遭到了废止,但在潜意识的深处,它却是明确存在的”。
在当今的日本社会,日本人实际上仍然生活在一个个“圈子”里。这个“圈子”可能是村落,可能是职场,也可能是学校等等。而在日本人的心里,自己则是属于这一个个的“圈子”的,那么,就必须遵守“圈子”的游戏规则,否则,就极有可能被“村八分”掉。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不胜枚举,打个比方,比如说一位日本工薪阶层,如果经常不参加自己公司圈子里的诸如酒聚等活动,那么,久而久之,大家就都会认为他是一位不肯随众、不守世间规矩的人,从而遭受到大家的孤立,陷入天天被异样眼光看待的无人理的尴尬境地。同样是在日本公司,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低调、随众,而是好出风头,凡事特立独行,那么这人的下场就惨了,正如日本历史学家木村尚三郎说的那样:“日本人的眼睛既是视觉器官又是语言器官”,这人绝对会被周围那种不屑一顾当你是空气的眼睛这种“语言器官”杀死的。重者如果被上司认为此人是个不懂规矩的人,那么,此人下场就更惨了,上司也许会给他安排在一个窗明几净阳光明媚万众瞩目的位子,然后又不给他安排任何工作,一周、两周、一个月下来,如果这人不想疯那么就只好选择卷起铺盖走路了。
其实,这实际上是一种欺辱行为,但日本人认为,正因为有了过去“村八分”的这种欺辱形式的惩罚方式存在,才强化了人们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一种“从众心理”,完善了需集体遵从的规则。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说:“在日本社会中,‘欺辱’似乎成为了维护秩序的正义之举”。它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欺辱文化”是支配日本人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机制,因为“欺辱文化”的存在,才使日本人“从众”、“循规蹈矩”,而没有人争当“出头鸟”。以这些看来,某种意义上似乎就可以说,“村八分”这种“欺辱原理”是贯穿整个日本社会的“约束个人行为的准则”。尽管规矩有好有坏,但如果一个人不守规矩了,那就意味着有可能陷入被孤立、受欺凌的境地,而下场却不是每位日本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如此看来,日本人又怎敢不守规矩呢?
关于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服从规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