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 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 会不会冻死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这个问题,冬天历史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人怎么冬季怎么取暖
  2. 历史上美苏冷战是如何形成的
  3.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4. 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

古人怎么冬季怎么取暖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现在我们倒是可以在冬天靠着空调过日子,但在古代根本没有空调可言,那他们又是如何度过那严寒的季节的呢?

第一:篝火

古代的钻木取火,是古代人最开始发现火的神奇之处,他们发现火既可以烤出美味的食物,还可以温暖自己的身体,于是,古人在冬季没有到来之前,会准备大量的干木头存放在家里面,等到冬季的来临,他们会聚集到一起,把木头都放到一起,先生出火来,然后把木头都堆放起来,好让火燃得更大更旺盛,大家都围坐在一起,享受着温暖。

第二:体温取暖

这种取暖方式,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可能以为是靠自己身体的体温来取暖,但是并不是这样的。这所谓的体温取暖,就需要女子了,这是古代对于有钱人才有的享受方式,他们可以找丫鬟也可以找妓女。在冬天时,他们会专门找女子在他们上床之前,就让那些女子先上床躺着,然后等到床都被女子暖热乎了,他们才会上床,那些女子就是他们“暖床”的工具而已,所以,这也是对女性一种侮辱的方式。

第三:动物的皮毛

这是对于古人来说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了,他们会在上山打猎时,专门把狩猎到的猎物的皮毛给剥下来,然后趁着冬季来临之前把皮毛晒干,到了冬季,就可以把皮毛穿戴在身上保暖,或者用来当被子盖,因为动物的皮毛有着很厚的脂肪,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保暖神器。这也是古人最原始的保暖方法。这个方法的确是很残忍血腥,但是古人为了过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文:尼古拉咕噜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尼古拉咕噜

历史上美苏冷战是如何形成的

一句话总结吧: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关于美苏冷战,众所周知是上个世纪发生在世界上的两个阵营的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是美苏两家的争霸斗争。

对于冷战形成的原因,至今在世界历史学界仍然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冷战爆发的时间却有普遍的共识。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关于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美苏各自采取的不同策略,如果有朋友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文章做专门分析。

今天我想为大家还原的是冷战前的美苏关系,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一段历史。

既然美苏之间是在1947年开始爆发冷战,那么在1947年之前美国和苏联是什么关系?是热战?还是热恋?

苏联成立早期的美苏对立1917年正值一战期间,俄国国内爆发十月革命,随后俄国宣布退出一战。并于1922年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合并,成立首个以社会主义为理念的国家联邦——苏联。

但是在苏联真正成立之前,在1917年11月至1922年10月,俄罗斯境内还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布尔什维克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联合力量白军,也就是俄罗斯内战。

此时的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参与俄罗斯内战的一方,也就是白军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当然,主要的援助是补给和食物。与此同时,美国还对苏维埃俄国实行禁运,甚至策划了一系列针对苏俄的隐蔽行动。

到1918年8月,美国甚至直接出兵干预俄国内战,美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

不过,白军还是败了,俄罗斯内战的结果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联合东欧其他国家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就是说,在苏联成立的头16年,美国与苏联一直处于对立状态没有任何外交关系。

大萧条美苏建立外交关系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华尔街股灾,并迅速席卷了全世界,由此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史称“经济大萧条”。大萧条对资本主义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

美国受到经济大萧条的沉重打击,不得不放弃意识形态的偏见,改变对苏联态度。苏联也在此时抓住良机,1929年苏联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下专门设立“外国咨询中央局”,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由美国福特公司援建的……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支持下,苏联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跃成为工业国家。

经济危机同时也让德国和意大利走向了纳粹化,美国和苏联都感受到来自纳粹的威胁。基于对现实的考量,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立了全面的外交关系。

二战前期美苏关系重回紧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8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后在1939年9月,纳粹德国和苏联同时入侵波兰,并瓜分了它,导致了二战爆发。1939年11月,苏联再次入侵了芬兰,爆发了冬季战争。1940年7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苏联红军占领并强行并入苏联,苏联还强行让罗马尼亚割让了摩尔达维亚(摩尔多瓦)。

面对苏联入侵东欧国家,进行领土扩张,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又陷入紧张之中。1939年12月14日,国际联盟做出了开除苏联为国联会员国的决议,并倡导国际社会对芬兰实施援助。美国尝试对苏联和芬兰之间进行调停,然而却被苏联拒绝。

最终,美国给予了苏联的交战方芬兰3千万美金的贷款援助,芬兰也让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德国入侵苏联之前,也没有完全丧失领土。

后来芬兰跟德国一起入侵了苏联……

二战期间美苏同盟

就在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不宣而战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场也成为二战中欧洲的主战场。为了在苏德战场上让苏联牵制住了大量的德军主力,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

在二战初期没有投入战争的美国,为了为同盟国提供战争物资,颁布了《租借法案》。因为英国与苏联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苏联得到了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兵器、船舶、飞机、机动车、战略物资和食品。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因此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和苏联也成为二战中的同盟国。

从1941年10月1日至1945年5月31日,美国向苏联交付了以下武器:

427,284辆卡车,13,303辆战斗车辆,35,170辆战用摩托车,2,328辆军械服务车,2,670,371汽油和石油。4,478,116吨食品,1,911台蒸汽机车,66台柴油机车,1,000辆翻斗车,120辆油罐车和35辆重型机械车。

美国所提供的军械货物(弹药、炮弹、地雷、各种炸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

为了鼓励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在1942年,美国和苏联还在美国成立了美苏文化协会。

1945年4月25日,美军第69步兵师和苏联的第5集团军在柏林南部托尔高会师,并在易北河残断的桥上实现历史性的握手,美苏关系到达历史高点。

二战后冷战前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和苏联在关于战后欧洲的去从、国界等的变更持不同看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一个稳定的国际体制是应该由许多议会民主的国家组成,并通过国际组织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纠纷。

而苏联则认为,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在未来可能遭受侵略,其应该有权支配邻近的国家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早在二战开始的时候,苏联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便吞并了包括波兰东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东部,以及一部分芬兰等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苏联的加盟国共和国。战后又从纳粹德国手中夺得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等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46年2月,乔治.凯南从莫斯科向美国发回一则长电报,电报中他讲述了他关于对苏联内部社会和外部政策的深入分析。他认为美国于苏联的长期冲突是不可避免地,并且主张以围堵地策略对付苏联。

同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在德国发表一场演讲,重申美国人对于西德人地重视,并且警告苏联美国将会在欧洲维持无限期的军事部署。

而后不久,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讲: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这也标志着冷战的序幕开始全面拉开……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我国共经历过四次小冰河期,而根据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资料,再结合历史王朝的兴衰,不难发现历史上经历的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均与小冰河期密切相关。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便是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所谓“小冰期”,主要是全球气候经历的一个寒冷时期,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期出现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后期,故也称“明清小冰期”,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在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小冰期的典型特点便是气温降低,但其带来的次生灾害才是最可怕的,而明朝的灭亡便与此密切相关。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就连海南也连降大雪

关于“明清小冰期”有多冷,根据史料和文献的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漫天冰雪,就连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都曾经结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气更是不绝如缕。

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广州潮州“陨雪,厚尺许”。要知道,琼州府万州乃是今天的海南岛万宁县,而潮州则是今天的潮安、潮阳等县,就连这里都是天降大雪,可见当时的寒冷。

而根据《江南通志》的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冻合,余姚江水冰合”。在湖南衡阳西南方的祁阳和浙东的馀姚,流经此地的潇水、曹娥江和甬江竟然冰封江面。

此外,《明史·五行志》有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江南各地连降四十多天大雪,这种奇景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而诸如“牛畜冻死三万六千蹄”,“开原大雨雪,畜多冻死”,“雪止,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冻死”,“雨雹甚大,伤稼百二十五里,人马多击死”,“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沂州雨雹,大者如盘,小者如碗,人畜多击死”之类的记载,更是随处可见。

在这场持续数百年的“小冰期”,最为寒冷的一年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原因则是一场火山喷发,结果使得本就遭遇“小冰期”的人们雪上加霜。嘉庆二十年(1815年)4月5日,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拉火山,在沉睡了五千年后突然爆发,爆发指数高达7级(火山爆发指数共8级),这次火山爆发不仅对当地百姓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由于大量火山灰喷涌进平流层,更是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剧烈影响。

由于平流层充斥着大量火山灰,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而在东北黑龙江的双城,在农历七月的盛夏竟然出现严重霜冻,导致农作物失收,百姓逃亡。安徽、江西等地则在农历六、七月出现了降雪的纪录,而台湾新竹、苗栗等地也在同年冬天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根据史料的记载来看,这种气候转冷实际上从明朝洪武年间以后便开始出现,而从明朝中期开始,气候更是始终保持“恒寒”,一直到清末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才再度开始渐渐转变进入暖期,这段持续长达四百多年的“小冰期”这才逐渐结束。

相较于气候寒冷,“小冰期”次生灾害危害更大

在这段长达四百余年的“小冰期”中,除了因天气严寒而导致的百姓死伤之外,更为恐怖的是由于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不仅导致了大量百姓死亡,更是直接摧毁了本就大厦将倾的大明朝,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旱灾和鼠疫。

1、旱灾。“小冰期”引起大旱灾时常发生,其中更是在崇祯年间出现了罕见的十年大旱,不仅湖泊干涸,就连黄河干流和支流都出现了断流现象,华北地区的降水量更是下降了11%至47%,更有多达23个地区出现了连续四年以上的重旱。旱灾早期仅仅出现在黄河流域个别地区,之后便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持续的旱灾又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蝗灾,结果不仅导致粮价暴涨,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而没有活路的百姓们更是被迫走上了造反之路,仅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八年(1635年),全国就爆发了十三次大规模起义,人数多达三十余万。

2、鼠疫。由于粮食减产、草木枯死,缺少食物来源的各种动物纷纷涌入人类聚居区,其中尤以老鼠带来的危害最大,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便开始爆发多次大规模瘟疫,其中尤以崇祯年间的瘟疫最为恐怖。崇祯六年(1633年),山西兴县爆发腺鼠疫,此后随着百姓们的逃亡,瘟疫迅速向陕西、河北、京师等地蔓延,更是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演变为肺鼠疫。

关于这场瘟疫,夏燮《明通鉴》有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崇祯实录》则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在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在陕西“(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根据保守估计,这次大瘟疫不仅造成陕、晋、冀三省死亡人数千万以上,更是直接摧毁了明朝九边重镇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以至于李自成攻向京师之时,沿途并未遭到大规模抵抗,而已经连叫花子都找不到的北京城,即使将太监都派上了城墙,仍是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

除了旱灾、鼠疫之外,连年爆发的水灾、蝗灾,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大明朝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明朝财政困境,就在大明朝内忧外患之际,朝廷根本拿不出来足够的军饷,仅陕西就欠下了一百三十八万两的军饷,结果不仅导致大量士兵逃亡,群体性兵变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此情形之下,再加上本就已经腐朽到了极致的朝廷,大明朝又如何能够不灭。

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

谢邀,最近的一股寒潮使得北方大部份地区气温骤降,这种寒冷冬天的感觉确实是到来了,索性,这股寒潮马上就要过去,今后几天的气温也会回升一点。在古代,古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著名的“数九歌”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话说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当然,不同地区的数九歌也有着不同的版本,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9个9天,共计81天来计算的。

“数九歌”的流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北方冬季寒冷,百姓们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天,创造了这支歌谣,每天数着日子,数够了日子冬天也就过去了。“数九歌”从冬至开始,冬至日为一九的第一天,之后要经历九九八十一天,直至下一年的惊蛰过后九天,这漫长的冬季就算过去了数九歌具体产生在什么时期,目前尚不确定,但是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从冬至日开始数81天过冬的习俗了。

其次,在硬件设施上,古代的人们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运用各种取暖设备,穿各种保暖的衣服。

穷人们穿棉衣棉裤,富人们则是各种皮毛大氅了,和现在有钱人穿貂皮是一样的道理。各种火炉在考古中也是有所发现,这些都不足为奇。但是,现在流行的取暖神器,特别是女生常用的暖手宝,在古代也是有使用的。清代的时候,就有文人雅士使用“手炉”这一神器了,手炉内部用木炭生火,但使用了内外双层设计,和现在我们的双层杯差不多,内层生火,外层暖而不烫,设计十分巧妙。

古代的冬天也是很冷的,但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的,现在我们还使用的很多设施甚至传承自上古以来的发现,这就是——火炕。

北方的农村基本上家家都会使用火炕,盘炕的技巧如何对炕的取暖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北方人对安定生活的生动描述了。那么,火炕到底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在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房址中几乎都有一个圆形的火坑,火坑周围都是烧结的硬面,可见新石器时代的冬天,古人就对屋内保暖采取了措施。民族学上,鄂伦春族的房子中,现在也在使用地炕,先用火烘烤地面,使其发热然后铺上兽皮。西汉时期,考古发现了和现在结构一致的炕。2013年河北徐水县东黑山遗址发现了两烟道的火炕,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火炕。烟道和灶相连,用泥坯砌筑的盘状的烟道构成了长3米,宽1.5米的火炕唐代,《新唐书·高丽传》记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因此,一直以来韩国人认为炕是韩国起源的。韩国人还试图为炕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上述徐水县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火炕,证明了炕无疑是起源于我们中国的。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火炕了。冬季已经到来了,而伴随冬季的就是我们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几千年来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冬季的生活习惯,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现在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年年岁岁的时光流转,我们虽然很多人都住在城市里,不再像古人那样取暖了,但这些古代留下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一直影响着现在,不断传承。

文章分享结束,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和冬天历史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古代冬天有多冷 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 看完你不得不佩服古人脑瓜

标签:# 又是# 有多# 过冬# 中国古代#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