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佛教讲的“空”和道家讲的“无”一样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佛教讲的“空”和道家讲的“无”一样吗的知识,包括道士不建议学佛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佛教讲的“空”和道家讲的“无”一样吗
佛教的“空”是真空,道家的“无为”是遏制自身幻想、顺应自然规律为天下注入无限生机
菩提树下,佛祖拈花一笑、将“无字真经”妙谛传于迦叶,后达摩祖师东渡,到六祖慧能是发扬光大,形成禅宗思想,以六祖禅诗为最高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到出了佛祖拈花一笑的真谛,即往事空空,来事空空,今生空空,放弃痴心妄想及血肉之躯,才能飞度若水三千,这种“空”是真空,别幻想往事,祈求未来,安之若素才能脱离苦海。
无为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有为,并非空空如也,而是要谋求利益最大化,获得社会的长治久安。
天地四季循环往复,生机盎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生存空间,但天地并不会理会人类是否存在,日月星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时间考虑人类的生死。
老子的《道德经》是对《易经》的归纳总结,系统阐述了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参考天地之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君主要灭杀自身的妄念,以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治理国家,所以老子“无为”是为人类社会注入生机,谋求利益最大化!
佛说一切都是虚幻的,那我们是什么都不干吗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不要执。
心怎么来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比如这个问题就是“一种执”,执于“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展开一系列的思考。这种思考其实是一种虚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有惑,看不清,自然就会产生。心如明镜,世间怎么样,心也照出来是怎么样,那就安了,安后自然知道一切所执皆虚妄。
你就知道你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也不干。
什么都不干和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执。
再比如神秀上座与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时,作了很有名的谒。
神秀上座作的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大师针对此谒作的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个谒都是一种执,神秀上座执于“有”,惠能大师执于“空”。
弘忍大师拿起鞋子将谒擦掉,那才是真正的悟道者的行为。因为他希望惠能大师不要执于空,空还需要空掉。
五祖当晚给他讲《金刚经》时,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事实上他也明白五祖为什么擦掉他的谒语。
道理是这样,能不能做到才是最关键的。
你能说出很多道理,结果心中却有万千疑惑,或者看不清世界本源,那终究还是执于“知识之相”。
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看似很简单,实则真做到很难。
因为我们面对很多身份,比如可能是一个父亲,可能作为孩子,可能作为一个学生,可能作为一个领导等等,我们同样面临很多诱惑,比如美色,名利,财物,爱好等等。
当五光十色的世界向我们涌来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些是真的,然后沉迷在里面,这或许就是苦海之源头吧。
你看到的好人和坏人是因为你先有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才出现的。前面那个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你看到就会有情绪的波动,如果一个婴儿看到,假设这个坏人长的不是婴儿害怕的那种,你觉得婴儿会认为他是坏人吗?
这个《道德经》的第二章也讲到这个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有些人想跳出,觉得太烦太苦,不想呆苦海之中,他想成佛,这种想法对吗?
怀让禅师问马祖道一禅师:大师天天枯坐在这里,如果不修止观功夫,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道一禅师没有理会,怀让禅让继续点化,就拿起一块砖来磨,并且有很大的声音。
最后马祖道一被磨烦问他在做什么。
怀让禅师说我想磨镜子,马祖道一说:磨砖哪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反问那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道一禅师马上开悟了。
坐禅需要吗?当然需要,但是你将坐禅就当作是成佛的途径,那就“执”了。
惠能大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马祖道一听到“那枯坐就能成佛吗”就悟了,那么知常容和各位朋友也听到这句话,悟了吗?
应该是没有悟。
所以悟的机缘和悟的内容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一定要说惠能大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那我跟着惠能大师走过的路,拼命研究这8个字,我也能悟,那就是一种“执”,就是磨砖成镜的执。
所以你看佛说一切都是虚幻的,怎么可能是什么都不干呢。相反要做的事情很多,那干什么事?
你悟了时就知道了。
需要说明内容:
知常容没有读过《金刚经》,我凭自己的理解去解说,能不能得到看的人的认可,不是我的事,那是各位读者自己的事情。不过有一句话我还是需要说的,到最后佛、儒、道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个一样指的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是一样的,那就是都只讲一件事: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为什么要加这个说明,我写过好多《道德经》专栏、写过一个《论语解读》专栏,唯《佛经》的解读没有,为何?留给你们思索吧!
欲望很难控制吗
人类的繁衍生息完全依赖欲望,人类如果没有了欲望,人类终将灭亡,所以说,欲望不是很难控制的问题,而且根本不允许控制。
人类(包括动物)的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欲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欲望缺一不可。如果人类没有食欲,不吃不喝,人类就要消亡,如果人类没有性欲,人类就不会延续。
当然了,还有什么求生欲,,,,,,
所以人类对欲望是不允许控制的,人类一无欲,人类也就彻底消失了!
这个世界上有修道之人吗
我对道的理解不同,我认为各行各业皆为一门道,每行业的人都是在修他们的道。业精即道精者也!如医道。
关于佛教讲的“空”和道家讲的“无”一样吗,道士不建议学佛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