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如何劝阻一个不知变通的人的一些知识点,和对别人不建议的成语或俗语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丑该用什么
谢邀:
我本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我还是接下了。
人的美丑,有的属于先天性,是父母给的;有的属于后天性的,如遇天灾人禍造成的。
外表使人不堪入目,但重在心理、行为、诚信、心慈、与人为善、勇于奋献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世上最美的人。
有些人,外貌很美,举止文雅,但其行为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称王称霸,在家有如河东狮吼,这样的人,其实就是绣花枕头外面光。
看人,不光看外貌,而要看其一言一行。人生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席时贤文有一句名言:说话留一线,后来好相见。
周末愉快!
如何劝阻一个不知变通的人
虽然明知劝阻无效,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尽自己所能,竭尽劝阻。可能你的劝阻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至少你可以心安,你清楚的告诉了他危害性,不用在发生后果后陷入过多得自责。
有人会说自私,求的是自己心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性格,所以称之为人,况且大家也都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要相信世界上能有太多无私奉献。
对于这类人,如果他的不听劝阻且做法于社会于周围人不会有所危害,造成的结果只对他个人的话,在我看来,其实只需提示性的告诫他一下即可,其实说告诫也是严重了,其实千万不能告诫,应该缓和的态度告诉,也就是让他了解可能会给他自己带来的不理想的后果,因为人吧,有时候执着起来什么都想不到,考虑不到,既然你能替他想到,但也希望能帮助到他,如果他仍要坚持,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换个角度,那件事不会危害社会外人,无非是他承担后果,你有告诉他,但没用,那么就放手吧,相信他在做的过程中他是充满期待,是满足的。人啊,就是很难得以满足,如果这样事情他满足了一段时间,不见得对他不好,至少他那时候拥有他想要的期待。另一方面,假如隔壁有间在你眼中看起来里面就应该是你想象中的美好,你身边有人却告诉你里面跟您想的完全不一样,你别进去。我相信你一定会想要进去,可能是你就不相信,你一定要进去给别人看,证明就是你想到,可能是因为想的不一样所以更好奇一定要去看看。
人啊,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苦果总得自己吃了才知道那是真的苦
现在对成语“杞人忧天”你怎么看
“杞人忧天”是个成语,来源于战国《列子》一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大体意思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为此事就不吃不睡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忧天地而出问题并还(懂得点天地之说)的人,就去劝他说:天不会崩塌,日月也不会坠,地也不用担忧其陷落,于是二人皆舍然大喜(释然而开心)。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练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主要就是奉劝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虑,作者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显得有些多虑,像是庸人自扰般的“无知”
这一成语反映的故事,从现在看来我以为“杞人忧天”,应该“忧”,忧得很有道理、很有必要,今天来讲具有积极意义。
1、“杞人忧天”的正确性。
“杞人”忧“天崩坠、地塌陷”,不是凭空捏造。世界各地陨石的坠落、各处地面塌陷就证明了“杞人忧天”的正确性。而那位“晓之者”的劝说又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点说服力。
2、“杞人忧天”是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积极表现。
“居安思危”这一成语来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如果将“杞人忧天”一词从正面理解,与“居安思危”一词结合,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杞人的“忧天地”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有前瞻性的远见卓识。只有“杞人忧天”的深谋远虑,才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达到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确保长治久安。所以,“杞人忧天”从现在工作意义上讲其意义重大。
3、“杞人忧天”在今天的历史意义。
“杞人”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天崩地陷”担心,基于那时人的知识的局限性,能认识到这点,就很是难能可贵了。
从今天意义上讲,其思想学说是“伟大的”。
相信在两千多年前,有天“坠”、也有“地坏”,只是受地域的局限性而当时的人所未见或不知,才把“杞人”所说当做笑料嘲笑之,也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也没有形成“天坠地陷”的自然学说的猜想。而在欧洲波兰有一位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尼古拉·哥白尼(1473一1543),在1514年才在一篇四页的《短论》中总结了自己的“日心”说猜想,这距杞国消失近两千年后欧洲人才有的关于“宇宙天体运行”方面的猜想。
在古代,其实“杞人”所说,被重视又能怎样呢?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和战胜大自然的能力相当有限。
对于今天来讲,“杞人忧天”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今天的人们,知道了天能“坠”,地也能“坏”。“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的普遍共识。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也成地球人正在实施的、为原毁坏大自然进行的补救措施。
如果“杞人忧天”那时起,我们就能引起对大自然保护的足够的重视、不去嘲笑他,爱护保护“天、地”并保持到今天,我们的地球会怎样干净、整洁呢?
我敬佩“杞人”,也敬佩他的“忧天”说。
因篇幅原因,至此。如有不当,请指正。
附:
杞国的简介:
杞国(约公元前2000年一一前445年,国祚延续15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
周武王伐纣建国后,寻找大禹的后裔,就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今河南杞县),重新建国,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王的祭祀。200多年后,杞谋娶公时,杞先后受到宋、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时到(今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今山东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淮夷病杞,杞国迁都缘陵。春秋中期偏晚阶段,晋国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文公被迫迁徙鲁国北部淳于(在今山东安丘附近)。
如果别人向我们求助,我们有权利选择帮或者不帮,可以吗
当然是可以的。在帮助别人之前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自己的实力是否能有效的缓解别人的难处,还是给别人造成更大的困扰。最重要一点,需要帮助的人,是否值得去帮,如果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我想那就不要滥用同情心了。
在帮助人这件事上,许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道德绑架。若我们不帮助他人,似乎就是犯罪一般。会有很多人说你“没有良心”。其实,这是不对的。我所理解的帮助,第一原则就是“自愿”。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有权利选择帮或不帮。谁也没有权利强迫你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是个技术活,既要看需要帮助是什么样的人,又要看需要帮助的内容。如果只是出人出力那还简单些,能帮到的尽量帮一下,毕竟无私热情帮助他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如果是借钱而且是大笔的钱,那要慎重考虑了。如今很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如果你想失去一段友谊,那就借钱给他吧”!
我老公是一个特别热心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我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从来不计较得失,他的很多坚固的友谊也是这样点滴累积起来的。
为别人留下一点余地,也许留给自己的就是更宽广的天地。不要吝啬自己的帮助,对于别人可能这是救命稻草,而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人情有来去,一厘还一厘”,这是一句老话。有事多为别人着想,多体谅对方的难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真诚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礼回之。
好了,关于如何劝阻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和对别人不建议的成语或俗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