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样子,以及历史冷知识养老制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样子
熬退休是一个技术活,有的人能安稳干到退休,有的人中途被监察御史,言官弹劾或办事不力,被拉下马,也很正常。皇帝盛怒之下,杀了也有可能。
不得不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官僚政治发达的国度。现代官员要退休,古代官员自然也要退休。而且,形成了一套非常仔细的制度,这方面比欧美要先进,退休制度的外文名为Emeritussystem。
那么,何谓退休呢?现代的说法是说官员工作到达一定年限,无法载胜任工作,为了新陈代谢,品职循环,享受一定待遇以终养余年,这其中包括退休原则、条件、待遇、审批手续、安置管理等规定。古代来说,就是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到了一定年龄辞官于朝,也有厌倦朝政提前退休的。告老告病,皆卑称为“乞骸骨”。
官员退休后,赋闲于家,颐养晚年,还禄位于君,有“致仕”、“致事”、“致政”等称呼。据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义》记载:
官吏年七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告老退休后,朝廷给其原官职俸禄三分之一,以示尊贤。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在唐朝,对于致仕的高级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派人敲锣打鼓,送归老家。同时,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或者按月给与俸禄。退休制度与土地制度挂钩,退休官员各有永业田可以养老。在《春秋公羊传》上,有“退而致仕”之说。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的表述。
《宋史·韩贽传》上又有记载,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可见退休一词的出处。一般来说,那些自愿告退的官员,不分年岁,朝廷俱令致仕。
退休之后,有的人回家养老,有的换一个文职如编书的岗位,有的不久又被继续任命,称为落致仕。有的贡献大,职位高,会给子女恩荫一个官职。
关于官员退休后的级别问题,统治阶级内部还是充满人情味的,
明朝初期则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明中叶改为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这就是所谓的升级退休,和现代副教授按照教授待遇荣退一样,给个荣誉称号。明清之后,形成了60岁退休的惯例,延续到了现在。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没有完善的退休金,养老金和医保制度,官员退休是不直接发退休金的。因为中央朝廷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核算相当不规范和统一,这种支付成本太高了一一实际上,古代官员在任期也捞的差不多了,但退休后在地方上享受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如豁免赋役和司法特权,整个直系亲属受益。
宋代,明代实施过一段时间定期发退休俸禄,道财政扛不住,很快就取消了。除非家境贫困到无法生活,否则没有退休俸禄,清代也大体如此。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中央对知青养老金现在有调整吗
1目前中央对知青养老金没有调整。2遗留下来的知青养老金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但目前尚未有中央政策出台进行调整。知青们的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和解决。3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知青养老金的解决方案,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对于符合条件的知青进行一次性补贴或者提高养老金待遇等方式,以缓解知青们的养老问题。
唐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在古代中国人是“以孝治天下”尊老敬老一直是我大中华的传统美德。唐朝时期的养老制度已经更加的完善,凡七十岁以上老人,赐予王杖,老人手持王杖,触犯刑法,只要不是首犯,免于起诉。(这条是延续汉朝制)太宗皇帝“即位赦文”中明确提到“凡八十岁以上老人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米四石,棉帛十段。”为了防止老人无人照看供养,法律规定,父母老人健在子孙不能远走他乡,否则依罪论处。在精神上也不能对父母不敬,和父母说话一定要和颜悦色。唐朝还推广了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养老院“孤独园”为老人养老提供了相当好的保障。
1987年到1988年有交养老保险的吗
1987年到1988年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按要求当时国企劳动合同制员工要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好多职工好像不太清楚怎么回事。随着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深化,有些国企搭建自己的社会保险平台,单位,个人分别缴纳社会保险。
1998年(我们单位)以后,企业保险统一由社会保险所代替,企业保险业务转移到地方社会保险,个人保险账目也随之转移到地方社保所。
在退休前,地方需要认定工龄,像之前的劳动合同制员工,有些省份需要出示之前几年缴纳多少社会保险单据,才认定为有效工龄,否则不予认定。
所以,80年代末,90年代初缴纳的社会保险的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件事,否则退休工资会变少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样子和历史冷知识养老制度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