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匿名 -
解读才高八斗的曹植,在文学领域有何成就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和曹植冷知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2. 曹植除了文学上有成就,是否真的还有能力
  3. 世人称赞曹植才思敏捷的词语
  4. 曹植7步成诗确有其事吗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汉末三国初期,曹植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当时已誉满天下。后世南朝宋谢灵运更美誉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虽有自我吹捧之嫌,但也是历代一直对曹植美誉的由来。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应该明确,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后来《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是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赠白马王彪》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例。

其次,曹植在诗歌语言的提炼和修饰上,功夫超凡。远胜于汉乐府古辞及《古诗》的。例如他的《美女篇》,其描写手法远远超脱古人。比古诗十九首中的《陌上桑》更加工细,辞藻也格外华丽。曹植诗中有不少精采的警句,不知是刻意提炼,还是灵性使然,虽流传千古,然魅力弥新。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常被后人频繁引用。如曹植真有灵运,不知作何感慨?

曹植尤其善于运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继而又推陈出新。往往在诗歌开篇时,以比兴手法引发某种特定情绪,以高屋建瓴之势,统领全诗,达到一气贯注的惊人效果。沈德潜所谓“陈思最工起调”(《古诗源》卷五),正是指此而言,盛誉曹植诗开篇的特殊魅力。

此外,还需要明白的是,曹植的五言诗还在文句的整饬和音韵的和谐方面,特具天赋功力。我们可以拿他《公宴》诗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等句为例,从中不难看出,已逾越前人,萌发出了对偶句形式了。而且,有些诗句在音韵上,也初步出现平仄相对。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也明显是对前人古诗辞的突破和发展。

总之,对曹植是才高八斗的评价,我觉得完全符合其人其诗!正如钟嵘所说,其人恰如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一上),这是很中肯很全面的评价。

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五言诗的发展史中,地位是超然的,卓而独立的。这是我们诗歌爱好者心目中一座难以跨越的丰碑。但曹植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他的出身和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曹植除了文学上有成就,是否真的还有能力

最近我在写作《史上男女那点事儿》,开篇之作便是《甄宓之死》。为此,我查找资料,为甄宓之死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因而,曹植与甄宓之间的情感纠葛,自然是我关注的重要细节之一。

与此同时,对于曹植的文学才华和文学成就,做了一些剖析。而且对曹植政治上的表现及军事上的才能也做了较深入地了解。

对于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友友们交流,敬请指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曹植的文学才华和文学成就,那是有目共睹的。

在曹操攻下邺城之前,曹植追随父亲在戎马倥惚中长大。尽管生活很不安静,但一直勤奋好学。不仅熟读《诗经》《论语》,而且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都广泛涉猎。

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怀疑是别人代作。曹植便说:“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找人代笔那多麻烦啊”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造的铜雀台落成,召集文人雅士登台吟诗作赋。独有曹植,略作思索,一挥而就,其名曰《登台赋》。曹操看了,十分赞赏曹植的才能。

加之曹植性情坦率,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很符合曹操的口味,曹操几次都想把他确定为世子。

这是一种说法,而且普遍能够看到与此相关的说明。

但这不足以就说明曹植的能力,也不能证明曹操真心就想把曹植作为继承人。

曹操生性多疑,他真实的意图不会轻易流露。我更认为这是一个烟雾弹,其是在考察群僚以及曹丕与曹植的反应。

事实证明,曹植以及杨修就没有通过测试,一死一弃。

曹植的聪明与文学才华那是没得说,但缺乏政治才能,在军事上乏善可陈。在汉末混乱的局势下,曹植是不能掌控局势的。不仅不能开创霸业,就是守成恐怕也困难。

这一点,恐怕曹操比谁也清楚。

曹操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曹冲不死,就没有曹丕他们啥事啦。

但这是曹冲死了以后的事,就如同说想把世子之位确定为曹植一样,只是想法而已,就是曹操给大家出了个谜语,让大家猜猜罢了。

不可否认,曹植是作为继承人重点培养的。

但哪个儿子不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对象哪?

公平而论,曹操给予了曹植足够的机会,甚至比别人还多。但其表现太差,实在是让人失望啊!

具体看一看吧。

攻下邺城后,曹操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定居在此,生活稳定下来。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十五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山东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九月,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

建安十三年七月,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老家亳州。

连续四年,曹操东征,北伐,南讨,都把曹植带在身边,这就是给他难得的机会啊。

曹植都做了些啥呢?

除了到达柳城后,作了一首《白马篇》之外,没有任何一句建言和一件军功。

其他所有这一时期的经历,仅仅在《求自试表》中有所提及。

那是曹丕死后,曹叡即位,曹植为“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向曹叡上的表奏。

言之凿凿,我曾经跟着你爷爷“东临沧海,北出玄塞”,大战赤壁,荣归故里。

曹叡也不傻,心里想,你是战地记者哦,除了你还记得去过那些地方,你还做了些啥啊,糊弄孩子哦。

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仅仅是要具备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做出成就才行。

建安十九年,曹操再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并告诫他说:“我二十三岁时就担任了顿丘令,那时候的所作所为,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后悔。你如今也是二十三岁啦,怎能不发奋图强哪?”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舔犊之情,溢于言表。

老子一大把年纪啦,还在为曹家东奔西跑,可曹植除了喝酒,喝酒,再喝酒,还做了些啥呢?

失望的人不止曹操一个吧!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外出期间,曹植借着酒性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纵情驰骋在禁道上,威风凛凛,快活的很啊!

此年,曹植二十六岁。

曹操大怒,把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给斩了。

就在这年十月,曹操诏令曹丕为世子。

从此曹植告别了意气风发的人生,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忧愁之中。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

命令发出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让其老子很没有面子。

大家看看,曹操有多么喜欢曹植吧,这事换了任何一个人,脑袋留着的几率绝对是零以下吧!

即便是确立了曹丕的世子之位,但曹植也不就是绝对没有了机会啊。

再说一点曹植的实际能力吧。

曹操让曹植曹丕出城门,同时下令看守城门的将士不许二人出门。

曹植没辙啦,去求师傅杨修,杨修就出主意,带刀出城,谁拦着就杀谁。

杨修提前把曹操可能询问的军国大事提前做好了答案,曹植烂熟于心,其父问时对答如流。

就这点智慧,不能说曹植很有能力吧!

我时常觉得曹植就跟李白一样,才华横溢是没有一点水分的,但政治智慧很低,跟没有差不多啊!

欢迎吐槽!

世人称赞曹植才思敏捷的词语

才高八斗

基础释义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详细释义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植7步成诗确有其事吗

汉末三国初期,曹植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当时已誉满天下。后世南朝宋谢灵运更美誉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虽有自我吹捧之嫌,但也是历代一直对曹植美誉的由来。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应该明确,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后来《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是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赠白马王彪》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例。

其次,曹植在诗歌语言的提炼和修饰上,功夫超凡。远胜于汉乐府古辞及《古诗》的。例如他的《美女篇》,其描写手法远远超脱古人。比古诗十九首中的《陌上桑》更加工细,辞藻也格外华丽。曹植诗中有不少精采的警句,不知是刻意提炼,还是灵性使然,虽流传千古,然魅力弥新。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常被后人频繁引用。如曹植真有灵运,不知作何感慨?

曹植尤其善于运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继而又推陈出新。往往在诗歌开篇时,以比兴手法引发某种特定情绪,以高屋建瓴之势,统领全诗,达到一气贯注的惊人效果。沈德潜所谓“陈思最工起调”(《古诗源》卷五),正是指此而言,盛誉曹植诗开篇的特殊魅力。

此外,还需要明白的是,曹植的五言诗还在文句的整饬和音韵的和谐方面,特具天赋功力。我们可以拿他《公宴》诗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等句为例,从中不难看出,已逾越前人,萌发出了对偶句形式了。而且,有些诗句在音韵上,也初步出现平仄相对。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也明显是对前人古诗辞的突破和发展。

总之,对曹植是才高八斗的评价,我觉得完全符合其人其诗!正如钟嵘所说,其人恰如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一上),这是很中肯很全面的评价。

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五言诗的发展史中,地位是超然的,卓而独立的。这是我们诗歌爱好者心目中一座难以跨越的丰碑。但曹植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他的出身和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关于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曹植冷知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才高八斗的曹植,怎么就斗不过笨嘴拙舌的曹丕

标签:# 曹植# 为什么# 是才高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