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科知识网

31百科知识网

蒲松龄的资料简介(蒲松龄 的简介)

励志文章 -
蒲松龄的别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蒲松龄的资料简介,以及蒲松龄冷知识100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蒲松龄社会环境
  2. 蒲松龄悼亡妻子诗
  3. 蒲松龄的祖上是谁,写书的缘由是什么

蒲松龄社会环境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奋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生活对他的创作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有的石隐园里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作了一定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此外,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他不仅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而且直接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蒲松龄悼亡妻子诗

烛影昏黄照旧帏,衰残病痛谁复知?

伤心把盏浇愁夜,苦忆连床说梦时。

无可奈何人似槿,不能自已泪如丝。

生平未曾开君箧,此日开来不忍窥!

这是蒲松龄写给亡妻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题目不知,暂时叫它《无题》。

蒲松龄活了75岁多,他74岁的时候妻子刘氏去世,之后蒲松龄为刘氏写了很多的悼亡诗,除了上面一首,还有一首【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叩不一应,泪下如流泉】,都格外真挚,饱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但是,蒲松龄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一段和其他女人的邂逅。他在和一个同乡一起做官的时候,看上了他同乡的一个妾,叫顾青霞,蒲松龄亲切的叫她【可儿】。两个人也是两情相悦的度过了一段时间,直到可儿早逝。

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蒲松龄,我们会很矛盾,一方面对妻子的去世,他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悼亡诗,还写了好多首,是个好男人。另外一方面,他年轻的时候还喜欢过别的女人,也是有渣男的一面。

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他年轻的时候觉得可儿很好,然后用现在的话说叫【出轨】。后来觉得,外面的彩旗再好,也不如家里的红旗好。然后就更加喜欢自己的妻子。但这一解释立不住的一点是,可儿去世的早。如果可儿也一直活着,蒲松龄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我们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他觉不觉得红旗最好,其实我们是无法确定的。

所以另一种解释就是,红旗就是红旗,在蒲松龄的心里,红旗替代不了彩旗的位置。毕竟蒲松龄生活的年代,父母包办婚姻,而且他的自述也是这么说的,在父母亲邻的包办下娶了刘氏,家族分给他农场老屋三间,借了门板隔开了内外屋,过上了清苦的生活。所以刘氏到底能不能给蒲松龄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和他的灵魂对话,我们不能太乐观。毕竟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农村妇女。

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古代的读书人往往都会去在寻求一个精神上的红颜,蒲松龄找的可儿或许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可儿的作用就是和蒲松龄“有的聊”,让蒲松龄有一个懂自己的人。

蒲松龄和可儿发没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我们也不能确定,就算是有,在古代社会也是正常的。妻子在古代的地位就是生子养家,男人在妻子身上指望不到灵魂的休戚与共,以及性爱的快乐。妻子也不能妒忌丈夫在外面彩旗飘飘,因为对于古代男人而言,红旗和彩旗的功能是分离的。

《聊斋志异》里,蒲松龄写的很多美貌可爱的妖孽,都是以可儿为原型的。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套用现代人的观点去审视古代人,毕竟现代人在两性关系上的要求变高了很多,因为爱情可以自由选择,所以自己选择就应该自己负责。蒲松龄的古代不行,他和刘氏的感情来自生活的积累,但没有浪漫成分,可儿就正好满足了他对异性的幻想与渴望。

我姥姥家有个老邻居,在一个学校里教书,那个爷爷教体育。他和他妻子就是父母包办婚姻,俩人特别不般配,男人走起路来气宇轩昂,谈吐也文雅,女人个子140cm,小脚,喜欢搬弄是非,没有文化。年轻时女人从老家来济南看男人,一走近男人工作的学校,男人从学校后门翻出去跑了,就是不愿见,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人。但后来俩人还是结婚在一起了,也有了孩子,现在女人糖尿病并发症很严重,只能做轮椅,男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也许跟蒲松龄和刘氏的关系有几分相似,只是蒲松龄和刘氏年轻时没有这么水火不容,感情真的是时间积累出来的东西。

时间真神奇,就像《三体》里说的: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但是时间催生出的感情,就像《武林外传》里讲的: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这种情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

蒲松龄的祖上是谁,写书的缘由是什么

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十六日黄昏,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川城东蒲家庄故宅北屋。蒲家庄原名满井,庄东有井,蓄水常满,溢为溪流,遂有此名,杨柳依依,环合笼盖,随溪逶迤。蒲松龄祖上名叫蒲寿庚,南宋末年,蒲寿庚占据泉州,陆秀夫带着小皇帝前去投奔,蒲寿庚闭门不纳,投降元庭,导致南宋十万军民崖山投海。

元鼎倾覆,大明立国,朱元璋下令尽屠蒲氏后人,男子世代为奴,女子世代为娼。蒲松龄这支始祖名叫蒲鲁浑,被杀的只遗一孤,易姓更名,养于外家杨氏,至洪武中期,始复蒲姓;至明末,子姓日繁,所居满井庄遂易名蒲家庄。

蒲松龄父亲名叫蒲槃,少肯研读,手不释卷,器识超远,虽然毕生没中秀才,只是童生,但是知识渊博,开始做点小买卖,后来回家种了地,处事中和,喜怒不形于色。蒲松龄母亲生他时,梦见一个又瘦又病的和尚走了进来,肚脐上贴着一块铜钱大小药膏。等到蒲松龄生下来,果然肚脐上有一颗铜钱大小的黑痣。

大清顺治七年(1650年),蒲松龄十一岁,开始跟着父亲读书。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不忘,父亲非常喜欢他。顺治十四年(1657年),蒲松龄18岁,娶妻刘氏。刘氏温柔贤惠,朴实寡言,被妯娌们联手欺负,蒲槃眼看弟兄几个过不下去,便给他们分了家,蒲松龄分得薄田二十亩,破旧农具若干,老房一间。蒲松龄攻读为业,家里生活全靠刘氏一力操持。刘氏安贫守旧,把衣服缝缝补补不至于冻着,每天喝粥不至于饿着。量入为出,织机不辍,即使丰收年景,也出去挑野菜补贴生活,蒲松龄动情的说她“惜福”。

顺治十五年(1658年),19岁的蒲松龄考中童生。顺治十八年(1661年),山东栖霞于乐吉举兵抗清,清廷派兵镇压,牵连甚众,数百人被诛戮于演武场,碧血满地,白骨撑天。蒲松龄亲眼目睹惨状,后来写入《聊斋志异》的《野狗》和《公孙九娘》中。这一年,苏州哭庙案发,大才子金圣叹被杀,临死说了两个字,好疼。

康熙三年(1664年),蒲松龄在好友李尧臣家读书。二人“朝分明窗,夜分灯火,相期有成”。还制定学习计划,“日诵一文书之,日读一经书之,每晨起而为之标日也。庶使一日无功,且愧且惊,汗涔涔下矣”。

为啥读书要两人一起读?一来互相探讨,二来相互鼓励。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人督促,就会什么都不想干。我们身边很多人,最开始雄心勃勃,考研,考公,考证,但是鲜有成功者,主要原因便是离开学校之后,没有学习氛围,自己定力不足。

文章分享结束,蒲松龄的资料简介和蒲松龄冷知识100条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盛世之下,一项制度,一个失意人,为何成就我国历史上一部杰作

标签:# 蒲松龄# 简介#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