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衣冠禽兽冷知识和衣冠禽兽典故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衣冠禽兽冷知识以及衣冠禽兽典故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禽兽与衣冠禽兽的区别在于:一是定义不同:禽兽是指鸡类与兽类的统称;衣冠禽兽是指穿着衣服,带着帽子的禽兽;指向不同:禽兽指动物,衣冠禽兽是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也就是说有些人就如同禽兽,或者不如禽兽。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彻底颠覆。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首先区别是多了“衣冠”两个字。其次从含义上区分:
衣冠禽兽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是属于一个贬义词,通常也是骂人的一种说词。
禽兽:比喻卑鄙、无人性、无耻无德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衣冠禽兽指的是飞禽和走兽,不是家禽和野兽。衣冠禽兽最早是指明朝和清朝的文武官员。因为两朝官员的官服前面有一块补子,补子上根据官位品级绣有各种飞禽和走兽,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所以衣冠禽兽原指政府官员,只是后来官府腐败,官员干了很多坏事,所以衣冠禽兽成为骂人的成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