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喜马拉雅山为何都是平原,为什么平原会有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喜马拉雅山为何都是平原
喜马拉雅山南坡陡峭,北坡平缓,为高原盆湖带。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豫东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怎么会出来一个芒砀山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芒砀山的位置,并更正一下错误说法。
上图标明了永城、芒砀山、砀山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首先芒砀山就是一座山,古代称之为“砀山”。安徽与河南交界处有一个县名叫砀山县,如果你打开GoogLe卫星地图,发现这里没有一座山,与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其次是芒砀山不是位于永城县西北,而是位于北略偏东方向,距离永城县约28公里的芒山镇。有人认为芒砀山是由芒山和砀山构成,或者是方向错误,都源于地名砀山与古时“砀山”的混淆。
历史上记载地名与山名往往易混淆,那个时候交通有局限性,科技手段有限,作者叙述历史事件中的地名与山名又是同一名称,再流传下来,就出现了很多错误,但一座山脉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们还要尊重更为客观的地理事物。
今天我们利用航拍片可以概览一下芒砀山的全貌:
芒砀山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才156米,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海拔才40米左右,相对比来看巍峨高大,再加之汉高祖刘邦起兵藏山之中,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等,有了记载这些历史大事,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便有了仙气,真可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座山的成因并没有那么复杂,据河南省地质十一队测定,芒砀山的形成属燕山中晚期,距今0.8~1.37亿年,这座山脉岩石主要是由石灰岩、细晶岩等构成。主峰从山顶到山前平地依次分布淡石土、灰石土、风化沉积物、山脚下遍布是淤土。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大约在1.5亿年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并不是很很深,地壳比较稳定,没有过多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沉积了一层又一层石灰岩,象一本书那样平整,经过上亿年的沉积,堆集了厚厚的石灰岩层。
到了中生代晚期,我国整个大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受的燕山运动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多次岩浆活动,从地幔上部活动的岩浆侵入石灰岩地层中,并把它抬起,形成了芒砀山最原始形态。如下动图:
在芒砀山隆起过程中,山脉周边发生断裂,地表断陷下沉,有的地方积水成洼地,所以历史上这里形成了大片沼泽地,还有的地方断陷程度较深,地下水上涌成湖,今天我们看到山脉周边分布着很多湖泊。
芒砀山位于黄泛区,不能不受黄河影响。距今12万年左右,黄河劈开太行,冲入华北平原,受河流下切侵蚀影响,芒砀山下面的湖泊不断地受到河流冲击—淤积作用,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沼泽地被泥沙填满淤平,形成现在的地表形态。
芒砀山历史上有山有湖有沼泽,这对视野开阔的华北平原来说,这里可是藏兵的好地方,刘邦起兵于此,成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最好的藏身地方,芒砀山也就成为了会说话、有故事的名山。
东北平原为什么是湿润区
根据降水量而定的
1、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处山地迎风坡,长白山地东侧面迎夏季风,一些地方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形成湿润区;
2、我国东北地区东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湿润地区;
3、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下有冻土层,春季冰雪融化后,由于冻土层的阻隔,地表水不能渗入地下,地表水丰富,形成湿润地区。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
(1)位置: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在三江盆地的西南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家农垦系统农场。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2。
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13万平方公里。
(2)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300~2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3)地貌: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地质: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拗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它是在前古生代变质岩、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的基底上,经第三纪拗陷(断陷)而形成的盆地。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最低,海拔34米。地面总坡降1/10000。在平原上零星分布残山和残丘,如卧虎力山、别拉音山、街津山、大顶子山等,它们的高度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页岩,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所构成。
一望无际的平原为什么那么平,怎么形成的
谢谢邀请,先从我们国家说起,我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平原从整体发展过程来看,经历的两个阶段,一个沉降阶段,另一个是外力作用沉积阶段,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平原。
大约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环太平洋发生了一次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非常深刻的造山运动——燕山运动,在此期间,长江中下游一带,不断地有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浙江、福建沿海等地不断有酸性火山岩形成,构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基底。华北平原在华北地台之边缘隆起了许多山脉和沉降的盆地,如太行山增高、壮大,山西一系列凹陷盆地等,山东半岛岩浆岩侵入活动剧烈,形成了花岗岩构成的丘陵地貌。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山脉。
经过中生代以后,我国三大平原的地貌格局逐步形成,在地壳活动平静时期,不断地接受流水的沉积,通过外力作用逐渐减弱了地形的起伏,三大平原的雏形渐渐显露出来。
中生代过后,新生代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碰撞,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受此影响西部地区形成了我国东西走向的山系,如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褶皱山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阶梯开始形成,陆地轮廓基本上和现在相似。
贺兰山——龙门山一线以西地区,在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许多高大山脉或断陷沉降的盆地。与西部地区以挤压作用为主导的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化不同,贺兰山——龙门山一线以东地区在新生代以拉伸作用为主,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地区总体来说以断裂沉降为主,最终形成了东部三大平原雏形。
上图中GPS观测获得的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蓝色箭头是各GPS观测站的速度矢量,从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蓝色箭头越来越少,受力越来越弱,以拉伸力为主,反映在地貌上以沉降为主。
外力作用以河流沉积为主,如果说中生代与新生代塑造了大地貌格局,接下来经过成千上百万年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等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把高山削低,还会把低谷填平。其中河流的冲积、沉积作用把上游的泥沙搬运到下游地区沉积下来,河流的摆动不断地拓宽谷地,逐渐被淤平,平原地形越来越显现出来。华北平原地区,黄河河道的变迁,促进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并不断地向边缘海推进,形成河口三角洲。东北平原的辽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也是如此,河流是对地表起伏进行雕刻塑造的主要动力。
北美洲的平原与我国东部三大平原成因类似,所不同的外力作用有所差别,加拿大北部平原主要是以冰川塑造为主,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密西西比河冲积淤积形成,南美洲、非洲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壳长期作用和演化的结果。内力作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形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大的地貌类型,而外力则对地表起伏进行雕刻塑造,使高山削低、凹地填平。其中河流是塑造地表的主要动力,在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更为显著,如北欧、加拿大等地。
好了,关于喜马拉雅山为何都是平原和为什么平原会有山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