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以及以什么为什么的成语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这个成语的由来是什么
以逸待劳这个成语是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下面就来简单说说吧。
1、出处
以逸待劳,我们来看下它的原文是怎么写的。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在战争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养精蓄锐,等待疲乏的敌人来侵犯我军时,给敌军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不是说要贪图安逸,耍点小聪明,而是一种大智慧。是居高临下看问题的思路,通观全局来判定思考。战场中的以逸待劳,是要先把握对战时机,抢得有利地势位置,然后等我军养精蓄锐充足了,敌军体力消耗了,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杀得敌军片甲不留,最终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
2、典故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先生第五次北伐时期。为了准备这次北伐行动,诸葛先生不但进行了两年之久的准备,还特地研制出“木牛”和“流马”粮食运输工具,调动了十万多民众司马懿得知诸葛亮进犯后,就率领大军进行迎击。双方经过几次交战后,在五丈原地区展开对峙之势。诸葛亮先生迫不及待的要与司马懿展开最终决战,但司马懿却坚守城门不出,进行避而不战的策略。
诸葛亮最终还是在北伐途中去世了,为什么会死呢,多半的原因是他不懂得以逸待劳,军中不管大事小事都必须亲自过问,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而司马懿深懂这个道理,就利用这点将诸葛亮活活给拖死了。
3、生活中
生活中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勤快妈妈培养懒孩子,懒惰妈妈培养勤快的孩子。
什么意思呢。其实懒妈妈不是真的懒,而是为了培养自己孩子自立自律有责任心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来完成,家庭的任务需要人人分担这个道理,同时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社会都需要厘清界限,人人做好自己的事情,需用以逸待劳的智慧来管理。
你家娃还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多动动,多做做,给予他锻炼机会,多些探索,家长不需要怕孩子做的不够好做得差。因为这没什么,尤其是在孩子心智发育阶段,更应该要鼓励他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段做正确的事,充分发挥以逸待劳的思想。
最后想说,该管的时候能管是责任,该说的时候能说是聪明,不该管的时候不管是放手,不该说的时候不说是精明,以逸待劳让我们发扬光大吧!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
成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出自《鬼谷子》,原文是:"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意思是: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短处,就要避其所短。
运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田忌赛马”:
战国时候,齐威王喜欢赛马,齐国大将田忌也经常参与比赛。比赛的规定是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总是齐威王赢田忌输。齐国的军师孙膑和田忌说,我告诉你个方法,稳赢。又赛马的时候,第一场孙膑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先输了一场。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二场获胜。第三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田忌以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以己之长,改彼之短”,就转败为胜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