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怎样评价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过江东历史是不是要改写了,以及项羽为什么不建议过江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不回江东
为何项羽兵败后不回江东?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津津乐道却又难以给出准确答案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下。
很多人都会说如果项羽能够重回江东,再卷土重来,必定能够再成就一番大业,可是事实真的会是如此吗?
1,垓下之围后,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势力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扭转,军事实力已经不可同往日而语,刘邦有韩信的辅佐,战无不胜,虽然项羽的军事才能不在韩信之下,但是一人难敌百人,项羽已经失去了主动权,而历史的规律往往是:主动的会越来越主动,被动的会越来越被动(这也是为什么兵败如山倒的来源)。
2,很多人都陷入了历史误区,很多人都爱为项羽打抱不平,认为刘邦是小人,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天下终究是归于得人心的人,项羽的失败不是败在了他的军事和领导能力上,而是败给了他的性格和战略部署上,韩信曾说项羽是“妇人之仁”。何为妇人之仁?就是一个男人的性格到关键时刻却像女人那般优弱寡断,拿不定主意,鸿门宴错失杀刘邦的那刻,历史就已经有分晓了,而刘邦回营后立马斩杀了向项羽偷偷告密的人,这一对比,天下该归谁有,已经很明晓了!
项羽当初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于什么原因
多数人大都认为项羽至死不肯过江东是因为无颜以对江东父老,那就大错特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项羽年轻气盛,不堪受辱,缺乏谋略;其二,楚军大势已去,民心所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个在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中以少胜多的猛士项羽,为何惨败汉军,且自刎于乌江?
一、项羽年轻气盛,不堪受辱,缺乏谋略
我们先看看项羽小时候,生在乱世,又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3岁看老,古人诚不欺我,项羽因着三分钟热度而在军事谋略上,完全不敌老奸巨猾的刘邦。且当时项羽不过二十多岁,正是男儿血气方刚的年纪,而此时刘邦已近五十,年龄的差距背后是心机与城府的积累,当时在鸿门宴上若项羽听范增的话杀掉刘邦,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此外,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只顾追杀刘邦,而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韩信与彭越自背后突袭。毕竟是年轻气盛,刚签完楚河汉界,没有想到刘邦会出尔反尔,不想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项羽一样光明磊落,狡猾的刘邦略施小计,导致楚军低落,一路的舟车劳顿,早已精疲力竭。所以惨败汉军,项羽本身的性格是逃不开的。
二、楚军大势已去,民心所向
虽然项羽曾多次以少胜多,但这一次,他面对的是刘邦庞大的七十万军队,而且垓下之战是项羽率领的秦军主力与刘备率领的汉军主力及刘邦拉拢的各路诸侯联军之间的主力对决,项羽仅靠十万楚军,能够坚持四年之久,实属不易,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项羽所率领的十万楚军,全军覆没,大部分降于汉军,一部分战死,还有一小部分随项羽逃出包围圈并四散逃走。
试想,凭着这一小部分人,即便项羽可以以一敌百,可终不抵刘邦的庞大军队。大势已去,输了这场战争,整个江山也付诸东流。
这场战争,刘邦从刚开始的小心试探,到后来的越战越勇,反之,项羽由一开始的骁勇善战,到后来的众叛亲离,英布叛变了,龙且战死了,就连对项羽忠心耿耿的楚国大司马周殷也投降刘邦了,献出了九江郡。这些都可见得民心所望,众望所归。绝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都想刘邦战胜,因为他们已经不想每天身处水深火热、战火纷飞的生活中。
也是因此,项羽深知天要亡他,即便可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江东父老又怎么会再拿他们的性命去拼一场不确定的战争,将士乏了,百姓也乏了,如果要给这场战争一个结局,左右不过一死,为何不自己决定死法?
结语
总而言之,垓下之战的失败不止在项羽本身的心高气傲,他那样骄傲的人,不甘失败,内心骄傲敏感,性格刚愎自用,亦不会屈服;还有大势已去,民心所向,刘邦老谋深算……除了这些,还有太多因素一起迫使项羽惨败,自刎江东。诚如项羽言:天要助我,势不可挡,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项羽心中的尊严和理想以及骄傲,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宁折不弯,坚毅刚正的,所以他最会才会和范增分道扬镳,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他才会相信了刘邦与他平分天下的决定,换句话说,所以他最终才会被张良和刘邦阴了一把,然后,阴沟翻船。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项羽——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历史知识,欢迎关注
@小毕历史百态
????项羽逃到乌江边,本来有机会到江东,他为什么放弃真到了江东能否东山再起
项羽是秦末的一代枭雄,以少胜多,以柔克刚的战例不少,可后来由于骄傲自大,给了刘邦可乘之机,虽然在彭城之战中大败汉军,可终究敌不过汉军的人海战术和后勤保障,一路被刘邦追赶到乌江边,他这时完全可以渡过乌江,退回自己的老家江东,再与刘邦拼死一战,可这位英雄却选择了自刎,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项羽早年随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在江东起义,江东是他的起点,这八千子弟兵里,肯定有他的亲朋好友,如果此时项羽回到江东,所有人一定都会沉浸在骨肉离散的悲痛中。而且,刘邦一直都在大肆追捕项羽,待他回到江东后,一定会为江东父老带来灭顶之灾,项羽此时已心中有愧,他实在不想再连累江东父老了。
二.即使项羽回到江东,他真能东山在起吗?江东地区属于吴越之地,当时人口稀少,经济薄弱,远不能与关中地区相比,这里在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后才逐渐富裕,这时的项羽无兵无将,江东各家大多都家破人亡、纷纷处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中,这样的形势,项羽怎能抵抗刘邦的几十万大军?即使他有再多的才能,也无法挽救这大势已去的情形了。
三.项羽不敢面对失败项羽的军途生涯中、几乎毫无败绩,可一旦失败,自己就承受不住这些压力,就像有些尖子生,一旦成绩下滑,不但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觉得丢了颜面,从此开始自卑,一错再错,延误终生。项羽就是这样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不敢面对失败,所以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有看见秦始皇时说彼能取而代之的信心,却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项羽讲义气、会统兵、有魄力,勇武过人,但他要面子、目光短浅、有勇无谋。这样的人,只适合做韩信这样的大将军,而不是统一天下的国君。
怎样评价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过江东历史是不是要改写了
又说起项羽,又说起亥下,又说起四面楚歌,又说起宁死不过江东!
我真的是无从码字!
先读一首诗吧!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我非常喜欢的词人,这首《夏日绝句》,聊聊二十字,字字珠玑!把项羽辉煌的一生,悲壮的结局,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这要从项羽的性格和成长的经历说起!
我们用几个成语,来做个引子!
取而代之秦始皇游会稽郡的时候,乘船渡江,项羽和叔叔项梁一同观看,项羽指着秦始皇的船说道:“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因为这话是要灭九族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不仅胆气过人,还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
妇人之仁韩信和刘邦讨论项羽的性格时这样说道:“虽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见有人生病,他会因同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这是所谓妇人的仁慈。”鸿门宴赤裸裸的揭示了项羽的妇人之仁,加之不能识人善用,体现了项羽的气量之小,还死要面子。
沐猴而冠灭了秦朝之后,有人建议项羽入主中原,以图天下!项羽却又心东归,说道:人富贵了不回故乡,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谁能知道?劝者见项羽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离项羽而去,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知道后,大怒,下令把这个人给活煮了。可见项羽的目光短浅、爱慕虚荣!
霸王别姬亥下一战,楚军营帐外“四面楚歌”,军心惶惶,项羽知大势已去,不由慷慨悲歌:想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虞姬自知二人时日不多,不想连累项羽,便拔剑自刎了!虞姬死后,项羽含悲忍痛,掩埋了虞姬。可见项羽用情至深,是一个重情之人!
还有更多就不一一举例了,由此可见项羽其人性格缺陷很大,自负!心胸狭隘!爱慕虚荣!死要面子!太过重情!八千子弟兵西渡打天下,发展的几十万人,而今他们全完了,我“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爱的虞姬也死了,项羽万念俱灰啊!
那么如果说项羽过江之后还能东山再起吗?还能改写历史吗?答案是否定的啊!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来看看江东当时的家底!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项羽本身是打算渡过乌江的。然而,看着身边仅数几名狼狈不堪的残兵败将,他又万念俱灰、感慨万千,开始感到犹豫。
此时,乌江亭长劝他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十万人之多,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唯独我有船,汉军即使赶来,也没办法渡江。”
十万民众,抛去老弱妇孺,能打战的有几个?何况当年的精兵都已经身死战场!不用刘邦几十万联军,就是韩信的十来万军队,也可以轻易打败江东这点家底!正是听到亭长此言,项羽深感大势已去,江东父老也不能再支持他东山再起!秦已灭,出师无名!从头来过是不可能了!所以项羽拒绝渡江,拔剑自刎!
项羽是英雄,不是枭雄!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一个好人,请关注我吧!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怎样评价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过江东历史是不是要改写了和项羽为什么不建议过江东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