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颜体练习一段时间后就难提升了,是怎么回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不建议练颜体褚遂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何颜体这么博大精深,却不受时人喜爱
从颜体理解书法比较难!
颜体书法,尤其是颜体楷书差异很大!从《多宝塔》到《勤礼碑》,再到《自书告身帖》,跨度太大了。学习颜楷最难的一步是雄劲,没有了雄劲颜楷也就失去了价值!
而真正能理解书法雄劲的人少之又少,或许雄字还好理解一些,这个劲字就难了!颜楷不似柳楷与欧楷那么容易划分优劣,比如柳楷,写的不像就是不像,没有柳楷的灵魂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颜楷不一样,颜楷的外形把握比较宽泛,就像前面所说的从《多宝塔》到《勤礼碑》,再到《自书告身帖》!辨别颜楷需要把握神髓!
这些原因导致排斥颜楷吧!
颜体练习一段时间后就难提升了,是怎么回事
谢谢邀请!
看了题主的习作,总体感觉是,题主临习(练习)的颜体(颜楷)已经很好了。关于提升的问题,一定不要急,得慢慢来,因为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一生的事。
颜真卿《勤礼碑》特点是雄浑厚重,大气磅礴,这些特点题主已经基本上把握住了。
下一步,还是要坚持深入临帖,而且要“精临”。临帖达到这种程度,在不违背传统笔法的基础上,用笔要灵活,不要拘谨,要处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笔要稳!准!狠!记着,字是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
根据题主目前的水平,建议在深入临帖的同时,可尝试集字创作。三年后考虑加上自己的个性,力求自成一家。
另外,建议题主在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同时,了解一下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多宝塔碑》,有条件时,可以穿插临写。临写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用”!请题主记住一句话:工“颜”,就专工之!将来把颜真卿的《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和《多宝塔碑》中的元素,可视情况揉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三分个性,就成功了!
说明: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回答为手打原创,抄袭必究!欢迎留言,评论!不喜勿喷!
褚遂良书法是不是比欧颜柳难学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得有一定的功夫才行,试为之!
褚遂良,又叫褚河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这本书的最后几页有写他的故事,是一个报恩的故事,记得15年看《聊斋志异》时是在夜里,毕竟白天没时间,经常被吓的不敢去厕所,后来看着看着就胆子大了,然后看完《聊斋志异》觉得不过瘾,又接着读完了《子不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现在胆子特大,回老家也敢半夜走黑路。
哈哈,开个玩笑!不过,这几本书,我倒是真心喜欢,喜欢的不得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代楷书的笔法传承路线:
一: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得羲献家法,传虞世南,虞世南传陆谏之,陆传其子陆彦远,而陆彦远传他的外甥张旭。
二:集合了二王和北派书风的欧阳询笔法,欧阳询传子欧阳通、褚遂良,而褚遂良又吸取了虞世南得笔法,传给张旭。两条主线都经过张旭,经过张旭的弘道布法,经张旭传给徐浩、颜真卿。徐浩传皇甫阅,皇传柳宗元刘禹锡,柳宗元传给柳公权。
哇,真是佩服自己的记性,还好没有忘记。就是这条线,把他们串起来的!
这样来看,欧在前,褚后,颜柳又居后了!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褚遂良的学书经历:
除了学习欧虞之外,他还向一个人学习――史陵!
史陵何许人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云:“史陵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
唐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尝师史陵,盖当时名笔也。”
史陵书,唐太宗师之,可见史陵在当时极富盛名,可能因无官职而烟灭了。
后来,褚遂良祖述右军,到41岁的时候,已经初具面目了,因为魏征一句“甚得王逸少体”,而被太宗诏令侍书,将内府所藏放心的交给褚遂良鉴定。
正是,十年磨一剑啊,那些才学书法一年两年的人就说自己是书法家,不惭愧么?
而褚遂良,也用他的努力和勤奋,换来了新的眼界和资源。
在皇帝的内府搞鉴定工作,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这一点足以说明,褚遂良已经深得晋人笔法、体势,也得到太宗的肯定。
此时,他算是见到右军真迹最多最全面的人了,同时,他正年轻,书风尚未定型,可以将用笔吸收并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是把王羲之笔意融入楷书而成自家面目的重要契机,最终完成了他书法上的蜕变,形成了“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劲,渣滓去而清虚来”的风格。
妙哉,美哉!
褚将羲之行书笔法融人楷书,将楷书写得神采飞杨,至于前人未有之境,同时
注重运笔的起伏跌宕,加以蝉蜕,实开宋人尚意书风。
因为宋人尚意,虽说取法晋人,实多由唐人上溯,故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褚遂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不论对于哪个时代的学书者来说,褚遂良都无疑是一个贯通古今的极为重要的人物,所以清代的刘熙载誉之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实又不仅限于唐代了!
写到这里,情绪有点激动,觉得褚遂良还是要好好学一学的。并非欧颜柳不佳,实在是褚遂良太过耀眼。
我知道会有人喷我,毕竟有很多书友写欧颜柳多一点。
没关系,审美各有不同嘛!
就这么多了,欢迎评论交流,谢谢各位了!
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
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从几年前给孩子买毛笔,发现包装上有颜体练习纸,就自己自学练习开来,一直写勤礼碑,没换过贴,欧体没写过,不过现在到处铺天盖地的都是田氏欧楷,不想学也会耳闻目濡吧,写了这么久颜勤礼,一直有几点疑惑,我的书法学习也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吧!
借这个平台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以供大家探讨,我也由此得以解惑!
1、绝对的颜体(颜真卿本人的)是不是与当下的审美观有悖,或者说是不赶时髦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对美的理解和衡量标准,就像唐尚法,宋尚意,以至发展到明请的馆阁体,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每个时代社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对书法之美的标准取向,不是那个人决定的。
目前的现实就是,我们在当前世面上流通的作品中就是很少有颜体楷书!这不是部分人的矫情能改变的!
颜体楷书单字或几个字写来倒也雄壮好看,但是,一成篇幅,由其外拓的取势,章法难以安排,一团墨气,就算是颜鲁公自己写的刻的,都是一团团的点画。
对于这一点我窃以为,颜鲁公用笔意在屋漏痕,是一种自然率性隨意的表达;而欧柳用笔则是印印泥的笔意,是一种近乎极致的理性和刻意。
在当前人们看惯了印刷体,看惯工厂化生产,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近乎刻薄的审美观中,对颜楷则不尽喜欢了!
咱老实说,当下,我们写字就是让人观赏的,这就是练习书法最码的目的,说什么修身养性那都是扯,没人喜欢,光管着心堵了,还养什么性。说实话,颜体确实没欧,柳,赵观赏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当下以瘦为美的时代。
2、学颜体学的像,就是学的好吗?临帖几十年不出帖,就是好颜体吗?
从百度图片搜一下颜体书法,很难看见一幅像样的作品,反而搜一下欧体书法,倒都是琳琳琅满目。
我认为历史上学颜体学的最好的,应该是柳公权吧,但是柳公权学颜以后,也是赚他肥腻吧,加了欧,改成柳,自成一家了!
再看看以后写颜的,蔡襄也好,苏东坡也好,董其昌也好,那里还有点颜的影孑,后世非得说人家是学颜的!
再后来钱也好,谭也罢,好看吗,让小学生比较比较也不会说好看吧,传统书法这么难看,还非得拉上人家颜鲁公,要脸吗?其实也是后人学颜扯虎皮拉大旗,不是吗?
都是皇帝的新装,对不对?
3、颜体的伟大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颜体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第一个教会怎么用笔,怎么运笔,怎么取势的书法家,学颜学的是方法,是写书法的方法和办法,是锥划沙,是屋漏痕,折钗股,是笔法,是结字。
颜鲁公写字取法最高深处在其古拙,古拙是一个人的心性,修为,是信手拈来,是真情流露,这是临帖能临得了的吗?颜字一字一态,一字一势,这是颜字的精髓,但又是只可意会的东西。
4、颜体不像欧体,出了个田欧,这些年颜体是倒退了。
经常在网上,或一些场合看到一些臆造的颜体字,共同的特点,字大,墨浓,线粗,点画全无,不堪入目,我给他们总结了"黑,大,粗"#(吐舌),半身不遂症!
说实话,人家台湾省的和香港的,甚至人家小鬼子颜体写的很不错!
5、颜体应求变,在唐朝也不喜欢颜的宽博(肥腻),要不柳公权也不改法了,书到瘦硬始通神,这也是古人说的吧!应赶时髦,但是坚绝反对江湖人的瞎作!
学生窃以为当下恰恰是习颜的人自误矣!
关于颜体练习一段时间后就难提升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建议练颜体褚遂良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